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越小,发生互换的概率就越小,产生的重组类型的配子就会越少。科研人员将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aabbdd的雄果蝇测交,所得后代基因型和比例如下表所示。据此可推测上述基因在染色体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在图上标出基因)

基因型

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比例

163

1455

1

148

192

1

1158

130

A.B.C.D.
2 . 与雌蚕相比,雄蚕在生命力、桑叶利用率和吐丝结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科学家利用诱变和杂交的方法构建了一种家蚕品系,实现了专养雄蚕的目的。该家蚕品系雌雄个体基因型组成如下图所示。A/a为控制卵色的基因,显性基因A决定黑色,隐性基因a决定白色,b、e是纯合时引起胚胎死亡的突变基因(注:ZbW、ZeW为纯合子),“+”代表野生型基因。研究发现,在该家蚕品系的性染色体上存在交换抑制因子,能避免四分体中染色体片段互换,从而保留该品系用于育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构建该品系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该品系产生的黑色受精卵为雌蚕,白色受精卵为雄蚕
C.由上图可知该品系不可能产生的基因型配子是Za++、Zabe、Zab+、WAb、Wa+
D.该品系能产生四种受精卵,其中胚胎致死的基因型为Zab+Zab+、Za+eWA+
3 . 果蝇的体色黄身(A)对灰身(a)为显性,翅形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常染色体上,野生型果蝇翅色是无色透明的。
(1)用AaBb个体与灰身残翅个体进行正交和反交,子代黄身长翅:黄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的比例分别为1:3:3:3和1:1:1:1。经研究发现其原因是存在配子致死现象,即基因型为______的配子部分死亡。若将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子代灰身残翅占______
(2)Gal4/UAS是存在于酵母菌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Gal4基因表达的Gal4蛋白是一类转录因子,能够与特定的DNA序列UAS结合,驱动UAS下游基因的表达。将一个Gal4基因插入到雄果蝇的一条3号染色体上,将另一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插入到雌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
①甲科研小组利用上述的一对转基因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其中绿色翅:无色翅=1:3,将F1中绿色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其中绿色翅:无色翅=9:7。据此判断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否插入到3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
②乙科研小组在重复甲组的实验时,发现F2中雌雄果蝇的翅色比例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若统计F2中绿色翅雌性:无色翅雌性:绿色翅雄性:无色翅雄的比例为______,说明推测是正确的。
③丙科研小组在重复甲组的实验时,发现F2中绿色翅:无色翅的比例为______,判断出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到3号染色体上。
4 . 挺水植物对水深要求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水深高度都会限制其生长。为探讨不同水深对菰、再力花和慈姑这3种挺水植物的影响,确定挺水植物最适宜的水深高度,设置不同梯度水深高度——高水深(40cm)、中水深(20cm)和低水深(10cm),测定这3种挺水植物在这三种条件下的地上部分干质量、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指标,结果如下。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再力花可能通过增大地下部分的生长来适应中水深环境
B.慈姑在中、高水深条件下叶面积显著减少可导致其相对生长速率明显下降
C.结合3图,在低水深条件下植物配置应优先配置较为不耐水淹的慈姑,高水深条件下优先配置较为耐水淹的菰,中水深条件下应以再力花为主。
D.据图2,在低水深条件下慈姑叶面积最高,且显著高于中水深和高水深条件,并且在低水深、中水深、高水深条件下均高于再力花和菰
5 . 常染色体芦花羽图案形成机制如图所示:黑色素的生成过程中黑素皮质素受体1MCIR)需要与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两个配体共同作用经一系列过程活化酪氨酸酶(TYR)。如果细胞中的TYR足够多,多巴及多巴醌将通过各自的通道合成真黑色素;ASIP(长程可扩散抑制因子)比α-MSH(短程可扩散激活因子)更快地扩散到邻近细胞并抑制邻近细胞MCIR的功能,进而降低黑色素细胞中的TYR含量,促进褐黑素的表达,从而促进横斑条纹中非黑色条纹的形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α-MSH可以降低MC1R参与的反应的活化能,ASIP会导致MC1R参与的反应的活化能升高
B.ASIP是MC1R的抑制因子,它会和α-MSH竞争与MC1R的结合
C.TYR既能催化真黑素的合成,也能催化褐黑素的合成
D.增强ASIP或减弱α-MSH的功能都可能增加黑色素的合成
6 . 《黄帝内经》中提到:“米酒甘甜,入肝经,能补血行气。”某品牌的甜酒曲中只有需氧型根霉菌,这种菌促进淀粉水解的能力强,产生酒精的能力较弱,因而用其制作的甜米酒甜味明显又略带酒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根霉菌和酵母菌一起进行有氧发酵来提高甜米酒的酒精浓度
B.用适宜的选择培养基即可获得某种用于酿制米酒的优质根霉菌种
C.蒸好的米饭放至室温再添加甜酒曲可以防止根霉菌因高温而失活
D.用纯根霉菌制作的甜米酒中只有酒精一种代谢产物因而更加安全
7 . 抗除草剂基因bar和pat都能编码磷化乙酰转移酶(PAT),该酶能对除草剂草铵膦中的毒性成分磷化麦黄铜(PPT)中的自出氨基乙酰化从而对PPT解毒,研究人员向小麦中导入bar基因和pat基因培育出对草甘胺膦等多种除草剂具有高耐受性的优良品种。但由于导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植株的抗除草剂性状也不一定能稳定遗传。已知玉米的2号染色体上另有一对等位基因A、a,分别控制玉米叶形的直叶和卷叶。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只有一个抗除草剂基因pat(简称P)导入某杂合的直叶玉米细胞内,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抗除草剂性状的转基因玉米,导入的抗除草剂基因P与2号染色体可能存在如图所示的三种位置关系:

