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人体内存在天然的镇痛系统,起重要作用的是可释放脑啡肽的神经元。人体的肢体关节每天都在摩擦,如果没有自身分泌脑啡肽,光是关节摩擦的疼痛就让我们无法自由行动。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痛觉形成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痛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得突触后膜电位从_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即产生______________(填“动作”或“静息”)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
(2)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释放并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结合后,使得膜电位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______________,实现镇痛。
(3)海洛因一开始是作为强效镇痛药研发出来的,但发现其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停用,患者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因此将其列为危害性巨大的毒品之一。请推测海洛因具有镇痛作用的可能原因(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似,请推测成瘾者毒瘾发作时痛不欲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3-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图甲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据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MN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甲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乙中_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
(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4)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2-02-2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这是为什么呢?今年,科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舌面和上颚表皮上专门的味细胞(TRC)识别,经信号转换后,传递至匹配的神经节神经元。然后,这些信号再经脑干孤束吻侧核(rNST)中的神经元突触传导,最终抵达味觉皮层。在味觉皮层中,产生甜味和苦味的区域分别称为CeA和GCbt(如下图1)。

(1)据图1判断,味细胞所感受的甜味和苦味分子位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填“Ⅰ”或“Ⅱ”)侧。
(2)神经冲动在①处传递和②处传导所发生的事件中,相似的是__________
A.传导的形式均为电信号B.传导的速度相同
C.离子通道通透性发生变化D.膜电位都发生变化
(3)科学家们给实验小鼠分别喂养甜味剂乙酰氨基磺酸钾(K)、苦味药奎宁(Q)、以及两者的混合物,然后测定小鼠在5秒钟内的舔食次数,以反映小鼠对“甜”和“苦”的感觉。图2四种实验结果中,能支持图1中所示的由GCbt发出的反馈神经纤维(虚线所示)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1中的信息解释“甜不压苦”和“苦尽甘来”的生物学机______
(5)一般而言,甜味属于能促进营养物质摄入的“好”味;而苦味属于警示食物有毒的“坏”味。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进化出“甜不压苦”的现象,该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A.警示生物不要过多摄入苦味物质
B.对苦味敏感的生物在野外更容易生存
C.警示生物不要因为嗜甜而摄入苦味物质
D.在食物紧张的情况下,摄入少量糖类的个体更容易生存
2022-02-23更新 | 3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第6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电压门控钙通道是位于突触小体细胞膜上、通过感受电信号控制 Ca2+进入细胞的蛋白质。钙通道可将细胞膜两侧的电信号变化转变为细胞内部的化学信号,引起一系列反应,钙通道是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与疼痛、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都密切相关。

(1)研究发现,病理状态下产生的炎症物质能促进痛觉在_____形成,其作用机制如图 1 所示。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机体能够增加散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肌细胞外Ca2+会对Na+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称为膜屏障作用,因此Ca2+浓度会影响肌细胞的兴奋性。据此分析,血钙过低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_____(增大、不变、减小),常常引发肌肉抽搐。止痛药(如“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率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使用异搏定(Ca2+通道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 Ca2+通道的开放,能减缓心率。现提供家兔神经—心肌接头突触,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 Ca2+的作用机制。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神经——心肌接头突触,电刺激设备,异博定溶液,Ca2+溶液,神经递质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具体操作细节不做要求)
实验设计思路:
对照组:对神经—心肌接头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5 . 某些种类的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下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回答问题:
   
(1)当兴奋传递到①处时,①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④中的神经递质通过_______的方式大量释放,再到达③处,③上的受体蛋白是在_______(细胞器)上合成的。
(2)由图可知,毒品能导致②中神经递质含量______ ,原因是毒品分子与相关转运蛋白结合,阻碍了突触前膜__________。当②中Na+浓度适当升高,会使③处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如何变化?_____
(3)毒品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会使人产生愉悦感,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大多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的症状,推测可能是其体内____________(激素)含量减少所致。
(4)吸毒时机体产热增加,同时机体通过汗液分泌增多和___________使皮肤血流量增大两种措施加强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2-2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返校考试生物试题
6 . 可卡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下左图表示突触结构,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表示物质运输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左图中作为神经递质的图例是________(A.B. C D),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
(2)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由图可知其释放后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了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3)研究表明吸毒会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降低免疫力。在对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后得到下表所示结果,其中LH、FSH均为垂体释放的调节性腺分泌的激素。调查发现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mL)

睾丸酮(mlu/mL)

吸毒者

32岁

4年

1.4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32岁

4.66

6.6

6.69


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毒品导致了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的功能障碍。
(4)吸食可卡因一段时间后,吸毒者会感到越来越不敏感,需要剂量更大的可卡因才能达到兴奋的效果,致病机理与2型糖尿病相似,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有:相对于正常人,吸毒者体内多巴胺水平最可能_________(填“较高”、“较低”或“相同”),而体内的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2022-02-16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
7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涉及许多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轴突末梢中的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的触发机制是______,多巴胺释放后引起Ca2+进入神经细胞的完整过程是______,活化了蛋白激酶,催化细胞膜上Ca2+通道蛋白磷酸化,Ca2+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
(2)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回收泵”,可将多巴胺由突触间隙“送回”突触小体内,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从而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愉悦感的产生部位是______
(3)图乙是用生物电生理仪在图甲所示位置(一端在细胞膜内,一端在细胞膜外)记录到的一次动作电位变化情况。若将两个微电极都调到神经细胞膜外的不同部位,请将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绘制在图丙中______
(4)K+通道阻滞剂是治疗心率异常的重要药物,而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变化的情况和神经细胞类似,则K+通道阻滞剂主要影响图乙中的______(填图中序号)阶段。
8 . γ-氨基丁酸(GABA)是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的水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与某种局部麻醉药物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该种局部麻醉药物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会发生如图所示的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前膜释放γ-氨基丁酸时发生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_;γ-氨基丁酸在突触间隙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时的膜电位为________
(2)γ-氨基丁酸能作用于靶细胞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具有________;γ-氨基丁酸发挥作用后的去路可能是________,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由图可知,辣椒素的作用是_________。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
2022-01-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9 . 蛇毒是毒蛇从毒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主要成分是毒性蛋白质,按功能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两类。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过程是_____免疫。细胞②是指_____,细胞⑤的功能是_____。人体中的免疫活性物质除了图中所示物质A和物质B之外,还包括_____等。
(2)甲图中,物质B与抗原结合发生在_____
(3)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属于_____性毒液,它作用的原理是_____。该突触中,与乙酰胆碱的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
10 . 202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破解了人类感知疼痛的机制,该团队发现了辣椒素引起疼痛的受体蛋白TRPV1,该研究有助于科学家研发新型止痛药。图1示炎症反应产生的分子机制,图2示痛觉产生及止痛原理。

(1)据图1分析,炎症反应可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的机理是:炎症因子IL-6可与受体IL-6R结合,作用于gp130,使JAK磷酸化,进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使Ca2+内流增加。
(2)图2中痛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_。P物质是A神经元分泌的痛觉神经递质,当其与P物质受体结合后,B神经元膜内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
(3)药物吗啡及C神经元释放的内啡肽均能止痛,它们可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促进A神经元K+外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抑制痛觉产生。
(4)长期使用吗啡可致依赖成瘾,同时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内源性内啡肽的生成。一旦停用吗啡,P物质的释放量会迅速_________,出现更强烈的痛觉等戒断综合征。
(5)据图1推理,新型止痛药可考虑以__________为靶点,精准作用于疼痛传导通路,避免阿片类药物成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