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1 . “五四”的思想解放包括两种解放:“对传统求解放”和“对西方求解放”。“对传统求解放”,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反省、批判和霞新估定其一切价值;“对西方求解放”要求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关系,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观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这两种思想解放
A.重新评估了中华文化的价值B.具有贯通中西文化之倾向
C.进一步推动民众的思想启蒙D.使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选择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某班排练了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请“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这部历史剧反映的是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当时
A.封建正统思想摇摇欲坠B.知识分子传播新的思想
C.“三从四德”已经崩塌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中国近现代思路历程是
A.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东学西渐不断西化的过程
C.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D.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5 . 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十六字"方针,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据此可知,胡适强调
A.新文化运动方向已转移B.通过改良方式创新民族文化
C.对外来文化应全面吸收D.新文化应遵从求真务实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基于这一认识,陈独秀
A.主张完全变革现有的民主政治体制
B.呼吁彻底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
C.在学生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D.由激进民主立场转而支持工农斗争
2020-12-11更新 | 16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对民主观念的阐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多重追求。如陈独秀提出"劳动阶级的民主",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这些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B.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
C.认识到苏俄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D.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2020-12-11更新 | 1652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初,学者刘师培说:从“畜”“私”“积”的偏旁可知,“民私其财,始于农牧起兴之后”;“君”“父”二字皆从又,又“象持杖之形”,可知“国家起源,基于家族”等,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群治之进、礼俗之源”,均可“以中土文字为根据”。由此可知,刘师培意在
A.鼓吹汉字的重要作用反对白话文运动B.借助汉字来诠释古代政治和经济特点
C.改革语言文字实现民族振兴伟大目标D.强调文字承载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功能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必然带来思想层面的变化。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倡导西学反对传统,从而使一个个新思潮与救亡图强的政治运动相伴而行。早期的思想启蒙就是因为没能完成对中国的深层文化——人们的观念、心理、意识的更新,致使他们在政治上的救亡运动也不能成功。

——姚晔《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思想启蒙的历史贡献》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如图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该图说明这一时期
A.社会主义成为主流思潮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西方礼仪开始传入中国D.广大群众对国事最为关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