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1-07-08更新 | 8829次组卷 | 13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2021-06-08更新 | 12440次组卷 | 112卷引用:期中冲刺高分卷(二)-【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8年4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诏书里明确宜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彩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由此可知,戊戌维新运动
A.承继了中体西用框架B.挽救了民族危亡
C.开辟向西方学习之路D.重视思想的启蒙
2021-05-23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出现了“亚洲主义”复兴的局面,即以日本为盟主,与中、朝等亚洲国家合作共同抵抗西方列强入侵。戊戌政变后,日本政府彻底否定了“亚洲主义”路线,而将中国视为怀柔与瓜分对象。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失败
A.推动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制定B.促进了日俄同盟关系的形成
C.掀起了日欧瓜分中国的狂潮D.影响了日本对外战略的调整
2021-05-11更新 | 379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官僚机构是戊戌变法的重头戏。有学者认为封建王朝末期的改革之所以成效极其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统治者用于发动改革的官僚队伍本身就是一支腐败之师。因此,封建王朝的历次改革都将精简机构与人员作为挽救王朝命运的措施之一,戊戌变法也不例外。甲午战后,光绪帝为奋发自强,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以备调用,于是各方保举折片络绎不绝,然光绪帝尤对维新党人青睐有加,授予他们极高的品衔,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的同时,也使维新派陷入与老资格官员的尖锐对立之中。此外,光绪帝还对官僚机构以大刀阔斧之势进行改革。18986月,仅京师一地被裁撤衙门就达十余处,被裁的官员胥吏“将及万人”,以致“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凡遇新政诏下,枢臣俱模棱不奉,或言不懂,或言未办过”。地方督抚看到京师乱象后,其原本的观望态度变成敷衍,裁撤诏令在地方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熊小欣《再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改革官僚机构的原因及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中改革官僚机构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2021-05-06更新 | 48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阜宁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颜柄罡在《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到: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并没有因为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材料反映了(   
A.戊戌变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戊戌变法提倡实行君主立宪制
C.戊戌变法挽救了中国的民族危机D.戊戌变法因为戊戌政变而失败
7 . 描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果时,共同采用的关键词是
A.政治民主B.民族独立C.富国强兵D.近代工业
2021-04-14更新 | 6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末,封建教育走向了穷途末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明确提出了变科举、开学校、育人才为变法之本的主张。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内容包括: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将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创办各种专门学堂,命各省挑选留学生派赴日本留学等。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明令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至1905年,清政府下诏“停科举”“广学校”

——摘编自张玉芬《论戊戌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蔡锷集·军国民篇》中曾这样写道∶"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锤,声撼大地。……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逾年有长江一带之骚动,此奋起自下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这说明
A.甲午战争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B.当时中国社会政局比较动荡
C.义和团运动是自下而上的斗争D.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2021-03-01更新 | 1090次组卷 | 1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陈旭麓认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此说法是指
A.晚清拒绝改革挽救统治B.百日维新践行君主立宪
C.戊戌变法措施完全废除D.维新变法促进国人觉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