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90 道试题
1 . 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有两种解释: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②生长抑制物分布不均匀。为确定植物弯曲生长的真实原因,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用某种理化方法测得,经单侧光照射后,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萝卜下胚轴中相关物质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相对数据为平均值)。
实验二:用3H标记的生长素处理玉米完整胚芽鞘尖端的一侧,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得放射性如下图所示。
单侧光处理黑暗处理
向光侧背光侧
萝卜下胚轴生长素萝卜宁生长素萝卜宁生长素萝卜宁
504349365040.5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是否支持解释①的观点?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仅根据实验一的数据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二的结果支持解释______________(填“①”或“②”),原因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生长素先发生_______________运输,再进行_______________运输,从而弓起两侧生长不均匀,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2 .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细胞iPSCDB7MEF
血清
免疫组77828
空白组1089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下丘脑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内分泌枢纽,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___,进而促进性腺合成并分泌性激素。在性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所以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降低时,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分泌相应激素的量__________,进而调节性激素的分泌。
(2)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中任一相关部位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可鉴别病变的部位。甲、乙、丙三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当给三人注射相同且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时,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下表。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10

10~40

<10

10~40

10~40

>40

<10

<10

①通过抽取血样可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三人血样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不同,由此可以推测甲、乙、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过量时,高碘会抑制细胞膜上钠—碘载体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最终会导致甲状腺______(填“萎缩”或“肿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首先会不自主战栗,然后大脑皮层还会产生冷觉。前者反应比后者反应稍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人体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_____调节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加,因为甲状腺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 . 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细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存在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些细菌中产生的_______催化尿素分解成NH3和CO2。某同学配置以下的培养基成分:葡萄糖10.0g、蛋白胨5.0g、KH2PO41.4g、Na2HPO42.1g、尿素1.0g、琼脂15.0g、H2O(定容至1L)。分析培养基的成分可知,上述培养基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理由是_______,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作指示剂。
(2)在向培养基接种土壤稀释液中微生物时,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时,应采用_______法。
(3)若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推测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
(4)另一小组的同学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刚果红

培养基甲

培养基乙

注:“+”表示有,“一”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乙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5 . 感知外界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信息,快速躲避天敌并作出最适宜的防御反应是动物生存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为探究本能恐惧内在的大脑运作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
(1)将小鼠置于如下图的装置中,用黑色圆盘在小鼠的上视野产生阴影模拟小鼠被上空中的天敌(如老鹰)捕食的场景,阴影刺激了小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_________,传至末梢,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最终诱发小鼠产生逃跑至遮蔽物中的防御行为,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2)研究人员利用相关技术记录脑内腹侧被盖区(VTA)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程度(结果如下图),研究人员推测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诱发小鼠逃跑行为,做出该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光敏感的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中,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刺激来调控神经元活动。
当蓝光刺激光敏蛋白C时,会导致Na+内流使所在神经元兴奋,当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时,会导致Cl-内流使所在神经元_________。应用此技术设计实验进一步证实了VTA区GABA能神经元激活是诱发小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请从A~H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表,将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及相应结果补充完整(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分组

实验动物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一

______

黄光、②_____

______

实验组二

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___、⑤_____

_____


A.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B.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N的小鼠C.阴影刺激        D.无阴影刺激E.黄光          F.蓝光G.未见逃跑行为        H.迅速逃跑躲避
(4)科研人员对单次上视野阴影刺激诱发本能恐惧反应的小鼠展开进一步研究。对小鼠给予了连续性重复视觉危险刺激后,发现一部分小鼠逐渐“适应”,其本能恐惧反应被削弱;而另一部分小鼠则始终表现为“非适应”行为,表现出逃跑反应。针对上述“二态型”行为表征,请提出一个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
2023-01-05更新 | 553次组卷 | 3卷引用: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拓展版)
6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是降血糖的常见药物,下图1为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受体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图1中,当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________亚基结合后,可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催化IRS-1酪氨酸(Tyr)残基被________而激活,进而发挥作用。
(2)激活后的IRS-1可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过促进过程①将含有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以促进葡萄糖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组织细胞,同时可促进过程②中葡萄糖氧化分解、____________
(3)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有多种。某种糖尿病是因图1中过程①受阻所致,试分析图2中磺脲类降糖药物是否是治疗该种糖尿病的最佳用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到自由基攻击造成损伤后,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转录激活因子PDX-1的表达量会降低,进而引发糖尿病。研究发现,玫瑰花提取物有控制糖尿病及抑制并发症的作用,为研究其抗糖尿病的机制,科研工作者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 实验材料:肠提取物(含α-葡萄糖苷酶,能促进小肠麦芽糖等寡糖水解)、玫瑰花水提取物(Ms)母液、玫瑰花醇提取物(Mc)母液、阿卡波糖(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磷酸盐缓冲液(pH 6.8)

