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合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04 道试题
1 . 水分胁迫是指由于植物水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导致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正常代谢失调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由土壤干旱、淹水、冰冻、高温或盐渍等多种环境因素引起。现有科学家设计实验研究干旱和淹水两种条件引起的水分胁迫对宜昌楠幼苗期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1)从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和产物两个方面,分析长时间淹水引起水分胁迫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宜昌楠幼苗若干株均分为六组,采用双套法(陶盆外加套一个塑料桶,桶沿高于盆沿10cm)进行湿度处理:W1-完全不浇水,W2-每天浇水,W3-隔天浇1次水,W4-水位维持在培养基质的30%,W5-水位维持在培养基质的50%,W6-水位维持在培养基质的100%。请回答:
①据此推测,陶盆内的培养基质应为______
A.统一配方的完全培养液                  B.用蛭石、泥炭土等统一配比的固态基质
②科学家每天采集叶片,快速洗净擦干后称取0.1g剪碎后放入浸提液中,密封后置于黑暗低温处。待瓶中叶肉组织完全变白后将浸提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的光密度,计算出光合色素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浸提液相当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________试剂。从图中数据可知,当水分胁迫达到一定程度,宜昌楠幼苗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逆境,宜昌楠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在_______条件下表现的更明显。
(3)宜昌楠幼苗净光合速率如下图,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综合分析与1d相比,4d时 W4-W5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对宜昌楠在栽培管理上的指导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玉米和小麦都是重要粮食作物,研究小组对两者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图1为胞间CO2浓度对玉米和小麦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图2为晴朗的夏季白天测得的玉米和小麦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叶片中色素的原理是______
(2)据题图推测,图2中甲、乙曲线可分别表示______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理由是______
(3)在密闭的玻璃钟罩内放置等量的玉米和小麦植株,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培养,定时检测容器中的CO2浓度,预期结果是______,且存活时间较长的是______植株。
3 . C4植物夜晚气孔开放,在叶肉细胞中利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含3个碳原子)为底物固定CO2,生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OAA),随后OAA转变为苹果酸存储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CO2进行卡尔文循环,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普通植物相比,C4植物更适合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
B.C4植物中,OAA是光合作用碳同化的第一个产物
C.C4植物的叶绿体中,不发生CO2的固定过程
D.OAA中的少部分碳原子逐步转移到(CH2O)中
2024-05-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4 . 某野生型植物(WT),有t1和t2两种突变体。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a,示意图),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b)。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三种品系单个叶绿体的形态及功能是否相同,可提取叶绿体进行研究。提取叶绿体前,为减少叶绿体中淀粉颗粒,可进行的简易处理是______。提取时将叶肉细胞破裂后获得匀浆,可采用______的方法将叶绿体与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分离。
(2)叶绿体中,在酶的催化下,CO2被固定形成______,进而被还原生成糖类,整个过程称______。研究发现黑暗条件下叶绿体悬浮液中不能产生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请画出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3)经研究发现三种品系的叶绿体数目及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合图a、b推测,与t2相比,t1的光饱和点更______(填“高”或“低”),光补偿点更______(填“高”或“低”)。三种品系光合速率的差异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研究发现,三种品系幼苗长期处于弱光下,叶绿体的发育会产生适应性变化,据此推测幼苗长期处于弱光下类囊体数目会______,叶绿体中五碳糖的含量会______
2024-05-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5 . 薏苡是一种喜湿润的常见作物,药食两用。为探究干旱胁迫对薏苡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采用盆栽模拟控水法在7月份进行了实验。实验时,给予3种不同水分处理,D1组模拟重度干旱,D2组模拟轻度干旱,D3组模拟正常供水,如图是测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D1组和D2组有两个时间点净光合速率相同,这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在这两个时间点两种干旱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相同,理由是____
(2)由图3可以看出,08:00—10:00时3种处理的胞间CO2浓度均快速下降,从图1和图2的纵轴坐标可以看出,D3组胞间CO2浓度降低是由____引起的,而D1组和D2组胞间CO2浓度降低是由____引起的。
(3)中午12点,D1组与D2组气孔导度差异不大,但D1组胞间CO2浓度明显高于D2组,推测与D1组和D2组净光合速率差异有关,D1组该时间点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为____(写出1点)。
(4)图4中表示D1组的曲线是____(填序号),蒸腾速率出现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
6 . 科研工作者以经过不同遮荫处理一段时间的三七苗为实验材料,探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光照强度对三七苗生长的影响,以探寻三七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的遮阴处理后三七的呼吸速率不变
B.据图分析可知,三七更适合弱光的环境
C.全光日照下,升高温度一定可以增加净光合速率
D.光照强度小于100lx,CO2浓度是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2024-05-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
(1)农业生产常采用间种(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见下表。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种的两种作物是____,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____

