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青少年型帕金森氏综合征(PD)是由ParKin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10000.图甲是某家族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系谱图,图乙是用特定限制酶酶切 PD相关基因后的凝胶电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Ⅲ1为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1/4
B.PD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C.Ⅱ1与表型正常男性结婚,生出患该病男孩的概率为1/606
D.Ⅱ1、Ⅱ4与该病有关的基因经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2024-04-14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生物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通用)
2 . 尖孢镰刀菌容易引起番茄枯萎症,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为研究F基因(目的基因)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同源重组交换的原理对F基因敲除,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及致病力。基因敲除过程是先构建基因敲除载体,将基因敲除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经过筛选找出基因敲除成功的受体细胞。基因敲除原理如下图所示:

注:Hygr为潮霉素抗性基因;A、B为实现同源重组交换的序列,C、D、E、G为其他不同的基因片段;1~6为引物。
(1)选取限制酶________分别对F基因左右两端A、B片段进行酶切,并用____酶将A、B片段与潮霉素抗性基因连接,构建目的基因敲除载体。同时需要在潮霉素抗性基因前添加启动子,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
(2)把构建好的目的基因敲除载体导入尖孢镰刀菌细胞内,导入成功后,将菌液放在含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在这一过程中,F基因与潮霉素抗性基因发生同源重组交换,与____(填减数分裂时期)的某些行为类似。
(3)培养完毕,挑取单菌落提取其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选择引物____进行PCR扩增,其中引物会结合在DNA片段的____(3'或5')端,扩增30个循环进行电泳,如果没有F基因条带,则确定目的基因敲除成功。
(4)潮霉素抗性基因能够在尖孢镰刀菌中表达的原因是____
3 . PET是一种聚酯类塑料,全球每分钟生产约100万个PET塑料瓶。科学家从能够利用PET作为碳源的细菌中分离出了一种能降解PET的解聚酶。PET在70℃时才能完全变为液态,便于降解,但PET解聚酶不耐高温。为此,科研人员借助定向进化策略,提高PET解聚酶耐受高温的能力。该策略经历多轮定向进化(每一轮均在上一轮筛选出的目标菌株上开展),其涉及的信息如表所示。

每一轮的基本流程

定向进化(轮次)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①基因突变和转化

将突变后的PET解聚酶基因导入大肠杆菌

②分离纯化和鉴定的菌株

5种

13种

4种

3种

5种

9种

③提取出的PET解聚酶预保温和酶活测定条件

1h/55℃

1h/60℃

1h/65℃

1h/70℃

1h/80℃

7h/70℃

④选出的PET解聚酶中变化的位点数

2个

1个

2个

3个

3个

5个

(1)研究人员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能产生PET解聚酶的细菌时,所使用的培养基成分应包括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NH42SO4   ②淀粉   ③PET   ④无机盐
(2)据所学知识判断,分离PET解聚酶的细菌所使用的培养基类型属于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天然培养基   ②合成培养基   ③液体培养基
④通用培养基   ⑤固体培养基   ⑥选择培养基
(3)表中流程②宜选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其目的是_______
A.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                    
B.扩大大肠杆菌种群数量
C.便于分离提取PET解聚酶             
D.将导入不同突变基因的大肠杆菌分离开
(4)本研究采用的定向进化策略,相比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区别是_______。
A.发生基因突变B.实现个体进化
C.加快进化速度D.模拟自然选择
(5)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分析,研究人员在第6轮中设置70℃且长时间保温(7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据题干信息判断,获取耐高温PET解聚酶的过程涉及_____。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发酵工程D.蛋白质工程

天然PET解聚酶基因(792bp)部分编码链序列以及用于表达载体构建的质粒结构如下图所示:
5’ATGCAGACTAACCCCTATGCTCGCGGG………GATTTTCGCACTGCTAACTGCAGC3'

(7)已知天然PET解聚酶基因不含合适的酶切位点,但可借助PCR解决该问题。据图信息判断,为了便于表达载体的构建,在设计PET解聚酶基因PCR反应体系时,应选择引物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5’TACATATGCAGACTAACCCCTATGCTCG3’
②5’TGCTCGAGATGCAGACTAACCCCTATGC3’
③5’TACATATGGCTGCAGTTAGCAGTG3’
④5’TGCTCGAGGCTGCAGTTAGCAGTG3’
(8)为鉴定表达载体构建是否正确,研究人员从目标菌株中提取质粒,并经XhoI和NdeI充分处理后进行凝胶电泳。根据下图结果判断,含目的基因的菌落是___________

4 . 黑水虻是重要的资源昆虫,体内H基因编码的抗菌肽HI-3具有抗菌、抗癌和免疫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利用酵母菌生产抗菌肽HI-3,并避免基因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H基因,需根据H基因设计两种引物,引物的作用有____。
A.为Taq酶提供结合位点B.决定扩增产物大小
C.决定反应的特异性D.决定变性时间

