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如图是测定某动物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7种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假设该种生物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均为2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可能会出现四分体的是⑥⑦
B.图中正在进行DNA分子复制的是③④⑤⑥
C.图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是①③⑦
D.图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①②⑦
2024-06-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某生态农业规划区内采用的“稻—蟹—豆”种养模式取得了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田间共生稻蟹、渠埂种植大豆、沟渠生长水草、河蟹捕食稻飞虱等害虫并取食田中多数杂草嫩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传统水稻田相比,该模式通过优化该地区生态结构,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季节性
B.该模式改善了系统功能,取得了更大收益,遵循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循环原理
C.“鱼米之乡”的独特稻田画,引来外地游客驻足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可以通过焚烧留灰作底肥的措施来处理水稻秸秆,增加碳的利用率
3 . 大引物PCR定点突变常用于研究蛋白质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变化。单核苷酸的定点诱变需要通过PCR获得,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向PCR体系中加入Mg2+能激活DNA聚合酶
B.PCR-I经过一次循环即可获得大引物模板
C.PCR-I得到的产物均作为PCR-Ⅱ的引物
D.PCR-Ⅱ选用大引物和引物乙以获得定点诱变的基因片段
4 . 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其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部分过程如图甲所示。酸性食糜进入肠腔后,会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从而引起胰液分泌。为研究刺激迷走神经和酸化小肠在胰液分泌中的相互作用,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嗅、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反射中,食物属于条件刺激
B.在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支配胰腺的迷走神经不受意识支配
C.酸化小肠并刺激迷走神经时的胰液分泌量大于两者单独作用时之和
D.给予小肠一定量适宜浓度的盐酸后,盐酸会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5 . 下图为某家族关于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分别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只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4%。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V-1和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96
C.IV-2和IV-3的基因型相同,且乙病致病基因最终来自I-1
D.Ⅱ-1和Ⅱ-2的基因型只有1种,Ⅱ-3为甲、乙两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3
6 . 生物技术是应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产物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相关操作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在透明带和卵细胞膜之间观察到两个第二极体是受精的标志
B.为了获得数量较多的卵母细胞,可以对雌性供卵生物进行相应雌性激素处理
C.在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并对其取样做DNA分析,进行性别鉴定
D.农杆菌转化法中一般会涉及两次DNA片段拼接和两次基因导入
2024-04-22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三模生物试题
7 . 取长势相同且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分组进行实验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处理条件现象
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黑暗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弯曲角度是10.3度
将含有与I组相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光照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弯曲角度是8.6度
切去尖端的燕变胚芽鞘光照直立生长
A.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
B.组Ⅲ切去尖端后仍能直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胚芽鞘内残留的生长素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C.结合组Ⅰ和组Ⅱ可知,光照导致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使得弯曲角度低于黑暗情况
D.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就是其中一种,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吸收红外光和远红光
2024-04-0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三模生物试题
8 . 福寿螺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引入我国后,在南方十多个省市大面积分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灾害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实现“变害为宝”,有人设计了“水葫芦—草鱼—福寿螺”的养殖新模式,下图为该模式部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假设福寿螺迁入某地区时呈“J”形增长,最初数量为3500个,每月增加1.23%,则半年后该地区福寿螺的种群数量为3500×1.01236
B.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F)/A×100%
C.过程①②③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2024-04-03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三模生物试题
9 . 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024-02-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生态学家研究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局部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未利用量就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B.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1/(A1-B1)×100%
C.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C1+D1+E1
D.E2属于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2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2024-02-2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