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1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在秦岭地区发现罕见的棕白色大熊猫丹丹和七仔,并对相关的大熊猫家庭进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1推测大熊猫的棕色最可能是由______(“常”或“X”)染色体上的______(“显”或“隐”)性基因控制。
(2)研究发现,棕色毛发的形成与1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突变表达出异常B蛋白有关;图2为发生B基因突变后相应的mRNA序列。   

据图2分析B蛋白发生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科研人员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与黑白大熊猫相比,棕白大熊猫的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小体数量与体积均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大熊猫的黑色素主要沉积在淀粉样蛋白上形成黑色素小体,B蛋白的作用可能与前黑素小体蛋白水解生成淀粉样蛋白有关。
①科研人员向黑色素细胞中导入一小段RNA,干扰B基因的______过程,导致细胞内B蛋白含量仅为正常细胞的25%。
②通过蛋白质电泳与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相关蛋白结果如图3所示,试分析B基因与棕白色大熊猫形成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   
2024-05-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理科综合试卷-高中生物
2 . 某科研团队提取了已灭绝的丹尼索瓦人的线粒体DNA,并进行测序比对,发现其遗传信息中含有与藏人相同的EPASI基因,该基因对于藏人适应低氧环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推测丹尼索瓦人一定生活在高海拔低氧的环境
B.高原低氧环境导致EPASI基因产生适应性突变
C.上述实验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细胞水平的证据
D.低氧环境可能引起EPAS1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
2024-05-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理科综合试卷-高中生物
3 . 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到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操作。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突变是发生在与链霉素接触之后
B.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5中观察到的菌落数一般大于初始接种到该培养基上的活菌数
C.4号和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
4 . 兰花高贵典雅,但是其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传统分株繁殖的方法又存在繁殖周期长、繁殖率低等问题。为了让名贵的兰花大量、快速地繁殖,就需要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兰花的传统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繁殖
B.利用兰花的花粉粒进行单倍体育种也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C.相比于叶肉细胞,利用兰花芽尖的分生区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更容易成功
D.兰花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大于1时可促进诱导生芽
5 . 利用某方法测定野生菌株B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4个平板上均接种0.1mL样品溶液,菌落数分别为156、178、486、191,经计算得知每毫升原样品溶液中含有目的菌1.75×108个。该菌经人工诱变后,形成了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C和D,培养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接种的菌种一般培养基实验处理和结果
野生菌株B能生长不处理
诱变菌株C不生长添加氨基酸甲,能生长
诱变菌株D不生长添加氨基酸乙,能生长
诱变菌株C+D能生长不添加氨基酸甲、乙,都能生长
A.据结果可推测,上述测定过程中样液稀释倍数为1×105
B.结果表明菌株C可能为菌株D提供生长所需的氨基酸乙
C.结果表明菌株C中可能是控制合成氨基酸甲相关酶的基因发生突变
D.题中“某方法”可以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6 . 人体癌细胞的细胞质中含环状DNA(ecDNA),该DNA可大量扩增,且其上面含有癌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癌细胞中的ec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质
B.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ecDNA上的脱氧核糖均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
D.ecDNA的复制不遵循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2024-05-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7 . 摩尔根选育出果蝇M-5品系并创立了基于该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可通过观察F1和F2的性状及比例,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已知果蝇的棒眼(B)对圆眼(b)为显性、红眼(R)对杏红眼(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于M-5品系检测技术的应用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不考虑图中染色体间互换和已知性状相关基因的突变。
(1)选择F1的雌蝇与M-5雄蝇交配,F2中无野生型雄蝇且雌蝇:雄蝇=2:1。若XBrY、XbRY均为纯合子,则说明辐射诱变导致产生了____现象,F2雄蝇的表型为____。F2果蝇中,携带该突变基因果蝇的比例为____
(2)若F1的雌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与M-5雄蝇交配后,则子代的雌蝇:雄蝇=____,原因是____
(3)尝试设计杂交方案,使得X染色体上的该突变能长期保留在雌蝇中:____
(4)研究发现,野生型果蝇幼虫基因lint发生甲基化会影响另一基因inr的表达,导致果蝇体型异常,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

与突变引起的变异相比,基因甲基化的特点是____。基因lint的表达对基因inr的表达有____作用,若要使体型异常的果蝇恢复体长,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
8 . GPⅡb/GPⅢa是血小板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血浆中的纤维蛋白与GPⅡb/GPⅢa结合后启动凝血功能。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ITGA2B基因突变使其控制合成的GPⅡb的肽链缩短,从而使GPⅡb不能与GPⅢa形成完整的复合物,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缺乏。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血小板无力症患者ITGA2B基因出现了碱基缺失
B.ITGA2B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C.ITGA2B基因突变后改变了遗传信息,会遗传给子代
D.ITGA2B基因最可能是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发生突变的
9 . 某豆科植物的高茎(N)对矮茎(n)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有甲、乙两个品系,其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情况如图所示。已知含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不考虑基因突变。甲、乙杂交,后代出现一个基因型为RRr的子代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品系自交,后代有6种基因型
B.甲与乙正反交,F1的表型存在差异
C.丙产生的原因是亲本甲减数分裂异常
D.丙与甲杂交,子代基因型为Rr的概率为1/6
10 . 小麦(6n=42,异源六倍体)赤霉病是由赤霉菌侵染引起的小麦病害,具有全球性,可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的重要途径。科研人员采用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花药离体培养、小麦与玉米杂交培育单倍体等方法在抗赤霉病小麦育种中取得了重大进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称作无性系变异,利用此阶段的材料诱导突变体的原因是_______,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突变。为确定获得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是否具有赤霉病抗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赤霉菌侵染小麦后产生的次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是一类______(填“大分子”或“小分子”)有机物。研究发现,DON是赤霉菌在小麦组织中扩展的必需物质,且DON浓度越高,赤霉菌的扩展速度越快。某实验小组欲以不能产生DON的赤霉菌为材料进行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则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应为__________
(3)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已经成功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改良。由于小麦的单倍体植株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且__________,可以表现出染色体上特定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通过______,可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具有赤霉病抗性的个体。
(4)研究发现,小麦与玉米(2n=20)杂交后,在最初的3次细胞分裂中,来自玉米花粉的染色体被逐渐排除,则这3次细胞分裂所产生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范围是_______;由此可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小麦单倍体胚经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在培养过程中,从激素的角度分析,培养基中______等可直接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小麦单倍体胚能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024-05-0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名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考试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