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探究基因P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
实验设计思路: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中直叶抗除草剂:卷叶不抗除草剂=____,说明基因P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②若子代中____,说明基因P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③若子代中____,说明基因P与2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
(2)若仅考虑玉米对除草剂是否具有抗性,同时转入bar和pat两个抗除草剂基因的玉米植株自交后产生的F1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____(至少写出两种分离比)。
(3)若已知某基因型为Aa的直叶植株甲转入的两个抗除草剂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均不在2号染色体上,对甲植株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后,获得多个植株,为了减缓转基因植株的进化速度,将这些植株与杂合的直叶不抗除草剂植株等比例间行种植,那么在自然状态下繁殖的子代中卷叶不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
8 . 细叶百合(2n=24)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缓解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细叶百合的鳞茎有卵形和圆锥形两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花瓣的颜色有鲜红色和白色两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用鳞茎卵形、花瓣鲜红色植株人工传粉给鳞茎圆锥形、花瓣白色植株,F1表型及其比例为鳞茎卵形、花瓣鲜红色:鳞茎卵形、花瓣白色=1:1。F1中花瓣白色植株自交,F2表型及其比例为花瓣白色:花瓣鲜红色=3:1。
实验二:从实验一的F1两种表型中各选取一株,对它们和两个亲本的两对基因(A、a和B、b)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电泳分离,结果如图。已知:①条带1和2表示一对等位基因,条带3和4表示另一对等位基因;②图谱四为实验一中亲代鳞茎圆锥形、花瓣白色植株的电泳图谱。不考虑致死。

(1)图谱一、二、三、四中对应F1鳞茎卵形、花瓣鲜红色植株的是图谱____,条带1、2、3、4代表的基因分别是____
(2)为探究F1鳞茎卵形、花瓣鲜红色植株中控制鳞茎形状的基因和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科研人员让F1鳞茎卵形、花瓣鲜红色植株测交,该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____;请你提供一种探究实验思路,以F1中的植株为实验材料,并写出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
(3)某细叶百合缺失了一条染色体,则该细叶百合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的细胞中可能含有____条染色体。
2024-03-01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9 . 某个品种的牵牛花野生型植株花色为红色,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4个各不相同的白花隐性突变品系,分别用M1,M2,M3,M4表示,突变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为了研究这些突变基因的相对位置关系,对4个白花品系进行了两两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P     M1×M2        M1×M3          M1×M4          M2×M3        M2×M4        M3×M4

                                                                                         


F1     突变型        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          突变型

(1)根据杂交的结果推断,牵牛花的花色不是由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理由是______
(2)若四个白花突变品系的形成都是Ⅱ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改变的结果,可推断花色性状至少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所控制。野生型基因用“+”表示,M1、M2、M3、M4隐性突变基因分别用X1、X2、X3、X4表示,若已知M1突变品系的突变型基因和野生型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左图所示,则X4的位置在______(选填下图中的数字)。

(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后发现M1和M3突变体是与花色决定有关的2个基因(JSC和JXY)中的一个发生单个碱基对替换的隐性突变,对M1和M3进行相关基因的测序后得到以下结果:

个体表现型

JSC基因测序结果

JXY基因测序结果

M1突变体

【123A/A   710G/G】

【302G/G   560A/A】

M3突变体

【123A/A   710C/C】

野生型

【123A/A   710G/G】

【302C/C   560A/A】

M5(野生型)

【123A/G   710G/G】

【302C/C   560A/A】

M6(野生型)

【123A/A   710G/G】

【302G/C   560A/A】

注:测序结果只给出基因一条链(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如【123A/A   710G/G】表示两条同源染色体上JSC基因转录模板链的第123位碱基分别为A和A,第710位碱基分别位G和G。
由图可知M1突变体发生突变的基因是______(填“JSC基因”或“JXY基因”),推测表格中“?”处测序结果为【______】。若野生型植株两条同源染色体(Ⅱ号)上各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后形成了M5和M6两个植株,相关基因测序结果如表中所示,两个植株杂交,后代的中双突变基因的个体的比例为______(不考虑其它变异)。
2024-02-05更新 | 3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
10 .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体表有斑纹和无斑纹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斑纹的颜色深浅受基因B、b影响。在育种实验中,以纯合无斑纹品种甲为母本,纯合深斑纹品种乙为父本进行杂交,F1全为无斑纹。F1雌雄交配,F2性状分离比情况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无斑纹

深斑纹

浅斑纹

雌性

6

1

1

雄性

6

2

0

(1)在有斑纹和无斑纹的性状中,_____为显性。已知斑纹由色素分子堆积产生,可推测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色素分子_____(填“合成”或“分解”)。
(2)研究发现,相对于雌蚕,雄蚕的食量少、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生产实践中利用A、a和B、b两对基因设计杂交组合,可以根据子代体表斑纹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选择基因型为_____的雌蚕与基因型为_____的雄蚕杂交,子代中性状为_____的个体即为雄蚕。
(3)为了更快速地筛选雄蚕,研究人员欲选育合适的母本用于生产。已知将条件致死基因(D)导入蚕体内,转基因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将D基因导入雌蚕_____(填“常”“Z”或“W”)染色体上可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母本。将该转基因雌蚕与普通雄蚕杂交,子代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在10℃条件下培养,乙组在20℃下培养,选择_____组子代即全为雄蚕。另一组在育种上存在的意义是_____
2024-01-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