(2)已知H基因编码链的编码区序列是:5'-CTCGAGATGCTGCAG………GGATCCTC-TAGA-3',扩增H基因的编码区段时,结合到编码链上的引物序列是_____________(方向为5'→3',写出5'端8个碱基序列)。获得H基因产物后需要进行凝胶电泳,将符合要求的条带______________以便提取纯化并进行测序。
(3)由于抗菌肽HI-3会损伤酵母细胞,组成型表达(持续表达)H基因的酵母菌最大种群数量偏低,限制了最终产量。科研人员通过构建诱导型启动子来降低抗菌肽HI-3对酵母菌的伤害。在酵母菌基因组DNA中插入P和S基因,使质粒上H基因的表达受红光控制。红光调控H基因表达的原理如图1所示。

   

P和S基因表达应为_______________(从“组成型表达”“红光诱导型表达”选填)。红光调控H基因表达的原理是S基因指导合成的S蛋白直接与启动子Jub结合,P基因表达的P蛋白在_____________,启动H基因的表达过程。
(4)发酵后菌体和产物分离是发酵工艺的基本环节。定位于细胞表面的F蛋白可使酵母细胞彼此结合,进而沉淀在发酵罐底部。科研人员引入蓝光激活系统如图2,在酵母菌基因组中插入了两个均能合成E蛋白的基因(E1、E2),使F基因的表达受到蓝光控制如图3。

   

图3中E2基因持续性表达少量的E蛋白时,酵母细胞具有接受蓝光刺激的能力,E1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制药过程中需避免工程菌泄露到环境中引发基因污染。科研人员利用两种阻遏蛋白基因(T和L)和调控元件,使酵母细胞在红光和蓝光同时照射时才激活致死基因N的表达,进而诱导工程菌死亡,如图4。

   

若图中①选用的启动子为Jub,②处选用的启动子为CYC,则③④处结合的阻遏蛋白分别为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上述分析,利用该工程菌发酵生产抗菌肽HI-3各阶段需控制的光照条件是:I菌种培养阶段_____________;Ⅱ菌种发酵阶段____________;II产物分离阶段_____________;IV安全处理阶段红光、蓝光同时照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5 . 将两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a和b)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接种至培养基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B.基本培养基出现的少量菌落一定是单菌落
C.基本培养基中包含菌株a和b的生长因子
D.菌株a和b需要的生长因子有所不同
2023·辽宁沈阳·二模
6 . 土壤中95%以上的磷为植物很难利用的无效磷。解磷菌能够将磷矿粉等无效磷转化为植物易利用的速效磷。为研究解磷菌的解磷机理,科研人员将磷矿粉制成培养液,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的2种解磷菌(M-3-01、B3-5-6),测定培养液的上清液pH及其中的速效磷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种解磷菌是用只含磷矿粉的培养基分离出来的
B.由图可知,168h以内M-3-01解磷能力较强
C.B3-5-6转化无效磷的能力与培养溶液pH显著相关
D.据图推测B3-5-6可能借助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磷矿粉
7 . 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受到溶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gb)能从微氧环境中摄取氧,提高胞内有效氧浓度,从而促进低溶氧条件下细菌的生长繁殖。研究人员根据Genbank公布的vgb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序列信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含vgb启动子Pvgb及vgb编码区DNA片段),插入克隆载体质粒pUC57得到质粒pUC57-vgb。从pUC57中回收vgb启动子及编码区片段,再插入表达载体pET28a,得到重组质粒pET-vgb。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即得到适合低氧发酵的工程菌。部分过程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M为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小于0.2kb的DNA分子条带未出现在图中
(1)启动子Pvgb受环境中溶氧调节,当溶氧跌至20%以下时,Pvgb激活,合成vgb,这种启动子称为______________
(2)提取pUC57-vgb,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扩增时需在两种引物的_______(填5′或3′)端分别添加BamHI和HindIII识别序列。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Mg2+离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时,需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的生理状态。
(4)将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随机挑取菌落(分别编号为1、2、3、4)培养并提取质粒,用BamHI和HindIII两种限制酶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①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点)有关。
②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很可能是_______号菌落的质粒。
(5)为进一步验证低氧发酵的工程菌是否构建成功,将(4)中挑选的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同时培养_______菌种作对照。在摇床上_______(填“低速”或“高速”)震荡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菌体密度。
2023·湖北·模拟预测
8 . 已知大肠杆菌菌株A的基因型为metbiothr+leu+thi+,菌株B的基因型为met+bio+thrleuthi(一表示不能合成,+表示能合成,met、bio、thr、leu、thi分别表示甲硫氨酸、生物素、苏氨酸、亮氨酸、硫胺素)。

