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49 道试题
1 . 双层平板法是对噬菌体进行计数的常用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为 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将琼脂含量为 1%的培养基熔化并冷却至 45~48℃,然后加入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 双层平板(见下图)。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双层培养基的上层会出现透亮无菌圆形空斑——噬菌斑,根据噬菌斑的数目可计算原液中噬菌体的数量。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配置好的培养基灭菌后还需要添加缓冲液调节 pH
B.利用双层平板法对 T2噬菌体进行计数,选用的敏感指示菌为酵母菌
C.倒上层平板时需将培养基冷却到 45~48°C 最主要的原因是防止下层固体培养基被液态化
D.与底层平板相比,上层培养基中琼脂浓度较低的好处是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有利于计数
2 . 电穿孔法通过将高浓度动物细胞悬液短暂暴露于高压脉冲电流中,外源DNA可经高电压在细胞膜上形成的可复性闭合小孔进入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以实现细胞转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动物细胞悬液需要定期添加KCl以维持pH稳定
B.小孔形成后,适当降温可以延长外源DNA分子可进入时间
C.贴壁生长细胞比悬浮生长细胞更适合用电穿孔法进行转染
D.采用高电压和高浓度细胞悬液可提高细胞成活率和转染成功率
3 . cAMP(环化一磷酸腺苷)是在腺苷酸环化酶的催化下,由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环化而成的一种细胞内信号分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cAMP与DNA分子的五碳糖相同
B.cAMP与ATP中的字母A均表示腺苷
C.接收cAMP信号的受体为糖被(糖萼)
D.酶通过为反应提供能量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4 . 2024年3月15日,四川雅江县发生森林火灾,直至28日大火终于熄灭,烧毁逾100万公顷土地,导致黄喉雉鹑、雪豹等大批标志性物种以及大量珍贵植被受损。回答下列问题:
(1)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这与森林群落的_______结构相关。该结构主要与_______(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有的植物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这类植物主要生活在______(填“上层”“中层”或“下层”)。
(2)森林群落区别于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火光和高温环境给黄喉雉鹑传递了_______信息,使一部分黄喉雉鹑逃生。
(3)火灾初期,强度较弱的地表火对森林是有利的,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原因是能烧掉枯枝落叶,促进______。严重的森林火灾会使森林失去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引发水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4)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植被恢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部分,森林火灾后植被恢复重建对保护城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火灾后的某地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山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森林火灾后植被重建属于______演替,植物甲等植物的繁殖体存在可______(填“加快”或“延缓”)群落演替的速度。
②由图可知,灾后重建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_____(填“增强”或“减弱”),理由是_____
③随时间的推移,优势物种的高度逐渐增加,这对该群落的意义是_____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5 .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小题。
小麦是全球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随着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普通小麦产量下降。科学家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法,在融合前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供体细胞使其染色体断裂,融合后未排出的少量染色质片段可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质中。
1.现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原生质体可在较高浓度甘露醇中用酶解法处理植物体细胞获得
B.耐盐小麦的产生是因为过程②使其产生了基因突变
C.③可用电融合技术促进小麦和长穗偃麦草原生质体的融合
D.获得的耐盐杂种植株多数都表现为不育,原因主要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
2.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不同品系小麦同一位点SSR重复次数不同,但可被相同的引物扩增,常被用于基因定位。A品系与B品系5号染色体上的SSR位点分别用SSR^和SSRB表示。现将纯合耐盐小麦A品系与普通小麦B品系杂交产生F1,F1自交得F2.对双亲和F2的5号染色体SSR序列扩增后,进行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若耐盐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品系耐盐的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耐盐为显性性状
B.F2中耐盐的杂合子比例占2/3
C.少数耐盐个体出现电泳结果为SSRB/SSRB,可能发生了交叉交换
D.借助核移植技术或转基因技术也可获得上述耐盐小麦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6 . 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降解为单糖或寡糖,且转化过程绿色、低碳,被认为是纤维素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方法。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中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某科研团队按照下图所示的流程分离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实验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并在平板上筛选到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

(1)过程①中甲培养基中除水、无机盐、氮源还应有_________成分,培养基表面加入一层无菌的石蜡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2)过程②中用适宜浓度NaCl溶液而不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
(3)科学家发现分离到的微生物产纤维素酶能力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体内的M基因抑制了其体内纤维素酶基因表达。某科研团队基于CRISPR/Cas9系统拟对某细菌内的M基因进行敲除,以探究该基因对其体内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CRISPR/Cas9系统是其中一种能敲除特定基因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Cas9蛋白和由tracrRNA和crRNA形成的sgRNA两部分组成,sgRNA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引导Cas9蛋白到相应位置剪切DNA。

