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15 道试题
1 . 雌性小鼠在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会完成MII排出第二极体(如图),第二极体仅与受精卵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之一接触。在甲时期去除第二极体会导致胚胎明显缩小,不能正常存活,这一异常可通过向细胞1中注射第二极体的细胞提取液加以改善。在乙时期后去除第二极体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极体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有关
B.MII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
C.胚胎细胞与第二极体间可能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D.第二极体会被保留成为胚胎的组成部分以发挥重要作用
2 .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最主要的水资源承载体,由于历史原因,白洋淀富营养化严重并失去自净能力。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套原位生态修复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列修复方案中,目标与措施匹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目标措施
A分解底泥有机物,减少N素进入水体投放需氧微生物菌剂,将有机物分解为NH4+
B吸附悬浮颗粒物,吸收N、P无机盐构建沉水植物功能群
C完善食物链,稳定生态系统增加水生动物,加快物质循环
D增加溶解氧,促进分解者代谢和增殖人工曝气推动水体表面和垂向流动
A.AB.BC.CD.D
3 . 由于缺乏完善的工艺,自酿酒含有大量甲醇,饮用后易中毒,危及生命,相关代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醇摄入过多可能导致乳酸增多出现酸中毒
B.若患者昏迷,应及时血液透析并接入呼吸机
C.静脉注射乙醇脱氢酶可以解除甲醇中毒症状
D.高浓度酒精作为口服解毒剂可缓解中毒症状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一定是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2024-06-09更新 | 177次组卷 | 6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5 . 为加速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进化,快速获得荧光强度更高的GFP蛋白,科研人员将DNA1(编码易错DNA聚合酶)和DNA2共同导入大肠杆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卡那霉素筛选含DNA1的大肠杆菌
B.易错DNA聚合酶催化GFP基因复制
C.GFP基因在此复制过程中突变率升高
D.连续传代并筛选强荧光菌落加速GFP进化
6 . 裸鼹鼠几乎不得癌症,其寿命可超过30年,同样大小的家鼠最长寿命为4年。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做了以下研究。
(1)将裸鼹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置于______培养箱进行体外培养,经检测发现其分泌大量粘稠的高分子量透明质酸(HA),可抑制细胞过度增殖。
(2)研究者检测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中HA合成酶(HAS)的含量,结果如图1。另外,发现裸鼹鼠组织的HA降解酶(HAase)的活性远低于人和小鼠。结合图文信息,分析裸鼹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高分子量HA的原因是______

结果显示,裸鼹鼠胚胎期HA合成酶低表达,推测其意义是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高分子量HA能否提高小鼠的寿命,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图2)。

NeoR:新霉素抗性基因;nmrHas2:裸鼹鼠 HA 合成酶 2 基因;CE:cre 重组酶-雌激素受体融合基因        
注:启动子仅启动相邻基因的表达
①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转基因小鼠A:为了将目的基因插入小鼠6号染色体的特定位点,需在其两端设计与6号染色体同源序列,实现同源序列之间的重组。由此获得的转基因小鼠A暂时无法表达HA合成酶2,原因是______
②B鼠为导入表达CE的纯合子,CE也插入6号染色体的相同位点。外源雌激素可诱导cre重组酶活化,活化的cre重组酶能识别并切除loxP位点间的序列。A、B鼠交配获得C、D鼠,请画出C鼠的基因组成情况______
③利用C、D鼠进行实验,测得实验组小鼠HA含量升高,癌症概率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寿命也得到了延长。请写出对照组的选材______(“C”或“D”)及实验处理。
(4)请简述本研究的应用前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阿尔卑斯山上不同海拔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群落,在海拔2200m处的群落中车前草占据优势。
(1)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气候变暖导致阿尔卑斯山海拔2200m处的群落发生________演替,导致车前草优势可能消失。
(2)为探究气候变暖条件下群落变化对车前草造成的可能影响,进行如下移植实验,如图1。

   

①样地内车前草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_________。研究人员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时要遵循_________原则。
②实验中,研究人员根据种群指数增长模型: Nt =No×λt ,计算移植到不同海拔的车前草周期增长率(λ)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当气候变暖1.65℃时,低海拔群落生物对车前草种群稳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推测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根据气候变暖4.85℃时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_______
③有人认为步骤B应直接将车前草个体种植到对应海拔,请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
(3)研究人员预估车前草的灭绝时间,发现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生态环境变化会带来延迟的生物多样性损失,导致车前草灭绝时间滞后于气候变化的速度,这种现象称为“灭绝债务”。下列关于“灭绝债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种群规模较大可能会导致灭绝债务的产生
B.栖息地破碎化和栖息地破坏会减少灭绝债务产生
C.长期的灭绝债务可能有利于栖息地的恢复,以防止物种灭绝
D.多年生灌木可长期在不适宜的气候条件存活,更易产生灭绝债务
E.污染可以通过降低种群生育率或增加死亡率,造成灭绝债务
8 . 由于近年来重金属污水排放、砍伐芦苇等影响,内江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进行生态修复,研究人员对内江湿地的演替过程进行研究。
(1)内江湿地是由底泥随涨水期堆积产生的原生裸地,经过_________演替逐渐形成。为研究演替过程中各种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变化,可采用________法调查不同演替阶段各种植物在样地中的分布。
(2)研究人员选取内江湿地演替不同阶段的4块样地(阶段I~IV的群落结构逐渐复杂),统计了几种常见植物的生态位,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


