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9 道试题
1 . 某研究小组从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并测定其含量,对土样进行稀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摇匀D试管,从D试管中取0.1mL菌液进行接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得平板中的平均菌落数为3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成分包含琼脂、水和纤维素
B.每克土样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至少是3.4×106
C.采土工具、接种工具、培养基和培养皿可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D.还需设置一个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以检验灭菌是否彻底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2 . 酱油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参与酱油酿造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有米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在众多微生物及其酶系的作用下,大豆、小麦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被分解,最终形成具有特殊色泽和良好风味的酱油。酱油的制作流程及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米曲霉发酵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分泌制作酱油所需的蛋白酶、脂肪酶等
B.已知发酵池发酵阶段是密封进行的,此时酵母菌与乳酸菌对氧气的代谢方式可能相同
C.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能抑制杂菌生长,与酵母菌表现为原始合作关系
D.发酵池中加入食盐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抑制部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3 . 双层平板法是对噬菌体进行计数的常用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为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将琼脂含量为1%的培养基熔化并冷却至 45~48℃,然后加入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双层平板(见下图)。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双层培养基的上层会出现透亮的无菌圆形空斑——噬菌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用到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常用干热法进行灭菌
B.若利用双层平板法对 T2噬菌体进行计数,可选用农杆菌作敏感指示菌
C.上层平板上出现的透亮无菌圆形空斑是噬菌体单独在培养基上繁殖形成的噬菌斑
D.倒上层平板时需将培养基冷却至45~48℃时进行接种,目的是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引起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死亡
4 . 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无废亚运”则是“绿色”的重要内涵。“无废”并非无固体废物产生,而是对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目前利用微生物技术降解固废是最环保、经济的做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1)堆肥处理就是利用微生物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乙酸或糖类等)。该处理过程遵循生态工程中的____原理。
(2)塑料垃圾由于分子量过大而难以通过生物膜被微生物降解。研究发现某些昆虫肠道微生物中存在能够降解聚乙烯(PE)的菌株。现欲从昆虫肠道中筛选能够降解PE的菌株,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①该过程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
②划线纯化过程中,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连续划线的目的是____。为保证每次划线都从上次划线末端的微生物浓度开始,每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____
③为了证明所筛选的菌株具有降解能力,在恒温培养时,除了将接种有目的菌株的平板进行培养外,还需要将接种____的空白平板一同进行培养。
④某研究团队从昆虫肠道中筛选出能够降解PE的两种细菌(YT1和YP1),将其分别在加入PE薄膜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细胞数目变化及PE失重率变化如下图:

据图可知,两种细菌中降解PE能力较强的是____,理由是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医院常用试纸来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的抗原。检测试纸组成如下图,试纸条上依次有三种单抗,其中抗体1、抗体2是能与抗原结合的抗体,但与抗原的结合位点不同,抗体1上连一个显色分子,当显色分子聚集于某一处时,可观察到红色;抗体3是抗体1的抗体。抗体1可随样品液体一起在试纸条上扩散,抗体2、3在试纸条上的位置固定不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滴加的样品是蒸馏水,则抗体2、3处不会出现红色条带
B.若滴加的样品含有抗原,则试纸条上会出现两条红色条带
C.设置抗体3的目的是结合多余的抗体1,阻止样品继续扩散
D.为防止空气中抗原干扰检测结果,可将试纸高温灭菌后使用
6 . 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处理含油废水,同时可获得蛋白质。有研究人员尝试从餐馆厨房污水排放沟取样,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初步流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Ⅰ号培养基的功能,其中的碳源为____
(2)过程③的接种方式为____。若要统计样品中产脂肪酶的酵母菌数量,需进行②过程的一系列稀释,以期获得单平板内的菌落数为____个,计算出的微生物数量相对准确。要判断所制备的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同时还需将样本接种到____培养基上,若____,说明具有筛选作用,获得的菌落可能是产脂肪酶的酵母菌菌落。
(3)酵母菌絮凝是指菌体细胞间通过细胞壁相互粘附、聚集成团的现象。适当提高酵母菌的絮凝能力,有助于发酵结束时细胞和产物的分离,可大幅节约生产成本。科研人员发现酵母菌的R基因对絮凝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图表示科研人员利用同源重组(在两个DNA分子的同源序列之间直接交换的一种重组)基因敲除技术敲除R基因的过程。

①重组片段上庆大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____。利用PCR技术检测庆大霉素抗性基因是否替换R基因,扩增时引物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_

②将导入PC质粒的酵母菌,接种于添加____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获得敲除R基因且无庆大霉素抗性基因标记的酵母菌。
2024-03-22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
7 .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科研人员用黄曲霉毒素B(AFB1)的结构类似物——豆香素(C9H6O2)筛选出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实验过程如下图中的①—④。已知菌体对有机物的降解途径有胞外分泌物降解和菌体吸附降解两种。对降解菌的培养液进行离心,发现上清液中AFB1的残留率明显低于菌悬液中的残留率。检测发现上清液中含有蛋白质K,为验证蛋白质K是降解AFB1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实验⑤:在A中加入水解蛋白质K的酶、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充分反应后在两试管中均加入等量的豆香素(C9H6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号培养基属于选择性培养基,通常需要提前在121℃下进行湿热灭菌
B.步骤③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目的是筛选出能降解黄曲霉毒素的单菌落
C.实验⑤的结果是A试管中豆香素含量基本不变,B试管中豆香素含量减少
D.蛋白质K属于降解菌产生的胞外分泌物,可以分解培养液中的蛋白质
8 . 甘蔗田中喷洒含草铵膦的除草剂,除去杂草的同时也会损伤甘蔗植株。为解决这一难题,某科研团队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草铵膦基因Bar导入甘蔗细胞,获得转基因甘蔗植株,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③过程中筛选后的农杆菌需接种到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一段时间,振荡培养的目的是____
(2)选用生长良好的甘蔗顶端幼叶作为外植体,经____(填“灭菌”或“消毒”)后,切成薄片接种于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____诱导愈伤组织生芽、生根,获得甘蔗幼苗。
(3)可以用PCR技术检测甘蔗幼苗中是否成功导入了Bar基因。提取甘蔗幼苗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用电泳鉴定,结果如下图所示。推测阳性对照组(CK+)和阴性对照组(CK-)PCR反应体系的区别是____。有同学认为除了4、11和16号植株外其他植株都是抗草铵膦植株,请写出你是否认同该观点,并给出相应理由____
   
2024-02-13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肇庆中学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模考三生物试题
9 . 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菌种在发酵罐内发酵是整个过程的中心环节
B.若能生产人生长激素的工程菌是通过①培育的,①应为诱变育种
C.环境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
D.⑥⑦过程中对发酵产品分离、提纯要根据产品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
10 . 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科研人员以富含纤维素的农业残渣(秸秆)为原料,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面包酵母使其表面携带相关酶,可同时高效生产人工淀粉和单细胞蛋白。部分生产工艺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酵母增殖的适宜温度为28~32℃,适宜pH为4.0~5.0;酵母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4~35℃,适宜pH为5.0~5.8
A.面包酵母的增殖能促进纤维二糖水解及淀粉合成
B.生产单细胞蛋白时选择26℃、pH5.5的条件为宜
C.本生产过程最宜在不加通气和搅拌的啤酒发酵罐中进行
D.生产前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可为121℃、20min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