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6 道试题
1 . 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出现异常,活性大大降低,进而使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这种变异方式属于(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2 .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B.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属于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D.将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不是基因重组的范畴
2024-05-2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期末冲刺卷03-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2)
3 . 白菜型油菜(2n=20)的种子可以榨取食用油(菜籽油)。为了培育高产新品种,科学家诱导该油菜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完整植株B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将Bc作为育种材料,能缩短育种年限
C.秋水仙素处理Bc的种子可以培育出纯合植株
D.自然状态下Bc因配子发育异常而高度不育
2024-05-2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期末冲刺卷01-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
4 . 果蝇众多的突变品系为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摩尔根等人选育出M-5品系并创立了基于该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可通过观察F1和F2代的性状及比例,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如显/隐性、是否致死等),确定该突变基因与可见性状的关系及其所在的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棒眼(B)对圆眼(b)为显性、红眼(R)对杏红眼(r)为显性,控制这2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2)图1表示基于M-5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路线,在F1代中挑出1只雌蝇,与1只M-5雄蝇交配。若得到的F2代没有野生型雄蝇、雌蝇数目是雄蝇的两倍,F2代中雌蝇的两种表现型分别是棒眼杏红眼和________,此结果说明诱变产生了伴X染色体______基因突变。该突变的基因保存在表现型为_______果蝇的细胞内。 

(3)上述突变基因可能对应图2中的突变____(从突变①、②、③中选一项),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使胚胎死亡。 

(4)图1所示的突变检测技术,具有的①优点是除能检测上述基因突变外,还能检测出果蝇____基因突变;②缺点是不能检测出果蝇____基因突变(①、②选答1项,且仅答1点即可)。
2024-05-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24题 遗传与进化模块-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5 . 水稻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花为两性花。现有四个水稻浅绿叶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浅绿叶性状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水稻杂交实验时,应首先除去 _________ 未成熟花的全部_________ ,并套上纸袋。若将​与野生型纯合绿叶水稻杂交,​自交,​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2)为判断这四个突变体所含的浅绿叶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育种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叶色见下表。

实验分组

母本

父本

​叶色

​组

浅绿

​组

绿

​组

绿

​组

绿

​组

绿

​组

绿

实验结果表明,​的浅绿叶基因与突变体 _________ 的浅绿叶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为进一步判断​、​、​的浅绿叶基因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第​、​、​三组实验的​自交,观察并统计​的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互换,预测如下两种情况将出现的结果:
① 若突变体​、​、​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突变体​、​的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的浅绿叶基因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绿素​加氧酶的功能是催化叶绿素​转化为叶绿素​。研究发现,突变体​的叶绿素​加氧酶基因​某位点发生碱基对的替换,造成​上对应位点碱基发生改变,导致翻译出的肽链变短。据此推测,与正常基因转录出的​相比,突变基因转录出的​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24题 遗传与进化模块-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6 . 为探究​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将​基因和突变​基因过量表达的细胞​在含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检测细胞克隆(由单个细胞分裂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数量如下表,作为判断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条件及结果

​血清

​基因

突变​基因

细胞克隆数量(个)

注:“​”表示加入或过量表达;“​”表示未加入或无表达
A.血清为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了营养物质等天然成分
B.克隆间相互离散,能有效避免克隆内细胞的接触抑制
C.​基因的过量表达导致克隆数增加,说明其不是抑癌基因
D.突变​基因过量表达,容易引起细胞​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024-05-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押题点07 生物工程与技术-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7 .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具有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分化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如P蛋白和M蛋白。研究者以斑马鱼(幼体透明)为材料研究二者的关系。
(1)中性粒细胞既参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也可作为________发挥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参与第三道防线。
(2)为了探究P蛋白对M基因的调控作用,研究者用P基因低表达斑马鱼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带有标记的核酸分子探针,通过______技术,在发育3天的胚胎中检测M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P蛋白______M基因的表达。

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二:
①P基因减少,________
②已知M基因是原癌基因,其产生的蛋白质是_______所必需的,过表达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引起阳性细胞数量增加。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实验组材料及结果,为上述结论提供新证据_______
A.野生型
B.P基因低表达突变体
C.导入P基因       
D.导入M基因
E.敲低M基因                                               
F.M基因阳性信号及阳性细胞数量增加
G.M基因阳性信号及阳性细胞数量减少
H.M基因阳性信号及阳性细胞数量不变
(3)为进一步探究P基因调控M基因表达的具体方式,研究者对P蛋白与M基因结合位点进行预测,找出10个可能的位点如图2.

研究者将M基因启动子10个位点分成3个部分,构建3种启动子突变质粒,分别与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相连接:含有①~⑤多位点突变的A、⑥~⑨多位点突变的B以及⑩号位点突变的C.将三种质粒和无突变的质粒D分别注射到野生型和P基因低表达突变体中,结果发现________,说明P蛋白通过结合⑩位点,调控M基因的表达,而与其他位点无关。
2024-05-22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变式题20-21
8 . 与雌蚕相比,雄蚕在生命力、桑叶利用率和吐丝结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科学家利用诱变和杂交的方法构建了一种家蚕品系,实现了专养雄蚕的目的。该家蚕品系雌雄个体基因型组成如下图所示。A/a为控制卵色的基因,显性基因A决定黑色,隐性基因a决定白色,b、e是纯合时引起胚胎死亡的突变基因(注:ZbW、ZeW为纯合子),“+”代表野生型基因。研究发现,在该家蚕品系的性染色体上存在交换抑制因子,能避免四分体中染色体片段互换,从而保留该品系用于育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构建该品系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该品系产生的黑色受精卵为雌蚕,白色受精卵为雄蚕
C.由上图可知该品系不可能产生的基因型配子是Za++、Zabe、Zab+、WAb、Wa+
D.该品系能产生四种受精卵,其中胚胎致死的基因型为Zab+Zab+、Za+eWA+
9 . 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若家蚕野生型和味盲型分别由Z染色体上R、r基因控制,蚕卵颜色的紫灰和白色分别由10号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已知雄蚕的吐丝率更高,为了在家蚕还未孵化时通过卵色判断蚕的性别,科研育种人员采用辐射的方法处理,获得了一只如图所示的味盲型紫灰卵雌蚕(10号染色体上基因用bO表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注:仅有一个卵色基因的卵不能孵化成幼蚕)(  )

A.该处理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诱变后得到的雌蚕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B.用该突变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子代中味盲型白卵雄幼蚕的概率为1/3
C.用该突变体与味盲型白卵异性蚕杂交,子代中有两种基因型的卵无法孵化成幼蚕
D.该突变体可以产生bZr、OZr、bWB三种类型的配子
2024-05-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押题点02 生物变异、育种及生物进化-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10 .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遗传病就是由体内基因异常所引起的
B.基因重组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所以原核生物中不会发生
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024-05-21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押题点02 生物变异、育种及生物进化-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