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在这些变异现象中,有的仅仅是由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没有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有的是由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因染色体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
B.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C.柳穿鱼的DNA发生甲基化修饰后,其花形态结构的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低温处理洋葱根尖细胞6小时,制片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2023-07-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癌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图表示结肠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1)癌细胞快速增殖,其分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2)据上图可知,下列关于结肠癌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明显增大B.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C.依然具有结肠上皮细胞的功能D.癌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
(3)如下图表示结肠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按照细胞分裂的进程,这些行为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排序),其意义是____________
   
结肠上皮细胞癌变后,质膜上的GLUT蛋白数量增加。如图表示癌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物质,虚线表示癌细胞中会加强的异常代谢过程。
   
(4)根据上图中的信息可以推断,GLUT是一种(       
A.载体B.受体C.酶D.抗体
(5)结合上图,下列关于结肠癌细胞代谢的推测合理的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有氧呼吸增加       ②乳酸合成增加       ③葡萄糖消耗增加
④蛋白质合成减少       ⑤核苷酸合成增加       ⑥线粒体数量减少
(6)癌细胞中加强的异常代谢过程对于癌细胞的快速增殖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上图分析,提出结肠癌治疗的思路(写2个角度)。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18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3 . 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图2为其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因3中细胞 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 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 ,图2属于图3中类_______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
(4)在图3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 _____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3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和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
(6)某珍珠贝种群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 : 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2019-12-0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第二次调研抽测生物试题
4 . 人体中O2主要由血管中的红细胞运输。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表现为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目高于参考值的血液疾病,有多种类型。如与低氧适应有关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缺氧诱导因子(HIF-1a)在缺氧状态下通过调控促红细胞生长因子(EPO)基因的表达而造成红细胞数目增加的情况,相关机制示意如图,其中甲-丁表示生理过程。

(1)EPO基因所蕴含的遗传信息是___(单选)。
A.磷酸数量B.五碳糖种类
C.碱基序列D.氨基酸序列

(2)图中过程甲是___,需要的原料有___(编号选填)。
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氨基酸⑤脱氧核苷三磷酸⑥核糖核苷三磷酸
(3)若过程乙中甲硫氨酰tRNA的反密码子序列为5'-CAU-3',则其识别的密码子序列为5'-___-3'。
(4)促红细胞生长因子(EPO)是由16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推测EPO基因至少含有___个碱基(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5)图中过程丙为___(单选)。
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
C.细胞伸长D.细胞生长

(6)下列对过程丙和过程丁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过程丙和过程丁均伴随蛋白质合成
B.过程丙细胞功能改变,过程丁细胞功能不变
C.过程丙遗传信息改变,过程丁遗传信息不变
D.过程丙细胞数量不变,过程丁细胞数量改变

(7)运动员们通过高原训练以提升运动机能。据图推测,在高原运动训练者体内可能发生___(编号选填)。
①EPO基因表达增强②红细胞数目升高③EPO分泌减少④EPO基因含量升高
某种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细胞内EPO受体基因的第1299—1305位序列缺失导致,如下图所示。患者的EPO受体对EPO高度敏感,使得红细胞生成增加。