实验步骤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

处理肠提取物

取50 μL肠提取物加入磷酸盐缓冲液,37℃水浴温孵10 min

处理玫瑰花提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向处理后的肠提取液中分别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Ms、Mc稀释液
对照组1:向处理后的肠提取液中加入等量相应浓度的阿卡波糖溶液;
对照组2: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分析

样品溶液置于96孔板中用酶标仪于405 nm处测定吸光度,每组反应平行进行3次。计算不同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绘制曲线(如图)
本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研究者每天对部分糖尿病模型鼠灌胃Mc提取物,7天后检测胰腺细胞相关物质的分泌量并制成表格如下(表中SOD为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清除自由基):

组别

Mc提取物/(mg/kg)

SOD/相对含量

PDX-1基因的表达量/相对含量

胰岛素/相对含量

组1

0.75±0.04

2.15±0.16

4.96±0.10

组2

5

0.91±0.13

2.56±0.23

6.60±0.47

请根据上述数据,对该表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植物的根与茎分别具有正向重力性和负向重力性的特性,这与重力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重新分布有关。
实验一:将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幼苗根的前端中央插入一片薄云母片。
提示:云母片不影响植物生长,但生长素不能透过。将两组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两组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2)图乙所示幼苗的幼茎和幼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都比远地侧高,但两者所发生的反应却不相同,这是因为______
实验二 :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下图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物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物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分。

(3)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于_____(填“长日”或“短日”)植物。
(4)根据B、C实验,填写实验报告表中的有关内容。
测试项目结果分析
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顶端)_____
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叶、顶端)_____
开花激素作用的部位是(叶、顶端)_____
(5)依据以上所有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6)借鉴“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证明B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
第一步:切去一小段B株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
第二步: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2023-04-27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5.3 植物对多种环境信号做出反应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8 . 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

2010年(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kg/ 1000m2 )

560

20

浮游藻类

物种数

11

20

生物量(干重g/m3)

2

10

鱼类

物种数

15

8

生物量(湿重kg/ 1000m2 )

30

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

物种数

25

8

生物量(湿重kg/ 1000m2 )

55

13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_明显减小,从结构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022-01-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1 群落的结构(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9 . 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
养殖天数(d)

浑浊度(FTU)

总氮(mg/L)

总磷(mg/L)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14.72

7.73

0.44

0.01

3

15.54

0.31

33.16

8.37

1.27

0.01

5

23.12

1.04

72.78

9.04

2.38

0.02

7

34.44

0.46

74.02

9.35

4.12

0.01

注:水体浑浊度高表示其杂质含量高
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福寿螺的入侵会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   ②福寿螺对富营养化水体耐受能力低   ③福寿螺比本土田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④种群数量达到K/2时,是防治福寿螺的最佳时期
(5)福寿螺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警示我们,引种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022-06-16更新 | 6581次组卷 | 16卷引用:苏教版选必二4.2创造人与自然和谐(课后)
10 . 下图为某种动物内存在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分别是___________。三种激素的靶细胞在人体内分布最广的是激素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中任一腺体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可鉴别病变的部位。甲、乙、丙三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当给三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表: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 10

10~ 40

< 10

10~40

10~40

>40

<10

<10


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三人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不同,由此可以推测甲、乙、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过量时,高碘会抑制钠一碘载体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从而会导致甲状腺___________(填“萎缩”或“肿大”)。
2021-12-27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章 体液调节 第3节 激素调节身体多种机能 思考与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