(1)若用基本培养基(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单独培养菌株A和B,二者均不能生长,但在完全培养基中可以生长;若将菌株A和B在完全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再取菌液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平板上会出现菌落。为解释该现象,研究者提出了两种假说:
假说1:在混合培养过程中一些物质从一个菌株中释放出来后被另一个菌株吸收;
假说2:在混合培养过程中,两种菌株发生了杂交,出现了基因重组。
①为判断假说1是否正确,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开展实验。一段时间后取U形装置滤片两侧的菌液,分别涂布于____(填“基本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上。若实验结果显示______,则假说1不成立。
②为验证假说2是否正确,可对图1装置所作的改进措施为_____,其余实验操作不变。
(2)菌株A和菌株B又分别有链霉素敏感(strs)和链霉素抗性(strr)两种类型,链霉素会抑制strs菌株的细胞分裂,导致无法完成基因重组。选取相应菌株开展杂交实验,并取菌液涂布于不同的培养基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不含链霉素的基本培养基

含链霉素的基本培养基

实验甲(Astrs×Bstrr

有菌落

有菌落

实验乙(Astrr×Bstrs

有菌落

无菌落

①实验甲、乙在不含链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上均有菌落出现的原因是____
②据结果分析,两种菌株在杂交中的作用不同,其中菌株____(填“A”或“B”)相当于雌性个体,即作为遗传物质的______(填“供体”或“受体”)。
(3)进一步研究表明,某种菌株能够作为遗传物质供体是因为含有一种微小质粒F因子。含有F因子的菌株(F+菌株)可向不含F因子的菌株(F菌株)转移F因子中的DNA,且F因子也可整合到细菌拟核DNA中成为Hfr菌株。Hfr可从任意起点向F转移拟核DNA,根据F菌株中出现Hfr菌株基因的时间,可确定拟核DNA上不同基因的位置。请根据表中相关实验结果,判断三种基因在图2圆圈上的相对位置:trpA__________、hipA__________、polA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
2023-05-13更新 | 3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新教材高考真题湖南卷生物真题变式题19-21
9 . 某种粘合剂含有一种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C2H4O)n,别名PVA,PVA与碘液作用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且蓝绿色深浅与PVA浓度呈正相关,当PVA被某些分解菌分解时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可出现白色透明斑。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表是某同学配制的用于培养筛选PVA分解菌的培养基配方,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应属于__________,物质X是__________,其可为PVA分解菌提供__________
成分无机氨物质X无机盐琼脂
用量10g7g5g1000mL2g
(2)若将10g含有PVA分解菌的土壤加入到含有上述营养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如下图所示,振荡30min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①图中A和B的培养结果分别是通过_______法进行接种得到的。
②若用A对应的接种方法培养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163个、158个、159个,则可以推测富集培养后的菌液中每毫升含PVA分解菌数为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含有PVA的废水(同时含有PVA分解菌生长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某研究小组欲探究不同接种量的PVA分解菌降解PVA的效果,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
2023·北京丰台·一模
10 . 酵母菌的液泡中存在着多种水解酶,其中包括CPY(羧肽酶)和API(氨肽酶I)。科研人员对CPY和API的运输途径进行了研究。
(1)CPY和API在细胞内的______上合成,进入液泡后,能够催化蛋白质的分解,使液泡具有了类似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内的环境。
(2)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进入液泡的蛋白质,要经过在内质网中切除信号肽、在高尔基体中糖基化(添加糖链)、进入液泡后再切除肽段,才能成熟。为判断CPY和API进入液泡的途径,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实验一:科研人员提取这两种蛋白质,利用电泳技术检测二者加工前后分子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1。B组与A组相比,加入衣霉素2小时后,蛋白质分子量______;API成熟过程中______(有/没有)糖基化,推断API的加工过程可能与CPY不同。

注:衣霉素能抑制蛋白质的糖基化
②实验二:利用温度敏感型酵母菌突变体sec(高温下,内质网到高尔基体囊泡运输受阻)进行实验,在高温和常温下检测CPY和API是否加工成熟,实验结果如下图2所示。由电泳结果可以判断,CPY和API进入液泡的途径分别是______
A.CPY和API都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进入液泡
B.CPY和API都不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进入液泡
C.CPY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进入液泡,API不是
D.API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进入液泡,CPY不是
(3)科研人员对API进入液泡的途径提出了两种假说:一是API的肽链一边合成,一边穿过液泡膜;二是API在细胞质基质中被生物膜包裹形成小泡,而后进入液泡。科研人员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野生型和另一种酵母菌突变体cvt(API蛋白质无法成熟),结果如下图3。


注:液泡内的黑色颗粒是API的位置;箭头所指为包裹着API的小泡。
①据观察,API进入液泡的途径符合假说______
②尝试解释野生型和突变体cvt液泡内API存在方式不同的原因______
2023-03-26更新 | 7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生物真题变式题10-1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