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喹啉是一种典型的含氨杂环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焦化废水中,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易通过水体污染环境。为高效处理喹啉污染,科研人员通过对焦化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进行逐级驯化,筛选出高效喹啉降解复合菌群,实现含喹啉废水的高效工业化处理。图1为构建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富集培养基的成分有胰蛋白胨10g、NaCl10g、酵母粉5g、蒸馏水1000mL,其中属于氮源的有___。将富集培养基的pH调整到7.0,应在___操作前。过程①将污泥样品接种至富集培养基中30℃、200r·min-1摇床振荡培养7d,摇床振荡培养有利于___,进而促进菌群的生长。
(2)过程②中,逐级提高无机盐培养基中喹啉浓度的目的是___。从用途角度分析,无氮无机盐培养基属于___培养基。
(3)过程④的接种工具为___。在统计甲上的菌落时,需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以免___
(4)过程⑤接种的方法为___。与③中培养基相比,乙平板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物质为___
(5)图2为复合菌群对不同浓度喹啉降解曲线。据图分析,该复合菌群降解喹啉的最高水平浓度为___。喹啉的代谢涉及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单菌降解喹啉最高水平为700mg·L-1(48h),复合菌群具有更佳降解效果的原因可能有___;不同菌种的培养条件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提高复合菌群的降解效率,后续实验可探究___等对菌群降解效率的影响。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2 . 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厌氧发酵的和谐有序进行是土壤底栖藻类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某单细胞土壤底栖藻类在黑暗条件下无氧发酵产生醋酸等有机酸(HA),导致类囊体、线粒体酸化,有利于其从黑暗向黎明过渡,相关过程如下图1,字母 B~H 代表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B是____,除TCA 循环外,图中能产生物质B的过程还有____;物质C、H分别是________
(2)黑暗条件下,PQ 等电子传递体处于____(氧化、还原)状态。从黑暗转黎明时,整体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慢,导致____(填字母)量成为卡尔文循环的限制因素,此时吸收的光能过剩,对电子传递链造成压力。
(3)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三个去向:用于光合作用、以热能散失、以荧光的形式发光。由光合作用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光化学淬灭(qP),由热能散失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非光化学淬灭(NPQ)。为了探究厌氧发酵产酸对光能利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npq4 突变体(缺失LHCSR 蛋白,LHCSR 催化NPQ)和正常藻为材料,在黑暗中进行厌氧发酵,发酵180min后添加KOH。整个实验过程中连续抽样,在光下测定荧光强度,结果如下图2、图3。相关推断合理的是____。

A.突变体厌氧发酵时间越长,光化学淬灭越强
B.正常藻厌氧发酵后加入 KOH,非光化学淬灭增强
C.正常藻厌氧发酵产生有机酸,降低类囊体pH,促进非光化学淬灭
D.正常藻厌氧发酵产生有机酸,有利于缓解黎明时电子传递链的压力

