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C.学习西方是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的根源
D.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2023-01-20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听任腐朽的君主专制思想泛滥,将导致“人格丧失,异议杜绝”,使“民德、民志、民气”扫地以尽。要防止君主复辟,真正走向共和,就必须(     
A.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对旧思想和旧文化展开猛烈的批判
C.引进和传播马克思主义D.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权威
2023-01-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说“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文学革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它对中国从传统政治形态走向现代政治形态,最终成长为现代性的政治形态做了初步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

——摘编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气象

《新青年》(月刊)新潮社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政府正式提倡白话文
《每周评论》(周刊)国民社教育部训令国文教学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新潮》(月刊)平民演讲团教育部下令废除所有文言文教科书
《国民》(月刊)少年中国学会19181919年制定了汉语“注音符号”
《少年中国》(月刊)工读互助团19201921年白话文被公认为“国语”

——改编自(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材料三   共产党的成功依靠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慧。路线的正确性一定要用理论原则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件事的完成是逐渐创造了一套在西方通常称为“毛主义”的概念,在中国则比较谦虚称为“毛泽东思想”。它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它的普遍原则用之于中国的特定情况。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呈现的“新气象”及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具体表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谭嗣同在《仁学》中首揭“个人自主之权”以来,“个人自主”成为中国知识人的中心价值之一。1916年初,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也特别提倡“尊重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但此后这种价值观逐渐让位于国家主义。这主要是因为
A.西方民主影响力降低B.国人觉悟逐步提高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西学东渐不断加强
2022-03-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人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袁世凯独裁B.北洋军阀割据C.新文化运动D.建立共和政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初,陈独秀提出“美术革命”的口号,反对只重自娱和缺乏平民意识的文人画,提倡语言通俗化、美术写实化。此举旨在
A.用艺术启蒙推动社会改造B.推动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提高民众对艺术的关注度D.提高大众审美情趣与评判
2022-03-12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文学家施蛰存曾说:“……运动兴起以后,我国的小说,正如诗与散文一样,可以说是与旧的传统完全脱离,而过继给西洋的传统了。”材料中的“运动”最有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家的正当地位。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摒弃传统文化全盘西方B.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C.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D.批判继承儒家传统学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8年3月,《新青年》编者们上演了一出“双簧戏”。先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致函《新青年》,猛烈攻击其排斥孔子、废灭纲常,尤集矢于文学革命;再由刘半农代表《新青年》逐一批驳,双方各尽意气之能事,指责者百般挑衅,批驳者刻薄淋漓,极具观赏效果。这反映出《新青年》编者
A.对待儒学态度各异B.对传媒技巧的灵活运用
C.持论普遍刻薄偏激D.坚持以文学革命为口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