生态位宽度

阶段

I

II

III

IV

虉草

0.51

0.62

0.42

0.28

眼子草

0.12

0.09

0

0

菹草

0.18

0.1

0.03

0.03

芦苇

0

0

0.4

0.67

表2


生态位重叠度

阶段

I

II

III

IV

虉草、芦苇

0

0

0.75

0.58

虉草、眼子草

0.14

0.18

0

0

虉草、菹草

0.08

0.24

0.16

0

注:生态位宽度是指某物种在样地中分布的范围大小;生态位重叠度是指两物种受到某种环境因素影响的一致性。
①研究人员提出,内江湿地群落演替是由虉草阶段过渡到芦苇阶段。据表1分析支持上述推测的证据是__________
②综合表1和表2结果分析,虉草在演替初期占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而在芦苇出现后虉草在强烈竞争中失去优势,逐渐被芦苇替代。
③为进一步确定内江湿地演替的特点,研究人员对虉草和芦苇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以下能够支持上述推测的证据包括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字母)。
A. 虉草和芦苇都能进行营养繁殖,芦苇根系粗壮,繁殖力更强
B. 虉草和芦苇都会在中午出现CO2吸收的下降,虉草的胞间CO2浓度更高
C. 测量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虉草对应的CO2浓度更低
D. 与芦苇相比,虉草植株茎秆纤细,总叶绿素含量较低
E. 芦苇能够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物质,将其富集在自身的茎叶中
(3)为对破坏后的内江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有人提出在该地区补种芦苇,并将长成的芦苇秆作为饲料饲喂牲畜。请根据本文信息评价上述方案的合理性并说明原因:________
9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3)题。
细菌之间的基因重组
细菌之间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基因的交流,从而增大对环境的适应。
第一种细菌的基因重组现象发现于1946年。微生物学家Lederberg筛选出两种突变细菌,A缺乏合成甲硫氨酸的能力,B缺乏合成苏氨酸的能力。A、B菌均有链霉素抗性和敏感性两种亚型。链霉素敏感细菌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不会死亡,但是没有增殖能力。Lederberg发现只有链霉素敏感A菌与链霉素抗性B菌混合后的产物,在不含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选择培养基上长出菌落。经研究发现,这种称为接合的现象需要细菌之间的直接接触,经由一种特殊通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入受体菌中实现基因重组(图1)。

第二种细菌的基因重组也是Lederberg发现的。他在装有DNA酶的培养液的U型管两侧分别培养合成代谢突变菌I及合成代谢突变菌Ⅱ,二者之间用只允许病毒和大分子物质透过的滤膜隔开(图2),经过抽吸后,将培养Ⅱ一侧的菌液涂布在无添加的基本培养基上,长出了野生型菌。这种现象显然不是接合的结果,在Ⅱ侧的菌液中发现的噬菌体P揭晓了答案。P能侵染细菌并将其DNA整合到细菌拟核DNA中,一定条件下合成子代噬菌体并裂解细菌。偶然情况下,P外壳错误包装宿主细菌的部分DNA片段,释放后再侵染其他细菌时,所携带的原细菌DNA片段与后者发生基因重组。这种借由病毒的细菌基因重组称为转导。
此外,Avery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细菌还能够通过直接吸收外界游离DNA片段来实现基因重组。多种基因重组方式令细菌具有更强的基因交流能力,滥用抗生素引发的超级细菌感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医疗、畜牧养殖等产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1)图1实验中,Lederberg在筛选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菌时,使用的选择培养基除了基本营养物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两种突变细菌中,供体菌是__________(填“A”或“B”),在选择培养基中长出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①图2实验中,Lederberg能排除野生型菌的出现来源于接合或转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研究者利用野生菌(T+L+C+)作为供体菌,合成代谢突变菌做受体菌(TLC)。使用__________法在选择培养基上对受体菌转导情况进行计数,发现T+的菌落中,有47%同时也是L+,但只有2%同时也是C+。结合实验结果,针对野生菌中3个基因在DNA上的排列顺序,提出合理假设__________
③为进一步验证假设,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
(3)利用本文信息,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阐明滥用抗生素引发超级细菌感染致病的原因:_________
10 . 我国育种工作者发现了一株花药萎缩、雌蕊正常的雄性不育突变体小麦。为将此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小麦育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突变体小麦(2n=6X=42,AABBDD)是异源六倍体,其中A、B和D代表三个不同的______
(2)用雄性不育株与正常小麦杂交,后代稳定出现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且比例接近________,据此推测雄性不育与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且雄性不育是显性性状。为确定雄性不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者进行了图1所示的杂交实验。

小麦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且常呈落后状态,大约有50%被遗弃在细胞质中,最终被降解。图1中不育株与四倍体可育小麦(2n=4X=28,AABB)杂交,所得F1均与正常小麦进行杂交,连续进行此操作,统计发现每代不育个体占比______,可知不育M基因位于D组染色体。
(3)为对M基因进行精确定位,实验人员培育了含有D染色体组的可育小麦(AABBDD)和Dn进行杂交实验(图2)。Dn为可育小麦D组染色体端体系列(端体是指只含有着丝粒和一个臂的染色体,“D1L”表示D组1号染色体均只有长臂,其余染色体正常;“D7S”表示D组7号染色体均只有短臂,其余染色体正常)。

雄性不育株与D1S杂交,观察F2植株育性和1号染色体形态是否正常,统计植株数量。据此判断M基因在D组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
①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短臂。
②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长臂。
③若______,则M基因不位于D组1号染色体。
(4)研究发现控制小麦茎长度的基因R/r与M/m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矮为显性性状。请选择下列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写出遗传图解,以实现用矮性状标记雄性不育基因_____
实验材料:纯合高雄性不育小麦、杂合高雄性不育小麦、野生型小麦、纯合的矮秆可育小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