(4)为进一步研究厌氧发酵产酸对光下放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正常藻平均分为两组,在黑暗条件下厌氧发酵3小时后,对照组不加KOH,实验组用KOH 处理,在弱光下连续测定放氧量并计算达到最大氧气释放量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
组别光照时间/h
0.5123
对照组30%80%100%100%
实验组0%0%60%100%
放氧速率等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速率。实验数据说明厌氧发酵产酸____(促进、抑制)有氧呼吸。实验组放氧速率比对照组低,主要原因是____
3 . 甲减(Hypothyroidism)是一种因甲状腺功能减退无法正常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TH)造成的疾病,患者常表现出食欲减退、胃肠道的蠕动减慢等症状。右图为机体受相应刺激后分泌甲状腺激素的机理示意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a为___________________,从垂体分泌激素b的角度垂体分析,TH与激素a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图中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刺激X”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刺激X的作用下,机体内TH的含量升高,但不会持续升高,一方面是因为TH的含量升高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调节使相应激素释放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的元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机体血碘过高时,可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和分泌TH,有利于机体及时调控对TH的分泌。下丘脑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节TH的分泌,这种分级调节一方面可以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可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4)据图可知,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受体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_______________受体。甲减患者表现食欲减退、胃肠道蠕动减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甲减患者,试从药物和食物两方面提出缓解症状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eo)是转基因动物中常用的标记基因,但neo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会影响动物体生长和发育。为实现在敲除目的基因后,将neo基因从基因组中敲除,科研人员构建了基于Cre-loxP重组系统的通用型基因打靶载体,并转染小鼠受精卵获得了Flox工具鼠。图1为loxP序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Cre-loxP重组系统的作用机理示意图,图3为通用型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Flox鼠建立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loxP位点是一段长为34bp的序列,具有方向性,结合图1,推测其方向性由区段___________决定。Cre酶可同时识别2个loxP位点的a和c区段,并同时催化b区段箭头处___________键水解。
(2)据图2分析,若同一个DNA分子上具有2个同向的loxP位点,经Cre酶作用后会得到一条链状DNA分子和一个环状DNA分子,从作用结果分析,Cre酶同时具有类似___________酶的作用;同一个DNA分子上具有2个反向的loxP位点,Cre酶仅能导致2个loxP位点间的序列反转连接,不能产生环状DNA分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过程①可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等作用下,将同源臂1和同源臂2插入pAT质粒中的多克隆位点序列MCS中。作为通用型载体,pAT质粒的MCS中含有多个在基因组(待敲除基因所在DNA)中出现频率较低的酶切位点,其意义是____________
(4)两段存在同源序列(如同源臂)的DNA片段在重组酶的催化下,可发生同源重组,同源臂间的DNA序列可发生交换。为敲除特定基因,以待敲除基因两端的短小序列为依据设计引物,经PCR1和PCR2获得同源臂1和同源臂2,PCR1和PCR2不能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为将同源臂定向插入pAT的MCS中,设计引物时需要在引物的___________端添加相应的限制酶切位点。
(5)过程②为重组pAT质粒转染小鼠受精卵的过程,该过程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过程③需将转染后的受精卵置于适宜培养液中,培养24h后,能存活的胚胎为成功转染并整合到染色体DNA上的胚胎,后续通过___________等技术获得Flox小鼠。
(6)Flox小鼠中存在的neo基因,其两侧的2个LoxP位点的方向是___________的,可利用Cre酶将其敲除,获得不含neo基因的基因敲除鼠。为实现在特定的时间对特定细胞中的neo基因进行敲除,可在Cre基因的cDNA一段添加___________实现。
5 . 盐碱化的土壤会干扰植物对水分、土壤养分的吸收.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对盐碱地的修复常可采用整地、造林及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等方式。滨梅为一种具耐盐特性的树种,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整地方法对盐碱地的脱盐效果及滨梅的生长情况.下表为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整地方法

淋洗时间

土壤含盐量

林木生长情况

整地前/%

整地后/%

降低/%

树种

成活率/%

台田

1个雨季

1.2794

0.4283

66.5

滨梅

79

条田

1个雨季

1.6503

0.3466

79.0

滨梅

80

沟洫围田

1个雨季

0.6830

0.1816

73.4

滨梅

80

作畦圈水

1个雨季

0.7779

0.6341

18.5

滨梅

77

大坑

1个雨季

0.5455

0.2027

52.8

滨梅

95

大坑

人工冲洗1次

0.6791

0.4828

28.9

滨梅

90


(1)滨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成分)。滨梅集鲜果、医药和观赏价值于一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对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时,选择滨梅作为主要修复树种遵循了生态工程设计的___________原理。
(2)据表可知,____________整地方法脱盐效果最佳。畦是用土埂、沟或走道分隔成的作物种植小区,作畦圈水脱盐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淋洗可将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整地工程通常选择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滨梅幼苗在瘠薄、盐碱含量高的环境中生长缓慢。丛枝菌根(AM)真菌可与滨梅根部形成共生体,接种适宜的AM真菌能显著促进滨梅幼苗的生长,为研究AM真菌提高滨梅幼苗生长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通过盆栽试验对接种根部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磷酸酶和脲酶的含量及根际土壤中氮、磷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速效磷:土壤中较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元素。水解氮:又称土壤有效氮,包括铵态氮、酰胺以及易水解蛋白质氮,是较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元素。
①AM真菌的菌丝可在根皮质细胞内发展分支菌丝,从滨梅根部组织细胞获取有机物,菌丝的存在可作为滨梅与土壤间物质运输的媒介,提高根对土壤营养的吸收。AM真菌与滨梅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②CK为对照组,其处理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盆栽试验,而非进行大田试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土壤中的磷元素要转变为速效磷才能被滨梅吸收,并用于细胞中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磷酸酶可促进速效磷的形成,实验组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CK组,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接种AM真菌提高了固氮菌等根部微生物数量,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结合图中信息,试分析接种AM真菌促进滨梅幼苗生长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
6 . 蝾螈为一种食肉动物,以蝌蚪、蚯蚓等为主要食物,下图为开展蝾螈影响池塘中两栖动物种群数量的实验调查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蝾螈可捕食霍氏蛙,二者生态位不存在重叠
B.去除蝾螈,蟾蜍会成为自然干涸池塘中的优势物种
C.水分和蝾螈是限制灰树蛙的非生物因素,常具有综合性
D.水位维持池塘中的霍氏蛙的生存压力来自天敌、种间竞争者和环境等
7 . 番茄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1中的A、B、C分别表示番茄的某些生理过程,图2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或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该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填字母)表示的生理作用,吸收的水分通过_____(填结构)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2)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2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_______填“m”“m₂”“m₃”或“m₄”)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该生物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将装置一(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装置二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从装置一和装置二中各取下一片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装置_______中的叶片变蓝。装置一和装置二为一组对照实验,该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初学业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8 . 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播,我国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探究某种疫苗的有效性,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平均分成A、B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如表