作物

A

B

C

D

株高/cm

170

65

59

165

光饱和点/μmol•m-2•s-1

1200

1180

560

623


(2)玉米植株高大,叶窄长,需氮肥多;大豆株矮,叶小而平展,需磷肥多。研究表明,玉米与大豆间种,玉米能从大豆的根际环境中获得部分氮,这种对氮元素竞争的结果,可刺激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玉米菌根所形成的菌丝桥也有利于大豆对磷的吸收。作物吸收的氮能使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含氮化合物如____等(答出三个即可)合成增加,从而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
(3)下图表示大豆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中氧元素的转移过程,①②③④⑤代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各阶段。请据图回答:

a.有还原型辅酶生成的过程有____。(填序号)
b.能在生物膜上进行的过程有____。(填序号)
c.有ADP增加的过程有____。(填序号)
d.图中④过程的场所是____
2024-05-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8 . 镁(Mg)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元素,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镁是构成________的重要成分,水稻细胞内的光合色素还包括_______
(2)为探究镁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将正常培养38天的水稻分别转移到无镁培养液(-Mg2+)和正常培养液(+Mg2+)中培养15天,对光合作用指标进行连续跟踪检测,测定光合色素含量相对值、Vc max(最大羧化速率,碳固定指标)和An(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推测前10天An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10天后,An显著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镁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将正常培养38天的水稻在缺镁和正常培养液中培养12天后,每3h检测一次Vcmax的变化,持续跟踪48h,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为了验证缺镁前期对光反应的影响,还需要检测的指标有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4)已知叶绿体中镁含量存在与Vc max相似的变化,且与叶绿体镁转运蛋白MGT3相关。为验证缺镁处理能够动态抑制MGT3基因的表达,设计实验如下表。请补全表中的检测指标______和图3中的实验结果。
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检测指标
对照组缺镁培养的水稻植株缺镁培养液持续48h检测水稻叶片中的__________
实验组正常培养液

(5)研究发现,RUBP羧化酶的活性依赖于Mg2+,根据上述研究内容解释短期缺镁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机制_____
9 . 科研人员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绘制出两种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对该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请据图分析问题并回答问题。

(1)在低光强下,CO2吸收速率随叶温升高而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在高光强下,M点左侧CO2吸收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的活性明显增强。
(3)在图中两个CP点处,植物光合速率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呼吸速率。此时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
(4)根据题意分析,本探究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10 . 卡尔文及其同事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得出了卡尔文循环,并获得了196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卡尔文用¹⁴CO₂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5 秒后在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中检测到放射性,当缩短时间至几分之一秒时,三碳化合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由此可知¹⁴C 的转移路径是________________,30秒后许多有机化合物中均检测到放射性。可见,在该实验中卡尔文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来探究CO₂中碳原子转移路径的。
(2)根据图一卡尔文循环过程可知,3-磷酸甘油酸转化为RUBP 时需要___________参与反应,其分解产物将参与___________过程。
(3)在卡尔文循环中,5-磷酸核酮糖激酶(PRK)等四种酶协调配合共同调节暗反应,四种酶的半胱氨酸残基之间均具有二硫键。当二硫键被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还原成巯基时,酶被活化;而当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巯基被重新氧化形成二硫键时,酶则失去活性。据图二分析,四种酶发挥活性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以及____________的间接调控。
2024-05-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模拟(二)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