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水稻雄性不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研究者对雄性不育品系甲的不育及育性恢复机制进行研究。
实验一:雄性不育品系甲与可育品系乙杂交,子代均为雄性不育。基因组测序发现,与乙相比,甲的线粒体中存在M基因。将M基因导入品系乙,转基因植株花粉粒活性比品系乙的低。
实验二:雄性不育品系甲与可育品系丙杂交,F1自交,F2代出现1799株育性正常和571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1)水稻基因除了存在于线粒体中,还存在于______________。M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基因组测序发现,品系丙线粒体中也存在M基因,但其育性正常,推测丙的染色体上存在显性的育性恢复基因(R基因),依据是_____________
(3)为在同一遗传背景下,研究R基因与M基因的表达关系。研究者用水稻品系甲、乙、丙进行图1杂交实验,以获得水稻丁和戊。然后在相同环境下种植并检测它们的花药组织中M基因转录水平,实验结果如图2。
①据图1分析,除控制雄性育性的基因外,丁和戊的核基因几乎来自品系_______________。丁植株的表型是_______________,戊中育性正常植株的线粒体基因是______________(填“不育”或“可育”)的。据图2推测,R基因可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M基因的表达。
②研究人员进一步实验,取品系丁叶肉细胞制备原生质体,并用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将R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后构建表达载体,导入制备的原生质体;对照组应导入________________。结果显示实验组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位置重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③综合上述结果,分析R基因恢复育性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进而解除由M基因表达引起的雄性不育。
2 . 科研人员分离出某植物的叶绿体,让叶绿体交替接受5秒光照、5秒黑暗处理,持续进行20分钟,并用灵敏传感器记录环境中O2和CO2的变化,部分实验记录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支持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B.实验结果说明相比连续光照,间歇光照能够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C.S1+S2、S2+S3可分别表示光反应释放的O2总量与暗反应吸收的CO2总量
D.光照与黑暗处理时O2释放速率和CO2吸收速率变化说明暗反应速率限制光反应速率
2024-06-1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高三预测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3 .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岸的一些地方,高大的红杉林和低矮的针叶树林依次生长,如图所示。这顶极群落显示的是一种(       
   
A.土壤顶极群落B.气候顶极群落
C.动物顶极群落D.人为顶极群落
2024-04-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 年福建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初赛试题
4 . 家蚕(2n=56)有许多相对性状,如体色、茧色、卵色等。研究人员随机获取某家蚕的120个卵细胞,对其中的3对等位基因(A/a、B/b、D/d)和S基因分别进行检测和统计,结果如表。已知该家蚕产生配子不存在致死现象,不考虑其他变异。

基因种类

A

a

B

b

D

d

S

卵细胞数量(个)