A组

注射流感疫苗

20天后注射等量流感病毒

正常生活

B组

不注射流感疫苗

20天后注射等量流感病毒

大部分死亡

(1)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__ ,它没有______结构。
(2)流感暴发期间,健康人出门要佩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戴口罩是为了_______
(3)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的疫苗属于________,它能刺激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4)每组选择多只小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初学业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9 . 小白菜根系部分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磷的能力,科研人员从中筛选出了分解能力强的菌株,并对培养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依据,部分研究步骤如下。
步骤1:小白菜根系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取10g小白菜根系土壤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并依次进行等比稀释。分别将稀释度10-2∼10-4、10-3∼10-5、10-6∼10-8的菌液接种到真菌、放线菌、细菌的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
步骤2:小白菜根系解磷微生物的筛选
挑取步骤1中培养基上的不同单菌落接种到有机磷培养基A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及透明圈大小(固体培养基中有机磷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结果如下图(图中字母和数字组合代表菌株种类)。

   

步骤3:菌株解磷能力的测定
将初步筛选的3种菌株分别接种到有机磷培养基B中进行培养,定期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
步骤4:解磷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配制有机磷培养基时分别使用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作为碳源,并分别设置不同转速进行摇床培养,72小时后检测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结果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取不同稀释度菌液接种到不同种类培养基的原因是________
(2)步骤2使用的接种工具为________,接种前需进行________,以防止杂菌污染。接种时,可根据菌落的________挑取不同类型菌株分别接种到培养基A上。培养结果初步表明,FG5解磷能力最强,依据是________
(3)与步骤2中培养基A相比,步骤3中培养基B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经测定,培养FG5的上清液中________,则可确认FG5的解磷能力最强。
(4)步骤4进行摇床培养时,转速过低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不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但转速过高容易导致________,从而影响其解磷能力。
(5)综上研究,在实验条件下为更好地实现有机磷的降解,你的建议是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温室效应加剧等气候变化通过光合作用影响着粮食产量。植物细胞中以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为底物,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Rubisco是光呼吸的关键酶之一,其羧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的相对速率取决于CO2和O2的相对浓度。图1所示为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关系。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的产物包括___,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___
(2)大气CO2浓度升高提高了___的相对值,导致Rubisco羧化效率高于氧化效率,提高光合产量。___把参与光呼吸的三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反应高效进行。适当的光呼吸对植物体有一定积极意义,据图1推测光呼吸的主要生理意义:___(写1点即可)。
(3)科研人员以3个水稻品种SH、HJ和LJ为材料,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和二者同时升高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的目的部分操作过程
___CO₂浓度400ppm和环境温度(CK);CO2浓度700ppm和环境温度(eC);CO2浓度400ppm和升温2℃处理(eT);CO2浓度700ppm和升温2℃处理(eCeT)
重复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44盆随机分配到②___个开顶式气室(可精准控制CO2浓度和温度的装置),每盆播种6粒发芽状态良好的水稻种子,待出苗后除去过大或过小的植株,每盆定苗为3株。
取样取0.3g分蘖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水稻功能叶片的中间部位,浸泡于15mL③___中,常温避光处理24h
测定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计算叶绿素浓度

(4)科研人员测得的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图3所示。分析可知,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的响应存在___的差异。图2中,分蘖期CO2浓度升高导致___含量显著增加;图3中,CO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对水稻LJ叶片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是___

7日内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