(8)结合上图分析,该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是由于___(单选)。
A.基因重组B.染色体片段缺失
C.基因突变D.染色体片段易位
2024-04-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5 . 色觉
人类视网膜上有分辨红、绿色的视锥细胞,若红、绿色觉基因表达异常会分别出现红、绿色盲。通常,X染色体上有一个红色觉基因和一个或多个绿色觉基因,只有完整的红色觉基因和距离红色觉基因最近的绿色觉基因才能在视网膜中表达,形成正常色觉,但因二者高度同源,易发生片段交换形成嵌合基因,影响色觉,机理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色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单选)
A.红色觉基因和绿色觉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B.红、绿色觉基因在视锥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
C.红、绿色觉基因的交换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可通过显微镜区分正常色觉基因和异常色觉基因
2.图所示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编号选填)
①基因突变                    ②易位                    ③倒位
6 . 土壤中的磷大部分以难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无效态(如磷酸钙等难溶态,在水中呈白色沉淀)存在,溶磷菌能够把无效态的磷转化为被直接利用的可溶性磷。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与无菌处理方法对应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编号
物品培养基接种环涂布器培养皿
方法高压蒸汽灭菌火焰灼烧70%酒精干热灭菌
溶磷菌的初步筛选与分离:取10克土壤样品,依次配备浓度为10-3、10-4、10-5的土壤稀释液,分别取0.1mL均匀涂布于含难溶磷的固体培养基上,放入__________培养2d。待菌落长出后挑取具有__________的单菌落,在培养基上采用_____________法进行多次分离纯化。
(2)溶磷菌的进一步筛选:将分离获得的溶磷菌分别配制成菌悬液,接入已灭菌的含难溶磷液体培养基中,对照组的培养基接入__________,5d后测定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若接菌培养液可溶性磷含量为a,对照组可溶性磷含量为b,则菌株溶磷量为__________。选择溶磷量最大的菌种为目的菌。
(3)将适量目的菌接入已灭菌的含难溶磷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每天取样测定溶磷量和pH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

①结果表明,目的菌分解难溶磷的能力呈现__________的趋势。
②根据培养液的pH变化情况,可对目的菌的溶磷原理作出推测_______
(4)获得目的菌后,进一步提高其耐寒、耐盐的能力,还可以采取的育种方法有__________,请预期该溶磷菌在农业生产方面可能的应用有__________
7 . 结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下图1是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基因角度分析,图示的细胞癌变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正常机体内RAS基因的功能是调控细胞_____________。与正常的细胞相比较,癌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出两点)等特征。癌变后的细胞增殖周期将会_____________(填“变长”或“变短”或“不变”)。
(3)由图2可知,当人体细胞的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合成的P53蛋白通过_____________(填结构)进入细胞核内启动修复酶基因和P21基因的表达。据图分析,P53蛋白可通过_____________,从而阻断了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

(4)随着对癌症发生机理的不断深入研究,科学家们还发现,多种癌细胞的抑癌基因转录区域的上游发生过量甲基化,进而导致抑癌基因的功能失活。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
①甲基化后的抑癌基因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
②过量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的转录过程受到抑制
③尝试去甲基化可能是癌症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④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导致的表型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8 .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4000。甲、乙家系中两患者的外祖父均表现正常,家系乙Ⅱ-2还患有红绿色盲。两家系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部分序列,其他未显示序列均正常)如图。

(1)约60%~65%的DMD患者是由于DMD基因中一个或多个外显子的缺失而致病,结合甲、乙家系基因序列可知Ⅱ-1患病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若家系乙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其患两种病比患一种病的概率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假设DMD的致病基因用b表示,用a表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根据家系乙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可知,则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4)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儿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5)人群中女性DMD患者频率远低于男性,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______________
(6)对Ⅱ-3进行核型分析时,发现其一个细胞内14号和21号染色体出现下图所示的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Ⅱ-3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但发生了易位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调查人群中DMD的发病率时,应在甲乙家系中对有病和正常个体都作统计
C.着丝粒和中心粒一样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复制
D.家系乙中若Ⅱ-3与正常女性婚配,出现异常胎儿的概率高
2022-04-09更新 | 5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9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水稻抗褐飞虱研究——虫高一尺稻高一丈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褐飞虱是专食水稻的害虫,它将针管状的口器刺入水稻,可直达韧皮部的筛管吸食汁液(图1)。取食过程中褐飞虱分泌唾液,唾液中降解细胞壁的酶类使得口针更容易穿刺,此外,唾液中的α-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可以促进淀粉水解。
B蛋白是褐飞虱唾液中的一种蛋白质,随褐飞虱取食进入水稻体内,可抑制易感水稻的基础防御反应。水稻也有相应机制来抵抗褐飞虱。抗虫水稻中存在N基因,其编码免疫应答受体N蛋白。N蛋白可识别并能与B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进入细胞核,从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引发防御反应。例如,通过调节胼胝质合成酶基因与筛管中胼胝质水解酶基因的表达,控制筛板上筛孔(图2)边缘胼胝质的合成,从而抵御褐飞虱吸食筛管中的汁液。

