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74 道试题
1 . 番茄是两性植物,自然状态下为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了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隐形突变体甲,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雄性不育与雄性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对基因____________(“可能”或“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科研人员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番茄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雄性可育,F2出现1/4雄性不育,将F2植株自交,F3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EMS诱变野生型番茄,获得雄性不育的突变体乙(甲、乙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
组合序号亲本组合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突变体甲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野生型×突变体乙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杂种1×杂种2全为雄性可育
使用EMS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____,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性,可能产生有害的基因,需及时处理非入选番茄。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_____(“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已知4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可以指导植酸合成,不能合成植酸的会死亡。现有A基因缺失25个碱基对产生的A25-基因,效果未知。将基因型为AA25-的植物自交得到F1,提取F1各植株的DNA后进行PCR,选择的正向引物(从左到右)与A25-缺失的碱基配对,反向引物(从右到左)在其下游0.5kb处。将PCR产物进行电泳,发现各组产物电泳结果均具有条带,原因是___________,其中条带分为较明亮和较暗两种,则较暗条带代表的植物比例为____________
(4)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一个A基因导入到基因型为A25-A25-的6号染色体上,A25-与导入的A基因之间的遗传___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
2024-05-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2 . 油菜素内酯(BR)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

2

3

4

5

6

油菜素内酯浓度 /(mg·L1

0

0.10

0.20

0.30

0.40

0.50

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 /cm

16

20

38

51

42

20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浓度在_____________mg·L1之间。
(2)在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BR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赤霉素”或“脱落酸” )。
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示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BR可以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且对__________(填“尖端向中部”或“中部向尖端”) 的作用更显著。
实验三: PIN蛋白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研究人员检测BR处理的根部组织中PIN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

测定指标组别

PIN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相对值)

对照组

7.3

一定浓度 BR处理组

16.7

(4)上述两个实验表明,油菜素内酯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会与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息传递过程,从而影响根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_____和分布,进而影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与植物激素素相比,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024-02-2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现有果蝇猩红眼纯合品系甲、乙、丙(基因型各不相同)、深红眼纯合品系丁。为探究果蝇猩红眼与深红眼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做了如下表所示的杂交实验,表中F1相互杂交得F2(不考虑致死问题)。

母本

父本

全为深红眼

深红眼:猩红眼=3:1

深红眼:猩红眼=3:5

深红眼

猩红眼

(1)分析杂交组合一的结果可知,果蝇眼色至少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杂交组合二的F2中的深红眼雌雄果蝇随机相互杂交,所得的F3中猩红眼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杂交组合三的F1表型与杂交组合一的F1表型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杂交组合三的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若在F1中发现极个别猩红眼雌果蝇,可能发生了________(填变异类型)。
(4)已知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本题涉及的基因均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研究者在观察杂交组合一的F2中的深红眼雄性果蝇的染色体时,发现一只深红眼雄果蝇(A)Ⅳ号染色体只有一条,让该果蝇A与品系乙中雌果蝇杂交,所得F3中出现了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猩红眼雌果蝇B,将果蝇B与果蝇A杂交,所得F4中,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猩红眼果蝇占________。(不考虑其他变异)
2023-09-1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吸食毒品会导致人体相关生理功能障碍,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多巴胺发挥作用之后可由多巴胺转运体回收);下表为研究人员对可卡因的吸食者进行相关激素及T细胞检测的结果与健康人的对比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促性腺激素(IU/L)

性激素(pg/mL)

T细胞亚群a(%)

健康对照组

4.7

6.5

43.8

吸毒组

1.4

4.1

35.6

(1)由图可知,当多巴胺与______________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而可卡因会_____________(填“促进”“阻碍”或“不影响”)多巴胺的回收。
(2)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___________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为了探究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可将吸毒者体内___________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
(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一端位于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用已被破坏大脑和暴露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后肢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
①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_____________也不同。
②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油菜素内酯(BR)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

2

3

4

5

6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

0

0.10

0.20

0.30

0.40

0.50

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0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在________之间。2、6两组,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相同,油菜素内酯(BB)对芹菜幼苗生长的_____ (填 “促进”或“抑制”)作用相同。
(3)在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BR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_____ (填 “赤霉素”“乙烯”或“脱落酸”)。
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示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BR可以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且对_________(运输方向) 的作用更显著。
实验三: PIN蛋白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研究人员检测BR处理的根部组织中PIN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
(5)上述两个实验表明,油菜素内酯通过影响根细胞中_________, 从而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________________和分布,进而影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水稻因穗颈过短造成的“包穗”会影响授粉进而影响产量,为进一步解决该遗传缺陷,科研工作者进行了系列研究。
(1)对籼稻品种Z利用γ射线进行___________育种,从大量的子代群体中获得E-1和E-2两种长穗颈突变体。
(2)选取不同类型的籼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亲本

F1表现型

组合一

Z×E-1

均与Z品种穗颈长度相似(短穗颈)

