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6 道试题
1 . 有研究表明,由 Wnt蛋白和膜蛋白受体结合激发的 Wnt信号通路对肠干细胞的维持有重要作用。一种β-联蛋白(Wnt信号通路中的一种效应蛋白)表达过量会引起肠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另有研究表明,受损的成体细胞如血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肠细胞会将“时钟”拨到早期胚胎干细胞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特定基因或蛋白导入细胞中也可诱导形成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iPS 细胞
B.β-联蛋白基因可能是原癌基因,其表达产物的结构未发生改变也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C.检测细胞中某些核酸和蛋白质的种类或含量可判断受损肠细胞是否回到早期胚胎干细胞状态
D.受损的成体细胞转变成早期胚胎干细胞说明细胞分化一般是可逆的
2 .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研究人员利用纯合突变体M探究玉米花“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该突变体表现为雄穗中雌蕊发育,雄蕊退化,即雄穗雌性化。将M与野生型杂交,所得的F1全部表现为雄穗正常,F1个体间随机传粉,所得F2中雄穗正常:雄穗雌性化=108:35。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型玉米雄穗中的雌蕊发育不久即退化消失,这一生命现象属于细胞的_____
(2)玉米1号染色体上有一标记序列S,不同品种S序列长度不同。科研人员利用S序列对突变体M的雄穗雌性化基因进行定位,PCR扩增上述杂交实验的亲本、F1及F2若干个体的S序列,电泳结果如图1。

推测:雄穗雌性化基因与S序列均位于1号染色体上。理由是:图1所示电泳结果中,只出现突变体M的S序列的植株均表现为_____,且F2中的_____(填图中序号)均表现为雄穗正常。
(3)进一步研究发现,雄穗雌性化基因的定位区间中包含性别决定基因T(表达产物是抑制雌蕊发育的信号),推测M的表型是T基因突变所致。为验证这一推测,科研人员PCR扩增突变体M的T基因序列与野生型对比,该基因的非模板链部分序列及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图2。

①请从基因表达的角度阐明突变体M雄穗中雌蕊发育的分子机制_____
②发育中的雌蕊会产生赤霉素,过量的赤霉素抑制雄蕊发育。由此可知,T基因突变使得玉米的内源赤霉素含量_____,最终表现为雄穗雌性化。
(4)科研人员向野生型玉米的T基因中插入片段使其功能完全丧失,构建了纯合突变体M1。突变体M1雌性化完全,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突变体M雌性化不完全,能产生少量有功能的花粉。为验证M是M1的等位突变体,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期结果_____
2024-05-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3 . 导致细胞凋亡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统称为凋亡诱导因子。下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Ⅰ能够将DNA分子切割形成DNA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
C.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外部因素无关
D.癌变后的细胞对各凋亡诱导因子的敏感性增强
4 . 番茄和豌豆一样属于严格的闭花受粉作物,传统杂交生产以人工去雄授粉法为主,种子纯度无法保障,所以开发便于生产应用的雄性不育系是番茄杂交育种研究的重点。
(1)番茄传统杂交育种步骤大致为____
(2)番茄的雄性不育突变基因ms15及其等位突变基因ms1526、ms1547被定位于2号染色体的SlTM6基因上,导致植株不产生雄蕊。ms15、ms1526、ms1547均与野生型基因MS互为____,表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的特点。
(3)番茄苗期花蕾瘦长(B)对苗期花蕾粗短(b)为显性。用纯合苗期花蕾瘦长型有雄蕊正常植株与纯合苗期花蕾粗短型无雄蕊雄性不育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全部为雄蕊正常植株。将所有F1进行自交,对所得F2中的801株植株进行观察并统计,得到如下数据:

