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76年,驻英公使郭嵩焘将其驻外见闻辑成《使西纪程》,由于该书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结果遭到众人口诛笔伐,朝廷禁其流传。郭嵩焘被迫回国后,亲朋故旧多与其绝交。郭嵩焘的遭遇说明了当时
A.天朝上国观念仍未改变B.晚清政府顺应民间舆论
C.中体西用思想有待突破D.社会各界反对学习西方
2022-01-18更新 | 628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应考者寥寥”。1867年,仅有98人报名,录取30人,最终到馆只有10人。而1885年的招考异常顺利,报考者达394人,经初试、复试,最后录取到馆达108名。这一变化说明
A.教育救国成为社会共识B.民主科学思想已得到广泛传播
C.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D.“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以下属于“重新评价”表现的是
①更新观念,学习西方
②崇尚理性,倡导民主
③民族觉醒,一致对外
④兴办实业,挽救危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08-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把“仁”作为最高的价值和德行,强调人与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相亲相爱,达成关系协调、社会和合。因此,“仁”的价值观,包含了社会和谐的价值理念,是以“和合”为最高价值追求的。儒家提出“明分时群”,“人能群”以“分”为前提,以“和”为本质,要求建立“群居和一之道”。“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仁义”的内在追求,“礼”是仁义的外在保证。一个充满“仁爱“的和合社会,应当是社会各个等级的人恪守角色本分,不逾规违矩。

——摘自季明《古代中华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价值观转化的一个重要动力。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了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了的价值观促生了洋务运动这样一场自强运动的出现……改变积弱、寻求富强与反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了价值观的变化和思想的启蒙。在中国近代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当中,除了“自由”“平等”“民权”等普世观念之外,“独立“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凸显了出来。

——据程志华《批判与建构——价值观在近代中国的嬗变》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有为说:“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张之洞认为:留日“路近省费……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1896年,驻日公使裕庚招收13名学生赴日求学,拉开了留日的序幕。日本为中国学生的到来创办了许多特殊学校,一些名校也开始接纳中国学生。留日学生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自费多……专业以法政、陆军、师范为主,“速成科占60%,进入大学者仅1%”。在留日运动步入高潮时,清政府开始了“新政”,修律立宪、官制改革、军事改革、教育改革次第举行。孙中山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留东学生提倡于先”。《新青年》编辑部的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都曾留日,其中陈、李两人在日本还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摘编自董守义《清代留学运动史》

材料二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在《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中提出“当此风气既开,似宜亟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肄业”。早期留学欧美学生多学船政、驾驶、机械、海军等专业,20世纪初,重点又转向理工等专业。赴欧美留学多采取考试方式选拔,留学费用较有保障,据统计,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1年即有3名中国学生获博士学位,6名学生获硕士学位。

——摘编自郑登云《中国近代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动因和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留日与留欧美学生在学业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18-12-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力
B.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冲击
C.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
D.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7 .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下表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专业备注
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
政法科政治、法律
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农学、林学等
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2)据上表,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17-11-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京师同文馆旧址,创立这所新式学堂的政治派别是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
9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016-11-27更新 | 4804次组卷 | 144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