①在设计sgRNA序列时,必须事先测定M基因的_____,从而设计一段能______得到sgRNA的DNA.在sgRNA与目的基因特定碱基序列部分结合,结合区最多含有________种核苷酸,若要将M基因从目标DNA上剪切下来,需要设计________种sgRNA。
②将sgRNA基因和Cas9蛋白基因导入________目标细菌,科研人员为提高转化效率,常常用_______处理目标细菌一旦细胞中同时含有sgRNA和Cas9,Cas9就会与sgRNA结合在一起并在sgRNA的带领下,来到能够与sgRNA________的目的基因处,特异性地切割M基因。
③将CRISPR/Cas9系统基因重组载体成功转染至目标细菌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纤维素酶的表达量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7 . 野生型棉花种子有短绒毛,品种甲的种子有长绒毛,突变体棉花乙种子无绒毛,上述品种均为二倍体棉花。为研究棉花种子绒毛性状遗传机制,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棉花种子绒毛的长、短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此性状的基因(A/a)位于8号染色体。研究者用上述品种进行下表所示杂交实验,杂交结果如下(不考虑致死现象)。
组别杂交组合F1表型F2表型及分离比
I甲×野生型全为短绒毛短绒毛:长绒毛=3:1
乙×野生型全为无绒毛无绒毛:短绒毛=3:1
甲×乙全为无绒毛无绒毛:长绒毛=3:1
①棉花人工杂交需要在母本开花前先去除雄蕊,授粉后需要_________。据杂交组合I判断,短绒毛性状受__________(显/隐)性基因控制。
②假设棉花种子无绒毛受基因X控制。据杂交组合Ⅱ、Ⅲ,推测基因X与A/a基因之间可能的位置关系:_________
(2)研究者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对乙和野生型棉花A基因上游DNA序列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如图。推测种子无绒毛是因为A基因上游_________一个约6.8kb的片段导致。

(3)研究者推测插入片段仅通过促进与其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来调控绒毛性状。请从①~⑥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与操作,为验证上述推测提供两个实验证据。完成相应组合,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结果。
①野生型植株②棉花乙植株③完全敲除8号染色体的插入片段④敲除8号染色体的A基因(不包括插入片段)⑤将插入片段导入非8号染色体⑥将A基因(不包括插入片段)导入非8号染色体。
组合一:选择①和⑤,预测实验结果为①种子有短绒毛,⑤种子有________绒毛;
组合二:选择②和_____,预测实验结果为②种子无绒毛,实验组种子有_______绒毛;
(4)生产实践中,农民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______,降低侧芽_______浓度,有利提高棉花产量。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8 . 三叶青具有药用价值,其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物质,不仅表现出各种生理和药理活性,还可以保护植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为探究短时间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对抗氧化能力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开展以下实验。将三叶青苗经UV-B持续辐射12天,每2天测定相关数据,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UV-B持续辐射天数/d024681012
CAT酶活性(mgH2O2/gFW·min)0.0660.0630.0470.0310.0250.0330.035
酚类(mmol/g)48.4630.1028.0723.2725.3826.2426.88
光合速率(g-1/min)4.0663.283.1802.1962.1122.452.651
(1)三叶青______(能\不能)利用中波紫外线进行光合作用,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UV-B辐射会诱导叶绿体形成ROS(活性氧,尤其是H2O2),而ROS会通过脂质氧化而破坏膜功能,三叶青经过UV-B辐射,其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上升、下降、不确定),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受到破坏,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阶段,该阶段主要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ADP+Pi→ATP②NADP++H++e-→NADPH③ATP→ADP+Pi       ④NADPH→NADP++H++e-⑤H2O→O2+H++e-⑥CO2+五碳糖→三碳化合物→三碳糖和五碳糖
(3)植物通过体内的CAT和酚类物质清除ROS来保护光合作用结构。
①在该实验中,光合速率与CAT酶活性变化呈______相关。UV-B持续辐射幼苗叶片的第10天光合速率明显高于第8天,推测UV-B持续辐射抑制CAT酶活性,第10天酚类物质提高了________,降低了_________,减少UV-B对细胞的损伤。
②自然条件下,UV-B持续辐射处理的子代中一个个体的CAT酶活性比对照组高,根本原因是_________。上述结果表明,UV辐射可用于改良作物品质。
(4)高盐和干旱等不良环境下可导致植物细胞中ROS含量_________,原因是ROS促进细胞自噬,分解产生的物质能__________从而减少细胞对环境的依赖。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9 . 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图X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分别代表热能和CO2
B.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
D.土壤中的重金属铅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肉食性动物体内铅含量最高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10 . 为研究肌肉干细胞对肌肉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胁迫成年小鼠进行剧烈运动,并对肌细胞进行Hsp27(肌节损伤的标记物)染色,结果如下图(箭头所指部位为损伤的肌节,其他发光的结构为细胞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细胞内往往含有多个细胞核,以实现对骨骼肌细胞的调控作用
B.在运动损伤后,肌肉干细胞可以分裂和分化为骨骼肌细胞
C.运动5小时后出现Hsp27,24小时后Hsp27减少说明正在修复损伤部位
D.24小时后细胞核迁移聚集在损伤区域,以便于细胞分裂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