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海军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局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英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模式来说,与德国作战的可能性太遥远。可是难以置信的事终完成为事实。从英国来看,德国舰队对英国的威胁,不只是单纯的数量压力——当时敌对列强的联合舰队总吨位数已超过英国甚多。英国舰队甚至已无法维持它的最低目标:其海军实力必须超过另外两大强国的总和。同时,德国舰队的基地全在北海,正对英国。海军之于德国,不过是国际地位和全球野心的象征,对于大英帝国的全球性地位却是一种威胁。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时代1875—1914》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英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模式”。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德两国在海军方面产生矛盾的原因。

材料二   1915年春,德国领事在《纽约时报》宣告将在“卢西塔尼亚”号驶往英国时将其击沉:它确实这么做了。最后,德国意识到美国加入自己的敌人行列没有好处,而宣告结束这次潜水艇战。1917年2月,德国重新开始了无限制潜艇战。4月,美国对德宣战。由于英国反对护航舰队保护协约国贸易,导致商船大量损失,严重威胁英国经济。后来引进护航舰队,德国潜水艇降至可控的程度。1918年夏季,几乎每个月有25万美国士兵由护航舰队载入欧洲。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2)根据材料二,概述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英美两国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美国参战的意义。

材料三   除接管德国在山东省原来的特权和进一步扩大对满洲的控制外,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其他方面大获其利,因为这场战争排除了西方的工业竞争,使日本工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日本的出口商品和远洋运输统治了亚洲市场,加强了国内经济力量。1922年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华盛顿会谈,要求日本对海军按照日本、英国和美国主力舰3:5:5的比例加以限制。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日本海军力量扩张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限制主力舰吨位的条约名称及其对日本海军的影响。
2020-01-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019·浙江·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二百三十一条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认定而德国也承当,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

——《凡尔赛和约》


(1)材料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引起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这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二   欧洲战争刚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帝国皇储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2)指出材料二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材料三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利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该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顾维钧发完言后,“威尔逊和兰辛、劳和·乔治与贝尔福走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会议的新闻发布论也强调中国声明受到除日本以外各大代表的一致赞扬。”但是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效仿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联。原本不希望日本在远东实力过大的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做出让步。

材料四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由英、美派观察员列席中日双边谈判。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和《附约》。条约规定:日本应将前德国胶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开为商埠;日本撤退驻青岛和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军队;胶济铁路归还中国……《九国公约》的核心是确立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三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有何不同?为什么?
2020-01-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东方杭州中学高中历史模拟卷1
3 . 英法关系是近现代重要的国际关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于1806年颁布了“柏林敕令”,禁止与他结盟的或附属他本人的欧洲任何地区输入英国货物。……比失败还要糟糕的是,它引起对拿破仑政权的广泛对抗。……法国各港口空闲下来,其居民穷困不满。严格实施封锁的一切欧洲港口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的里雅斯特,年总吨数从1807年的20.08万吨跌到1812年的6万吨。……英国同欧洲的贸易是大为减少,然而因为英国控制着海洋,这种损失又在别处得到弥补,英国的棉纺织品的出口随着迅速发展的工业革命连续不断的浪潮而增长。

材料二   法国人在和会上最强烈的要求是反对德国以保证安全。……威尔逊和劳合·乔治明智地看到,如果惹起德国的不满,结果只能是导致另一次战争的发生,因此他们否决了法国的提议。法国人作了让步,但却附有条件,他们以另外的方式去获得安全的保障。

材料三   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地落后于其它欧洲大国之后,促使英国政府于1963年寻求加入共同市场。然后英国的请求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因为英国本身及其公认的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权构成威胁,直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英国才获准加入。……西欧和日本正在削弱美国在生产和贸易上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正将美元优势地位的时代推向终结。

——上述材料均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指出“柏林敕令”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该政策给法国和英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对德主张,分析英国反对法国主张的原因,并指出英美给法国安全保障的承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时间,分析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原因。
4 . 一国的外交举措常受制于国内外诸多要素,又反作用于该国在国际上的生存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3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洛奇提出一份由39名参议员签署的反对国际联盟的声明,他们特别反对盟约中关于联盟会员国“有尊重并保证所有联盟各会员国领土之完整及现有政治上之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犯之义务”的规定。其后对国联盟约的指责更是纷沓而至。被广为宣传的反对国联盟约的口号有:“盟约要求遵照国联命令送我们的孩子到世界各地区打仗!”“盟约是对华盛顿总统警告的嘲弄!”威尔逊总统决意“诉诸人民”,周游各地巡回演说。但民众对和约的热情开始消退,战后经济一度萧条让很多人宁愿忽视国际事务而关注国内危机。1920年3月,美国参议院对和约进行表决,结果是拒不接受。

材料二   1940年12月,英国告知美国,它面临“船舰损失重大”“黄金储备消耗殆尽”两大困难。罗斯福总统在随后的“炉边谈话”中说“如果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合众国卷入战争的机会要少得多”。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到战争结束,美国通过《租借法》援助英国及英联邦国家、法国及其属地约345亿美元,占其全部援助的三分之二。受援国大都提供美军各种矿产资源、军事基地或社会公共设施,总计约78亿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参议院“拒不接受”《凡尔赛和约》的原因,并简述这一“拒不接受”所体现的外交理念对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外交带来怎样的不良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租借法》的主要内容,简述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的背景,并概要评价《租借法》的实施。
2019-11-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5 . 世界稳定与大国政治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开始后,两个交战集团内部进行着频繁外交活动,通过谈判协调彼此利益冲突, 谋划制订出一个符合各自掠夺利益的战后分赃计划。但是,军事上的失败导致同盟国一方的 掠夺计划破产。

