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加试题】一战后,美国总统倡议建立国际联盟,但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二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威尔逊签署了合约后,带病去美国做了10000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均摘自《国联关系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结合国联的具体活动评价其积极影响。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美国最终未能参加国联的原因,你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①美国外交传统使然;②美国的现实处境所致。

2018-11-0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嘉兴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加试题】近代化的世界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对于《凡尔赛和约》,当时的法国人评价道:“①说它苛刻么,那太温厚了;②说它温厚么,又太苛刻了。”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的“两个发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的性质,并选择材料二中的一个观点加以阐述。(仅选择不阐述不得分)

3 . 战争造成分裂,合作带来共赢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并简析其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白里安的“欧洲联邦”设想实现的步骤及其影响。

2018-10-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杭州十八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周末自测卷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初期,美国借“海权”东风,迅猛发展。

材料一 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总统时(1901年),美国刚刚走上了海外扩张的道路,如何使美国这个新兴经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扮演一个世界政治强国的角色,是这位年轻总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罗斯福坚持“白人优越论”,认为扩张夺取落后民族的自治权是执行上帝的使命,只有武力干涉才是文明大国教育落后民族的重要手段。他接受了马汉的“海权”思想,认为美国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维护美国国旗的荣耀”。……美国通过改革,建立了世界第二的“大海军”,使美国的“太平洋帝国”的梦想得以实现,也为美国的全球扩张奠定基础。因此,西奥多·罗斯福被称为美国的“海军之父”。

——摘编自张江宁《外国名家重大军事改革述评》

材料二 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终于缔结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吨数限额为:美英各52万5千吨,日本31万5千吨,法意各17万5千吨(5:5:3:1.75:1.75)根据规定,美国不得在关岛和菲律宾建立海军基地或新的要塞.由于日本刚刚完成了小笠原群岛的要塞工程,所以,关于基地的规定对日本比较有利。美国以此让步,换取日本同意接受主力舰比例。

——摘编自张陀《亚太争夺: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奥多•罗斯福改革海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在海军军备竞赛方面的胜利,并分析《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影响。

5 . 近代以来列强通过战争不断攫取中国特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国会共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

材料二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的保证。美国对此深为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作战的大型基地了。日本早已承诺不在其托管岛屿上建立基地,现在又承诺在台湾修建海军基地。事情看似公平,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

----------王元连《美国海军争霸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战争带来了哪些危害?美国为此提出了什么计划?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有何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依据何在?“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是指何事?
2018-10-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20世纪初期,美国借“海权”东风,迅猛发展。

材料一 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总统时(1901年),美国刚刚走上了海外扩张的道路,如何使美国这个新兴经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扮演一个世界政治强国的角色,是这位年轻总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罗斯福坚持“白人优越论”,认为扩张夺取落后民族的自治权是执行上帝的使命,只有武力干涉才是文明大国教育落后民族的重要手段。他接受了马汉的“海权”思想,认为美国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维护美国国旗的荣耀”。……美国通过改革,建立了世界第二的“大海军”,使美国的“太平洋帝国”的梦想得以实现,也为美国的全球扩张奠定了基础。因此,西奥多·罗斯福被称为美国的“海军之父”。

──摘编自张江宁《外国名家重大军事改革述评》

材料二 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终于缔结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规定了五国主力舰吨数限额为: 美英各52万5千吨, 日本31万5千吨, 法意各17万5千吨( 5 : 5 : 3 : 1.7 5: 1.7 5 ) 根据规定, 美国不得在关岛和菲律宾建立海军基地或新的要塞。由于日本刚刚完成了小笠原群岛的要塞工程, 所以, 关于基地的规定对日本比较有利。美国以此让步, 换取日本同意接受主力舰比例。

──摘编自张陀《亚太争夺: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奥多·罗斯福改革海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在海军军备竞赛方面的胜利,并分析《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影响。
2018-10-1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和会召开之时,主要战胜国尤其是美、英、法三国的战略考虑是大相径庭的。美国要以美国的理想方式来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在这个新秩序中,美国又要占领导地位;英国则想保持它在世界事务中的传统优势,并建立不受法国独家支配的欧洲大陆均势平衡的局面;法国复仇心切重建它在欧洲的霸权。在这一背景下,巴黎和会从一开始就矛盾重重、争执不断。

——摘编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了日本的反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1618—1945)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巴黎和会上大国间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 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千米的旅游,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帐,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在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以上材料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有关规定对哪国有利?为什么?
(3)根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4)据上述材料,分析围绕国联产生的矛盾和斗争的实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必须考虑和比较错综复杂地交强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是一道难题,只有天才的真正眼力才能在其中迅速地找出正确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讲,拿破仑说得很对:这是一道就连牛顿那样的人也会被吓退的代数难题。

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

——克劳塞维茨(1780-1831)《论战争》

材料二1927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向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倡议:美、法立即缔结废弃战争的协定,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欢迎,同时建议该条约不应只限于美、法两国,而应包括主要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该公约在美法两国提出的条约方案基础上签订。1928年8月27日由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英国、美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批准或加入。

——摘编自《非战公约始末》

(1)概括材料一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军事艺术发挥到极致的战役和走向末日的决定性战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非战公约》的特点,并简述公约在20世纪国际法发展历程中的意义。

2018-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6-2017学年9+1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