10

+

+

+

+

9

+

+

+

+

10

+

+

+

+

10

+

+

+

+

11

+

+

+

10

+

+

+

+

9

+

+

+

9

+

+

+

11

+

+

+

11

+

+

+

+

10

+

+

+

10

+

+

+

注:“+”表示有;空白表示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据表分析,该家蚕的B/b和D/d基因位于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
(2)若该家蚕与家蚕甲进行杂交,结果发现子代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占1/6,则家蚕甲的基因型是____,子代中含一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占____,B基因在子代中的频率是____
(3)据表可知,S基因位于____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已知家蚕的黄茧(A)对白茧(a)为完全显性,研究发现上述表格呈现的结果是W染色体上S基因发生移接的结果,且含S基因的家蚕发育成雌蚕,含异常W染色体同时不含S基因的个体致死,则上述家蚕测交,子代黄茧雌蚕所占的比例为____,若想利用一代杂交技术确定其基因型,请利用本题所有的材料完成你的实验。
①实验思路:取子代黄茧雌蚕与____杂交。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
2024-04-03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生物试题
5 . 常染色体芦花羽图案形成机制如图所示:黑色素的生成过程中黑素皮质素受体1MCIR)需要与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两个配体共同作用经一系列过程活化酪氨酸酶(TYR)。如果细胞中的TYR足够多,多巴及多巴醌将通过各自的通道合成真黑色素;ASIP(长程可扩散抑制因子)比α-MSH(短程可扩散激活因子)更快地扩散到邻近细胞并抑制邻近细胞MCIR的功能,进而降低黑色素细胞中的TYR含量,促进褐黑素的表达,从而促进横斑条纹中非黑色条纹的形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α-MSH可以降低MC1R参与的反应的活化能,ASIP会导致MC1R参与的反应的活化能升高
B.ASIP是MC1R的抑制因子,它会和α-MSH竞争与MC1R的结合
C.TYR既能催化真黑素的合成,也能催化褐黑素的合成
D.增强ASIP或减弱α-MSH的功能都可能增加黑色素的合成
6 . 茄子中小分子花青素可使花和果皮呈紫色。为研究与花青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科研人员选用纯合子亲本P1和P2进行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如图。科研人员开发分子标记对P1、P2、F1和F2的3对等位基因的3个特定位点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如表。已知紫果为野生型,白果为突变型,P1只有第2对基因发生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第1对第2对第3对测定植株
测序结果T/TA/AG/GP1
C/CT/TC/CP2
T/CA/TG/CF1
C/CA/TG/CF2紫花白果
C/CT/TG/GF2紫花白果
C/CA/TG/GF2紫花白果
C/CT/TG/CF2紫花白果
注:T/T表示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一条DNA上为T-A碱基对,另一条DNA上为T-A碱基对。已知F2紫花白果的所有测序结果如表所示。
(1)据图可知,茄子的花色受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F2中紫花紫果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2)据图和表分析,F2紫花白果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 ① ,对F2中紫花紫果纯合子三个位点进行检测,测序结果依次是 ④     
(3)据图和表可知,P2为白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综上可知,花青素合成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__________
2024-03-11更新 | 2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生物试题
7 . 某同学将生鱼肉加盐腌在冰箱,两个月后发现鱼肉看着还很新鲜但表面出现黄色颗粒,经专家检测这些黄色颗粒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高温、高盐有一定耐受力,被误食后会导致食物中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腌鱼可看作一种天然的选择培养基
B.该同学应对冰箱进行消毒处理
C.腌鱼通过烹煮做熟后,仍可安全食用
D.可用LB 液体培养基大规模快速繁殖金黄色葡萄球菌
8 . β-地中海贫血主要由β珠蛋白合成异常所致,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常于幼儿或青少年期死亡。对遗传病进行早期诊断可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该病某家族系谱图,其中Ⅱ₄为胎儿。根据图1可判断β-地中海贫血的遗传方式为 ___ 。β珠蛋白基因内部有六个突变位点,它们的遗传方式均与图1相同,且其中任何一个位点突变均会造成β珠蛋白合成异常。若单条染色体上的β珠蛋白基因中仅有一处位点发生突变,则人群中该病患者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若某位点发生了一对碱基的替换, 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较,该基因表达产物的氨基酸数量可能会_______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少
(2)在 ___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会随着______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其发生概率与二者在染色体上的距离呈正相关。已知紧邻β珠蛋白基因的DNA中含两个限制酶HincⅡ和两个限制酶BamHⅠ的切割位点,推测β珠蛋白基因与切割位点之间发生重组的概率极___   (填“高”或“低”), 利用此特点可对β-地中海贫血进行产前诊断。
(3)研究人员设计了两条探针,其中探针1能与两个HincⅡ切割位点间的DNA特异性结合,探针2能与两个BamHⅠ切割位点间的DNA特异性结合。图1各成员的DNA经限制酶切割后电泳,并用分别用探针1、2显示相应片段位置,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左侧数字表示DNA片段大小,Ⅱ₄为羊水DNA)。根据图1和图2判断Ⅱ₄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 再结合图3结果可确定Ⅱ₄的基因型是___   。 (相关基因用B/b表示)
2024-01-28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部分地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研究人员利用杏鲍菇(具有双核,AA) 和秀珍菇(具有单核,B) 进行体细胞杂交,以期培养食用菌新品种,流程如图。已知异源融合子因异源基因相混合而获得新的遗传特性,表现出对亲株的拮抗作用,能够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一条拮抗带。融合后的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一个喙状结构,而单核菌丝不会。

注:高温灭活使原生质体AA仅能生存而无法繁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②中原生质体应在低渗溶液中进行培养并处理
B.促融后形成的融合菌株可能为AAAA、AAB、BB、AB
C.在培养基上可以观察到AA菌落、B菌落以及AAB菌落
D.若有喙状结构和无喙状结构同时出现在拮抗带,步骤③应选择有喙状结构的菌丝
10 . 番茄花的雄蕊花药合生,包裹住雌蕊,如图1;雌蕊的柱头有3种类型:柱头外露(柱头高出雄蕊花药)、柱头齐平(柱头与雄蕊花药等高)、柱头内陷(柱头矮于雄蕊花药),如图2,野生番茄一般为柱头外露型,在种植驯化为栽培番茄时,逐步往柱头内陷型演化。
   
(1)为研究番茄柱头发育的遗传基础,研究人员利用柱头齐平的番茄品系(TS-278)、柱头内陷的番茄品系(TS-9)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确认一个与柱头发育相关的基因(SE3.1),比较TS-278与TS-9的SE3.1基因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差异如图3所示。(起始密码:AUG,终止密码:UAA、UGA、UAG)
   
①据图3推测,柱头内陷类型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基因SE3.1发生碱基C替换成T,使____________,导致蛋白产物功能丧失,影响柱头发育,使栽培番茄柱头内陷于花药内部。
②为验证SE3.1基因对番茄柱头发育的控制功能,科研人员将____________(填“SE3.1c”或“SE3.1T”)基因导入TS-9的组织细胞中,培育出相应的转基因番茄植株,分别检测非转基因植株和转基因番茄植株AL/PL值,结果如图4,则属于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有____________
   
(2)已有研究表明,Style2.1基因也参与影响番茄柱头发育。为了探究SE3.1基因与Style2.1基因在番茄柱头发育过程中作用特点,研究人员以柱头外露的番茄品系TS-19(具有SE3.1c基因与功能正常的Style2.1基因>为实验材料,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分别创建SE3.1基因功能缺陷的单突变株、Style2.1基因功能缺陷的单突变株、SE3.1基因和Style2.1基因功能皆缺陷的双突变株,分别检测TS-19植株及各突变株的AL/PL值,结果如图5。
   
①综上实验结果,完善野生番茄柱头外露演化为栽培番茄柱头内陷的过程模型。(写出演变过程相关基因的变化)
   
i_____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于上述模型推测,野生番茄被驯化为栽培番茄,其授粉方式由________授粉转化为________授粉,从而有助于结出更多、更大的番茄,提升产量。番茄产量提升的可能原因是番茄授粉方式转变后提高了________
(3)为探究SE3.1基因与Style2.1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请以TS-9、TS-19、TS-278为材料,设计遗传实验方案,并预期支持其独立遗传的结果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