——陈文艺《近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会议(巴黎和会)开始后,法国代表团就提出了一整套削弱德国的计划。该计划的 重点有二。首先,法国借口“安全保障”,要求把莱茵河作为法德之间的边界——这是法国 几个世纪以来所梦寐以求的,并在莱茵河左岸建立一个同德国分离,且又受法国保护的莱茵 共和国;其次向德国索取巨额的战争赔款。……虽然“老虎总理”为首的法国代表团在巴黎 和会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但面对美英两国的共同抵制,仍未能实现法国的全部意图。……尽 管《凡尔赛和约》未能满足法国的一切要求,但它的许多条款还是让法国颇感满意。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三: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角逐海上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赛高潮。时隔不久, 列强开始尝试了军备竞赛的苦头。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日益高涨,列强军备竞赛遭遇巨 大的舆论压力。1921 年,在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 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华盛 顿会议开启了以国际协定限制军舰建造的长达 15 年的“建舰休息期”。

——冯昭奎《站前日本海军“大舰巨炮主义”及其终结》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 社会的影响。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意图。《凡尔赛和约》让法国颇感满意的条款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五国条约》。
6 . 材料阅读题
人类在20世纪的前50年,以两次世界大战,认识战争与和平。中国在这50年中也完成凤凰涅磐,浴火而生。

材料一 大国的争霸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采取多种手段来进行,而战争可以说在历史上一直是多种形式和手段中最高的形式或最后的手段。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征杀战伐都是在步、骑、车、船所能达到的平面上,在当时人们力所能及的有限范围里,主要由交战双方(或各方)的军队在前线进行的。只有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帝国主义阶段,才提供了促使这种战争演变成世界大战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前线和后方的联系的依赖关系无比密切,经济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作用大大提高,武装斗争的范围、规模和烈度空前增长。于是在二十世纪,终于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骇人听闻的现象。

——摘编自任银睦《概论世界大战的起源和抑制因素》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二十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德国和英、日、俄等国相比,远不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敌人。不过,由于德国败局几定,中国只有加入英法协约国一方,才可能在战后新的国际体系中赢得发言权,所以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选择对德宣战。……首先,十几万华工通过欧洲之行,成为了具有新思想新视野的新人,对世界对中国对自身都有了新的认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大大加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其次,中国外交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挫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兼具的五四运动,对外而言,是中国建立战后国际秩序的继续努力和再次尝试。对内来讲,启蒙了几代国人,影响了今后中国百年的思想走向。第三,大战前后,国人从憧憬兴奋到失望幻灭,使部分精英转而停止了对欧美文明的亦步亦趋,寻求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以俄为师,这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材料三 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通过了《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报告。会后不久,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堆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于10月1日在法国巴黎的《救国报》上全文发表。宣言的核心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策略开始发生新的转变,并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摘编自《中固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八一宣言》发表的背景和产生的历史作用。
2019-11-0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2019-08-12更新 | 140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41 战后的世界体系-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近代中国的命运曾经与列强的外交政策纠缠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开始,日本政府不赞成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为了对付德国的潜艇活动,协约国求助于日本海军。日本则乘机要求协约国支持日本获得以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在太平洋赤道以北的领地。英、俄、法、意都私下保证,在将来任何和平会议上支持日本的要求。此外,中国的段政府目前正准备改善与日本的关系,而战争突然加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也恰好使欧洲特别是英、法在东亚的势力突然削弱。基于这种新的原因,日本政府现在改变了政策,同意中国参战。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二   对华盛顿会议的作用,有史学家认为“华盛顿会议是一种在表面仇恨下的国际主义合作。美、英、日选择了以协定代替敌视,并以合作的竞争代替单方面的或个别的行动。”

——根据《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影响日本态度发生变化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战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予以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2019-08-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这场战争(1914~1918年)对美国经济最重大的影响之一是工业生产急剧发展。……美国在战前已是一个工业大国,但它作为世界上最富裕的经济大国的潜力直到战后才充分发挥出来。这场战争当然更加扩大了美国贸易顺差……这个对外贸易顺差一部分满足了美国对外投资的需要……一部分用于偿还外国在美国的投资……美国已从债务国变成了强大的债权国了。而且,战争又使许多先前由欧洲供给商品的地区变成了美国商品的主要市场了。

——吉尔伯特·C·菲特《美国经济史》

材料2:……当他(威尔逊)于1918年12月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1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民众发狂般欢迎威尔逊的原因并分析威尔逊“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的本质。
10 . 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变化及态度直接影响着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取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引自人教版《战争与和平》教材

材料二 1938年慕尼黑会议后,德国向拉美地区进行全面渗透,威胁美国利益。……罗斯福批准法国向美国订购飞机,加强美英合作,将自身强大的工业资源变为盟国战争的强大经济支柱。1939年4月,罗斯福要求希特勒保证10年内不侵略他所列出的31个欧洲国家和中东国家,作为解决欧洲争端的基础。这些国家中包括当时与德国并不接壤的苏联。8月,美国主动向苏联提出延长《苏美商业议定书》一年,并“继续给苏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支持英法与苏联的谈利。罗斯福在与国内孤立主义者斗争的同时,尽力分化德意同盟,集中打击德国。…

——据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三 三国军事参谋官员鉴于欧洲的战役一触即发,同意从此须继续密切联系。…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1943年12月1日)


(1)请写出与材料一内容相关的条约的全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推行欧洲战略的目的及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德黑兰会议后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采取的军事行动。
2019-05-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