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2018高三·云南大理·专题练习
1 . 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985工程”计划;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B.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
C.政治因素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起主导作用
D.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是贯彻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2018-02-06更新 | 122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
A.学风淡化B.价值观扭曲
C.科学发展滞后D.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

(3)综合二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古今中外在人才选择上的共同取向。

2018-01-2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1952年,教育部规定大学从一年级起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曾经学自英美大学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确立
B.新意识形态权威的建立
C.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形成
D.美国教育体制不再适应我国国情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l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重建……传统制度”指的是(          
A.又专又红的人才培养制度B.恢复高校招生高考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
2018-01-19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
录取率%4.86.128.724.65772.3

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B.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C.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改革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中华民国正式公布《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在精神上进一步革除了旧学制中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伦理道德现。1920年在该学制进行修改的过程中,教育部通令,凡国民学校都废止使用文言教材,代以现代语体文,至1922年停止使用一切文言文教科书。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49一1957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单位:所)
年份合计综合大学工业大学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其他院校
1949年205492818-22121111721827
1950年193502717-1612612321820
1951年206473615-273081911184
1952年2012243253313381232154
1953年181143826329338644151
1954年188144026328398546141
1955年194144226328428556141
1956年227154828337558556161
1957年22917442833758855617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实施教育变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教育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018-01-18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表1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A.在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
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10 .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2018-01-10更新 | 640次组卷 | 35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