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失败了,其失败的根源是(  )
A.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
C.封建顽固势力强大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薄弱
3 . 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写道: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封建忠君思想浓厚B.晚清农村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C.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D.清政府封锁戊戌政变的消息
2020-12-08更新 | 1256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巳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5 .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D.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
2020-12-02更新 | 1394次组卷 | 37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康有为)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己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反应。
(2)材料一、材料二两则材料相比较,哪则材料更具史料价值?请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绝版袁世凯》一书中写道:“好样的如光绪皇帝,数千年的旧制度,人家103天里发了数十条手谕就想改变,后来一个上午就让人给废了。”该书作者评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8 .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这一诏令内容的实施
A.标志着科举制走到了尽头B.有助于人才培养思想的解放
C.使近代教育体制得以建立D.使统治者放弃中体西用思想
9 . 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召唤着一代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献身。这表述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的
A.背景B.目的C.内容D.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戊戌变法前后,无锡人裘廷梁创办了白话报,提出“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梁启超在宣传变法时,常常把俚语、韵语、外国语融为一体,不受古来章法限制,常能动人心弦,这反映了当时
A.文学革命的兴起推动了文字的变革
B.白话文为变法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C.改革古汉语是戊戌变法的重要措施
D.维新变法运动涉及到语言文化的嬗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