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发展演讲过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


材料二   唐代,当时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都是以佛教徒为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

——摘编自谢重光《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材料三   西方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周游列国、主张未被各国采纳之后,孔子晚年回到了哪一诸侯国?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及影响。
(3)举例说明宋代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2022-03-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其基本的治国理念以及思想加以渗透融合,探讨了国家的形成、制度以及管理,意在诠释出他理想中的完美国家。该书出台的背景是
A.城邦民主制度的衰颓B.对神崇拜和敬畏的消除
C.民众道德素养的提升D.人的尊严和权威的树立
3 . 临沂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展览二   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一浪,形成了许多标语、口号和理论成果。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政治、心理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标语口号主要意义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展览三   中外名画鉴赏



(3)如果你是解说员,请简介《墨竹》和《自由引导人民》的艺术风格特征。

展览四   中外文学荟萃


(4)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明清社会展开深入的揭露和批判

展览五   中西艺术巡礼


(5)填写下表:

京剧脸谱

贝多芬像
地位京剧是中国戏剧的杰出代表,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启示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与命运不屈地抗争,追求崇高理想,是一位伟人

展览六 近现代科技革命



(6)“牛顿的发现……(使)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请论证该观点,并说明材料中两位历史人物的物理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2021-01-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辽国为契丹族所建,神册元年(916),阿保机称帝建号伊始,即着手祀天礼神。他就首位尊奉对象征询群臣,“太祖同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事所尊,宣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阿保机还吸收儒生参政,他任用蓟州玉田人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兼主诸国礼仪”,“投据故典,参酌国(契丹),与汉仪杂就之,使国(契丹)人知而行之。”在此影响下,一些契丹贵族也主动推行儒教,如渤海人大公晶在良乡,“建孔子庙学,部民化服。”

——摘编自赖美琴《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保机尊祀孔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保机尊把孔子的意义。
2020-02-11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古希腊城邦是基于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各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

——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校》等

材料二   《唐律疏议》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体现”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的原则。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刑辅”,“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谋叛、不孝、不睦、不义等等被纳入到刑法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大多与国家有关。

罗马统治者也够分到制定了旨在保护以皇帝为首的国家利益的公法和旨在保护自由民个人利益的私法。而私法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摘编整理自《唐律疏议》,张锐智《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与孔子相通的政治理想。简析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法律文化与古罗马法律文化的不同。并说明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0-07-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能不能提出一个政治理想国理论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原则,是衡量能否成为政治思想家的基本标志之一。孔子留下的言论虽然很零碎,但有关这个问题的阐述还是比较明确的。孔子的政治理想国和政治原则就是他常说的“有道”二字。总的说来,孔子的“有道”的政治理想包括所有人都要按照“礼”的规定,贵贱有等,上下有序。为了维护礼之“分”,不使其走向破裂和对立,要在“分”中注之以“和”与“仁”。

——摘编自薛明珠《孔子“有道”的政治理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材料三   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所谓“爱人”,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称为“忠恕之道”。为调节君臣、父子等人际关系,孔子要求双方互相尊重。比如父亲要儿子讲孝道,也就应当以慈爱对待儿子。儿子不愿父亲对他不慈,他就要以孝来对待父亲。以此为例,可以推广到其他方面。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政治理想的主要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7 . 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为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材料二   在理想的社会中,每一部分都要遵循正确的等级。柏拉图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的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二等级是御国御侮的战士,第三等级是劳动者。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
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
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
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
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演说

孙中山设计的《实业计划》封面
材料四
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
将因剑失去。
——甘地《青年印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位先哲心目中理想社会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他们提出其理想社会的背景。
(2)分别列举孙中山为达到材料三所说“三样目的”而进行的奋斗。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孙中山和甘地的异同点。
2020-04-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古希腊城邦是基于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备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柏拉图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

——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较》等

材料二   《论语》与《理想国》对思想政治教育之重视值得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深思。历史经验证明,道德的软约束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封建社会的中国统治者最终无不采取了“外儒内法”的治理方式,而柏拉图在晚年的《法律篇》中也最终将法律置于道德之上。

——摘编自彭文龙《论语》与《理想国》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路向的复归,它所反对的是神性的宰制性垄断。欧洲启蒙运动张扬科学精神,把启蒙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使人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在西方的启蒙进程中,启蒙与传统表现为一种回归关系,它的反传统并没有打破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的构架

——骆徽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的相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的特点。
2019-10-0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古希腊城邦是基于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备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柏拉图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

——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较》等

材料二   《论语》与《理想国》对思想政治教育之重视值得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深思。历史经验证明,道德的软约束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封建社会的中国统治者最终无不采取了“外儒内法”的治理方式,而柏拉图在晚年的《法律篇》中也最终将法律置于道德之上。

——摘编自彭文龙《论语》与《理想国》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的相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以“性善”哲学为核心,以“仁、义、礼、智”四端说为途径,提出了其个人修养学说,主张扬善性,行仁义,以人格的完善为人生价值目标;同时,在此基础上,孟子系统地论述了封建帝王的治国之策,提出“民为贵”的宝贵思想和行仁政、施王道的政治主张。孟子认为,如果人人以人格修养为目标,诸侯皆能突出民意,关注民生,皆以施行仁政王道,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摘编自《孟子王道思想研究》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与柏拉图关于政治体制的不同设想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018-11-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模块监测(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