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3 道试题
1 . 某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三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及基因如图所示,乙、丙细胞均来自甲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的突变基因可能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
B.乙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或ab
C.丙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都能发生在乙细胞内
2 . 相互易位是一种非同源染色体互相交换部分等长的染色体片段的现象。如图所示,一个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在联会时会出现特征性的十字形图像,随着分裂的进行,十字形的配对同源染色体逐渐打开,成为圆形或8字形。在相互易位杂合体的花粉母细胞中,大约有50%的配对同源染色体呈圆形,50%呈8字形,说明配对同源染色体的4个着丝粒是随机移向两极的。已知某种植物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片段有重复或缺失可引起配子不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植物相互易位的杂合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粒1/3是可育的
B.该种植物相互易位的杂合体与正常个体杂交,有1/4的后代是相互易位杂合体
C.该变异可能改变了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但对该个体基因的种类没有影响
D.图a可出现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图b和图c都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2023-11-24更新 | 40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变式题11-14
3 .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发现了距今约5800年的炭化稻粒,是长江流域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
B.人工选择在水稻驯化和改良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C.炭化稻粒是研究水稻进化的最直接证据之一
D.现代杂交稻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4 .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用培养基中的成分不同
B.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无菌操作
C.动物细胞培养能得到细胞代谢产物
D.培养过程中都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2023-11-03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细胞工程及胚胎工程-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5 .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几种生物育种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方法I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B.通过方法I获得单倍体hR运用了细胞的全能性的原理
C.方法I和方法Ⅱ的育种原理相同
D.盲目性最强、最可能达不到育种目的的是方法Ⅲ
6 . 为探究H基因对肿瘤细胞M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将H基因和突变h基因过量表达的细胞M在含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检测细胞克隆(由单个细胞分裂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数量如下表,作为判断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0%血清

-

+

+

+

H基因

-

-

+

-

突变h基因

-

-

-

+

细胞克隆数量(个)

5

9

15

27

注:“+”表示加入或过量表达;“-”表示未加入或无表达
A.血清为细胞M的生长增殖提供了营养物质等天然成分
B.克隆间相互离散,能有效避免克隆内细胞的接触抑制
C.H基因的过量表达导致克隆数增加,说明其不是抑癌基因
D.突变h基因过量表达,容易引起细胞M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7 . 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基因组编辑技术,Cas9蛋白能与人工设计的sgRNA形成复合体(如图),利用该技术可以对DNA进行一系列的定向改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s9蛋白能切割目的基因的磷酸二酯键,使DNA双链断裂
B.对不同的目的基因进行编辑时可能使用相同的Cas9蛋白和sgRNA
C.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定点插入、删除或替换部分碱基对
D.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8 . 三体细胞(染色体比正常体细胞多1条)在有丝分裂时,三条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丢失,可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体细胞,这种现象称为“三体自救”。某家庭中的男性为正常个体,女性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对夫妇生下一个染色体正常的患病女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发育为该女孩的受精卵发生“三体自救”,则丢失的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父方
B.该女孩患病的原因可能是来自父方X染色体上的正常基因突变成致病基因
C.该患病女孩的两条X染色体上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致病基因可能均来自母方
D.该女孩患病的原因可能是母亲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减数分裂Ⅱ后期发生异常
9 . 枫糖尿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因患儿体内分支酮酸脱羧酶异常,致使分支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受阻,导致尿液中具有大量枫糖浆香甜气味的α-酮-β-甲基戊酸而得名。已知该病是由 19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A基因突变导致的隐性遗传病,该基因有两个突变位点E2和E33,任意一个位点突变或两个位点都突变均可导致A 突变成致病基因。下表是人群中A基因突变位点的4种类型,其中“+”表示未突变, “-”表示突变, “/”左侧位点位于父方染色体,右侧位点位于母方染色体。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突变位点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类型4

E2

+/+

十/一

+/+

一/一

E33

十/十

十/一

-/-

—/—

A.A 基因中的E2和E33这两个位点均可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B.类型1和类型2表现为正常人,类型3 和类型4 患枫糖尿病
C.若类型2与类型4男女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4
D.枫糖尿病形成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10 . 2-氨基嘌呤(2-AP)是一种常见的碱基类似物,一般情况下与胸腺嘧啶配对,还与胞嘧啶配对。将野生型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2-AP的培养基中,得到了精氨酸合成缺陷型、链霉素抗性、乳糖不能利用等多种突变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2-AP属于化学诱变剂,可以提高突变率
B.突变体经2-AP处理后可能会得到野生型大肠杆菌
C.突变体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D.2-AP可使DNA分子发生碱基对C—G与T一A之间的替换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