组合二

Z×E-2

组合三

E-1×E-2

①根据组合___________可判断E-1和E-2两种长穗颈突变体为隐性突变。
②初步判断E-1和E-2所携带的长穗颈突变基因e1、e2为非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_
③el、e2分别控制穗颈不同节间的伸长,将上表中的________自交,后代中短穗颈、E-1型长穗颈、E-2型长穗颈的比例为9:4:3,说明两突变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3)已知粳稻的5号染色体上存在长穗颈突变基因e,科研人员欲将该基因转育到籼稻Z中,用于对e1、e2基因的进一步定位。
①将粳稻和籼稻Z先杂交再____________,筛选获得e基因纯合的粳籼杂种植株。为排除上述杂种植株中粳稻的染色体,还需将其与_____________多代杂交(回交),由此获得e基因纯合的籼稻品系IR。
②IR与E-2杂交的F1表现为短穗颈,与E-1杂交的F1表现为长穗颈。请在下图中标注出e1和e2基因,以说明el、e2与e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__

(4)若要利用E-1、E-2获得同时携带e1、e2两种突变基因且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品系,请结合(2)的相关信息尝试写出育种流程_______________
2021-04-17更新 | 46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由于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始终是各国科学家非常热衷的研究课题。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人体内对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iPSC失去增殖活性的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都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两组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
血清
iPSCDB7MEF
免疫组77828
空白组1089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明显____________空白组(选填“高于”或“低于”,说明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可刺激小鼠产生____________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无明显差异,说明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你认为用iPSC诱导产生的抗iPSC抗体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灭”小鼠体内的DB7,这种抗iPSC抗体对正常体细胞____________
(3)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迅速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的____________(选填“非特异性”、“细胞”或“体液”)免疫。
(4)实验三: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实验二的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后面选项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选项C~F中选择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①-③处。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A.肿瘤体积明显萎缩       B.肿瘤增大       C.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细胞       D.T细胞       E.DB7F.细胞
2021-03-26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亚洲瓢虫的鞘翅呈现色彩丰富的斑点,鞘翅的黑缘型、均色型和黄底型分别由SASA、SESE和ss控制。为研究鞘翅色彩的遗传特点,用三组亚洲瓢虫进行杂交实验,F1自由交配得F2,其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均色型×黄底型

新类型一

均色型:新类型一:黄底型=1:2:1

黑缘型×黄底型

新类型二

黑缘型:新类型二:黄底型=1:2:1

新类型一×新类型二

黄底型:新类型一:新类型二:新类型三1:1:1:1


(1)欲确定子一代新类型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需对其进行_________
(2)若仅考虑鞘翅的色彩斑点由SA、SE和s基因决定,则与之相关的瓢虫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_种。
(3)根据甲、乙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分析,子一代全为新类型,子二代出现图中不同表现形的现象称为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分离。
(4)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在子二代中出现新类型的概率为_________。欲测定新类型三的基因型,可将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_瓢虫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则新类型三为杂合子。
(5)为了进一步明确鞘翅斑点的遗传特点,研究者又将黑缘型和均色型杂交,子代表现为两种亲本性状的嵌合体(如图所示),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这种显性类型与人类AB血型的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_________表现,后者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子一代同一个体的相同细胞中表现。
2020-05-08更新 | 45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新东方】+2020年杭州市新东方学校高二上试卷【高中生物25】
9 . 三峡水库运行后,沿岸的生态系统平衡遭到了巨大挑战。水位周期性涨落形成了消落带,水土流失导致植被难以生长。有学者提出桑树抗干旱、耐水淹,有望作为消落带生态系统恢复候选植被。同时,利用微生物菌肥,可促进桑树在消落带中生长。为分离、筛选产吲哚乙酸的桑树根际细菌,并检测对不同环境耐受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操作。
步骤一: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将紧贴桑树根表的土壤作为桑树根际土壤,收集至无菌封口袋中编号,4℃保存备用。
步骤二:桑树根际细菌的分离:利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如图。
   
步骤三:桑树根际细菌的纯化:将上述平板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逐日观察。待平板上长出新菌落后进行纯化培养。
步骤四:筛选产吲哚乙酸(IAA)的根际细菌。结果如下图(IAA溶液与Salkawski发生显色反应,呈粉红色)。
A:?
B:?
C:HGS7菌株发酵液+Salkawski
D:HWS1菌株发酵液+Salkawski
   
步骤五:检测菌株对不同环境耐受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从根表土壤取样,不从深层土壤取样,其原因是____
(2)步骤二图中的液体量分别是________,涂布时所采用的工具是____
(3)步骤三中需将平板倒置培养的原因是____
(4)步骤四中A、B的处理分别表示________,初步判断____(HGS7/HWS1菌株)产IAA的能力更强。
(5)步骤五的结果如下图(OD值表示菌体浓度)。
   
HGS7、HWS1两种菌株中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的是____,理由是____
(6)施用筛选出的根际细菌能促进桑树生长的原因有____;与施用化学肥料相比,施用微生物菌肥的优点是____
10 . 下表为 3 个不同水稻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能否抗病用字母 R、r 表示,秆的高低用 D、d 表示。据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根据组合_____,可确定抗病为_____性性状。
(2)根据组合_____,可确定高秆为_____性性状。
(3)若组合一亲本中的感病高秆个体自交,子代可得到_____种基因型。
(4)若组合一和组合二亲本中的抗病高秆个体杂交,子代可得到_____种表现型。
(5)若组合一子代的感病矮秆与组合三子代的感病高秆杂交,得到隐性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
(6)写出组合一亲本中的感病高秆植株的测交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9-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