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96 道试题
1 . 某班级用小球做遗传规律的模拟实验,其中Ⅰ、Ⅲ和Ⅱ、Ⅳ小桶分别代表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配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Ⅰ、Ⅱ小桶中的小球代表含基因D或d的配子,说明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
B.一般雄配子数目远多于雌配子数目,所以Ⅰ、Ⅱ小桶内小球总数可以不相等
C.Ⅲ、Ⅳ小桶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AB组合的概率是1/2
D.每次实验结束后,需将小球放回桶内,确保每次实验中雌雄配子形成和结合的概率相等
2024-06-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下列问题:下图1(左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图2是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

(1)由图1得知,1个DNA分子复制出乙、丙2个DNA分子,其方式是__________
(2)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细胞提供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为 _____________
(4)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是_______
(5)根据图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用数字表示),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外侧形成基本骨架,__________在内侧。
2024-06-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离心、搅拌、检测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024-06-1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如图是从酵母菌中获取某植物需要的某种酶的基因的流程,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DNA文库______基因组文库(大于、等于、小于).
(2)①过程提取的DNA需要______的切割,B过程是______过程。
(3)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目的基因,可用的技术是______,其原理______
(4)目的基因获取之后,需要构建基因表达的载体,其组成必须有______及标记基因等,此步骤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5)将该目的基因导入某双子叶植物细胞,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其能否在此植物体内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可以用______技术进行检测.
2024-06-1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下列两个生物概念模型的理解或者分析正确的组合是(  )

①若图1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则C表示重组质粒,D是受体细胞;
②若图1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A、B在融合前必须经过胰蛋白酶处理--制备原生质体,形成的C称为杂种细胞,从C到D需要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③若图2中B是核移植技术,C是胚胎移植技术,则形成d的过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④若图2中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胰岛的影响比对甲状腺、肾上腺的影响更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6-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北极苔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但恢复力稳定性很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2024-06-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光系统I和Ⅱ是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捕光、放氧和电子传递的复合体系(不产生ATP)。藻蓝蛋白是海洋藻类中吸收光能的一类蛋白质,能吸收550~680nm内不同波长的光,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为研究藻蓝蛋白的功能,研究人员以缺失细胞壁的莱茵衣藻突变体(cc849)、基于cc849制备的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的转基因莱茵衣藻藻株(Cr—PC)和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及FACHB314合成酶的莱茵衣藻藻株(Cr—PCHP)为材料,研究相关光合参数,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莱茵衣藻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光系统I和Ⅱ上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根据藻蓝蛋白FACHB314吸收的波长范围推测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填“红光”、“蓝紫光”、或“红光和蓝紫光”)不能用低渗溶液培养cc849藻株,原因是_________
(2)进一步实验发现,深水中三种衣藻光合效率几乎相当,但浅水中Cr—PCHP衣藻光合效率最强,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3)检测以上三种莱茵衣藻的生长曲线和干重(有机干物质量),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在培养过程中,检测培养液中莱茵衣藻的细胞数量时,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重组藻蓝蛋白FACHB314的表达对莱茵衣藻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具有_________作用。
8 . 褐飞虱能刺吸茎叶组织汁液并在水稻上产卵,导致水稻严重减产。科研人员发现了具有褐飞虱抗性的P品系,将其与野生型(无褐飞虱抗性)水稻杂交,所得F1全部具有抗性。为进一步获得抗性基因的纯合体并进行基因定位,首先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了杂交。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意可知,褐飞虱抗性基因为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若图1中的“▲”表示的操作是筛选出测交后代中具有抗性性状的个体,过程Ⅱ不断自交的目的是______
(2)已知三体(某对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且产生的后代都能存活。为确定褐飞虱抗性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可用正常的野生型个体与6号染色体抗性纯合的三体个体杂交,所得F1再与正常的野生型个体交配。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则抗性基因不位于6号染色体上;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则抗性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3)通过基因工程和PCR技术也能对褐飞虱抗性基因(1250bp)进行研究,为了将该基因准确连接上运载体,特设计了一对引物1和2(如图2),引物的A区为预留限制酶识别序列区,B区为与褐飞虱抗性基因结合区,操作的步骤如下:

①PCR后符合要求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双链总长度是_______bp,最少在第________次循环后才能获得。
②Stepl的主要目是________。由于Step3引物含有_________,不能和模板完全匹配,所以Step3的温度比Step6要低一点。提高Step6温度的目的是________
9 .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给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阈刺激)。若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动作电位就不会产生(无);当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其幅度便到达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增大(全)。

(1)图中_______段是Na+内流引起的,其内流的原因是_____
(2)某同学提出,如果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神经纤维处是否就没有电位变化呢?
①请用下列材料用具在方框内绘制实验检测图______

②记录结果如下图,分析该图:当给予神经纤维的刺激强度低于阈刺激时,a、_____;b、______

③经查阅资料,阈下强度的刺激使膜形成的电位为电紧张电位。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电紧张电位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全或无”现象,而具有等级性。
(3)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可以使神经纤维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更高。
10 . 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调查大树杜鹃的种群数量时,最宜选用何种方法?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2)大树杜鹃分布的地域性主要是受_______决定的。大树杜鹃长期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_____,这是______的结果。
(3)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种子的发芽率,促进种群数量增长,你如何看待这一建议?_______
(4)为了更好保护大树杜鹃,可以采用_______(答2点即可)生物技术,加强对大树杜鹃的保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