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1913年至1919年间,民间改编红楼新剧共13部,一些从未在红楼戏曲舞台上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奶奶、丫鬟和其他普通女性形象因其作为剧情重心而被大规模编演,如《晴雯》《金钏儿投井记》《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红楼梦》的艺术水平无法超越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C.袁世凯放松了对民间文化控制D.妇女广泛参与社会生产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2-11-21更新 | 853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五四新文化时期,学者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梁启超主办的《国民公报》等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重学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马克思主义成为各界共识
C.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D.救亡图存更符合时代需求
2022-06-14更新 | 931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16年,陈独秀在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陈独秀旨在说明
A.民众觉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B.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不得人心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需与民众结合D.中国已具备推行民主政治的条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时说∶"那时许多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同时指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闰土、阿Q等等,绝非纯粹的艺术虚构。张勋复辟要尊孔,军阀争权要尊孔,甚至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也要尊孔。"据此可推知,毛泽东意在强调(       
A.新文化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B.传统文化不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C.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D.知识分子救国方式已达成共识
6 . 陈独秀在《袁世凯复活》一文中说:“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为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尽,无数废共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当然应运而生。”为此,他
A.创办《新青年》,领导新文化运动B.创立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
C.撰写《文学革命论》,倡导白话文D.领导工人运动,反对独裁专制
7 . 如表为一本日记的目录节选。据此判断,该日记的作者是
某某日记卷十四
一九一六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437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447
文学革命八条件464
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468

A.魏源B.曾国藩C.梁启超D.胡适
8 . 1917年,陈独秀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意在
A.发动新文化运动B.批判封建伦理C.否定传统文化D.推动文学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B.批判封建伦理,提倡民主科学
C.学习西方文化,建立民主共和国
D.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文化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所以,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核心主张是( )
A.提倡白话文B.民主法制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