F2

所得植株

雄蕊正常植株

无雄蕊植株

花蕾瘦长植株

602

602

0

花蕾粗短植株

199

0

199

该结果说明MS基因与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何特点?____。该研究对研究人员选育番茄雄性不育植株的意义在于____
(4)四川农科院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向敲除番茄的SlTM6基因,成功获取不含外源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该基因敲除雄性不育植株表现为雌蕊柱头外露,花药极度缩小变形,花粉败育。比起传统的寻找基因突变雄性不育植株而言,该技术的优点在于____
2024-04-23更新 | 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卷生物(五)(重庆专版)
5 . 研究表明,癌细胞可以偷取免疫细胞的线粒体,提高癌细胞的侵袭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容易游离与扩散,与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有关
B.T细胞被偷取线粒体后,体液免疫不受影响,细胞免疫降低
C.目前癌症免疫疗法没达到预期效果,本研究可以启发新的免疫疗法
D.癌细胞偷取线粒体后侵袭性提高,与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有关
2024-04-23更新 | 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卷生物(五)(重庆专版)
2024·全国·模拟预测
6 . 下丘脑—垂体单元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和免疫抑制,加速肿瘤的生长。小鼠皮下植入肿瘤组织诱发下丘脑激活和垂体α-MSH分泌。α-MSH通过其受体MC5R蛋白作用于骨髓祖细胞,促进骨髓细胞生成、骨髓细胞聚集、免疫抑制和肿瘤生长。MC5R肽拮抗剂促进了抗肿瘤的免疫过程。癌症患者的血清α-MSH浓度升高,与循环的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相关。这些结果揭示了一种抑制肿瘤免疫的神经内分泌途径,并建议将MC5R作为癌症免疫疗法的潜在靶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α-MSH能诱导骨髓祖细胞大量表达受体MC5R蛋白
B.骨髓细胞聚集导致免疫抑制,不利于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监视
C.MC5R肽拮抗剂可提高癌症患者T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D.癌症患者血清α-MSH浓度越高,MDSC越多,肿瘤生长越快
2024-04-23更新 | 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卷生物(五)(重庆专版)
7 . 研究人员在野生型绿叶水稻种偶然发现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pgl,并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水稻得到另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y45,分别用pgl与y45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①将浅绿叶突变体pgl与绿叶野生型水稻分别进行正反交,F₁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与浅绿叶之比约为3:1②将突变体y45 与突变体pgl杂交,F₁均为绿叶水稻,F₂中绿叶水稻723株,浅绿叶水稻为564株。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突变体pgl与y45 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根据①实验,浅绿叶突变体pgl为隐性突变
C.根据②实验,y45的突变基因与pgl的突变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D.将②实验的F₁与F₂中浅绿叶水稻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绿叶:浅绿叶=17:11
8 . 茶树在3000万年前曾发生全基因组重复事件(WGD),WGD 后的植株通过保留、丢失和修饰基因等途径,快速重建二倍体遗传。下图为我国科学家对现存茶树基因组甲基化数据进行检测的部分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据图1可知,碱基序列的高度甲基化使基因的转录水平下调
B.据图2可知,低温胁迫可使茶树植株的抗冻能力增强
C.全基因组重复的最可能原因是茶树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D.WGD的发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遗传材料
9 . 果蝇的翅型有裂翅和非裂翅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现用一只裂翅雌蝇与一只非裂翅雄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表型及数量如下表所示。

表型

裂翅雌蝇

裂翅雄蝇

非裂翅雌蝇

非裂翅雄蝇

数量/只

102

92

98

109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表型比例与有较大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2点)。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____________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则亲本可能的表型组合有____________种。
(4)果蝇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催化,而酶是在基因控制下合成的。若酶A是基因A控制合成的,在裂翅果蝇的发育过程中有关键作用。酶A正确空间结构的形成依赖于多肽链3号位置和50号位置的赖氨酸和谷氨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离子键,否则会导致酶A无法正常折叠进而使个体表现为非裂翅。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裂翅果蝇种群中存在三种隐性突变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未显示的碱基没有变化)。

   

①突变基因1、2、3的纯合子中表现为裂翅的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②如需用杂交的方式判断突变基因3与突变基因1、2的显隐性关系,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
10 . 单细胞生物并没有免疫系统,但是科学家发现细菌中存在消除入侵病毒的功能系统,并发明了基因编辑技术。该系统主要包含单链向导蛋白两个部分,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特定的序列,从而引导蛋白到相应位置并剪切,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通过切断磷酸二酯键对进行剪切
B.基因编辑技术本质上是对靶基因进行编辑引发染色体结构变异
C.识别序列与链存在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D.向导的序列越短,会导致脱靶率越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