研究发现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抗虫水稻中持续高表达B蛋白可提高转基因水稻的抗虫性,但植株矮小,产量低。自然界中,抗虫水稻可及时清除B蛋白以避免过度的抗虫反应。B蛋白进入水稻细胞被N蛋白识别后,除激活抗虫信号通路之外,也激活了细胞自噬。细胞自噬是一种依赖溶酶体和液泡的蛋白质降解途径。B蛋白可与细胞自噬受体结合,且N蛋白促进二者的结合,自噬受体可与自噬体结合,最终将B蛋白拖入液泡并将其降解。由于B蛋白-N蛋白-自噬受体三者互作激活细胞自噬,降解B蛋白,水稻细胞内B蛋白的量被严格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当褐飞虱取食终止时,水稻细胞中已无残留的B蛋白,故可快速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目前水稻育种中已获得应用的抗褐飞虱基因非常少,因此发掘和利用水稻中多种不同抗性机制的基因,将它们聚合利用,是形成抗褐飞虱的长效机制。
(1)褐飞虱唾液中的__________酶可以水解植物细胞壁,便于口针穿刺植物组织,同时分泌的α-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将淀粉分解为________进而吸收。
(2)水稻N蛋白调节胼胝质合成酶与胼胝质水解酶的表达(如下图),是对抗褐飞虱的有效策略。

褐飞虱取食水稻汁液时I~IV应分别为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
a.促进          b.抑制   c.上升     d.下降          e.阻塞   f.畅通
(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关于B蛋白在植物体内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将B基因转入抗虫水稻并持续表达,可提高转基因水稻抗虫性
b.水稻细胞中长期存在B蛋白可激发防御反应,利于植株生长
c.B蛋白在易感与抗虫水稻中引发的效应相同
d.抗褐飞虱水稻通过细胞自噬途径来清除B蛋白
(4)从稳态与平衡的角度,分析抗虫水稻精细调控进入体内的B蛋白以实现抗虫反应与生长发育之间平衡的机制________
(5)虽然水稻通过N蛋白可以对抗褐飞虱的侵害,但在水稻育种中单一应用此机制可能有失效的风险。请结合文中信息,推测存在这种风险的原因________
2024-01-17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癌细胞周围的内环境(微环境)特征与正常组织有很多不同。研究发现癌细胞快速增殖会加速氧气的消耗, 同时导致血管异常化, 减少正常组织氧气的供应。
(1)相对于正常细胞,癌细胞内发生变化可能有         
A.无氧呼吸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
C.糖酵解速度加快D.葡萄糖摄入加快

(2)推测与正常细胞微环境相比,癌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具有      的特征。
A.O₂含量高B.O₂含量低C.pH 较高D.pH 较低

肿瘤患者体内T 细胞产生的 IFN-γ(抗癌因子)会减少, 科学家尝试用“细菌疗法”以提高患者体内 IFN-γ的含量来治疗癌症,如图所示,其中 ori 是复制起点,AMP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EcoRI等是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已知Clts基因表达Clts蛋白能抑制启动子PR、P₁,在大于42℃时 Clts蛋白失活。用超声诱导可产生短暂热效应,提高温度。

(3)根据题意判断,可作为“细菌疗法”中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菌代谢类型为_____(厌氧/需氧)。
(4)该基因工程所需的目的基因为_________
(5)现通过 PCR 来扩增目的基因,下图中能起到扩增作用的引物是      
A.引物1B.引物2C.引物3D.引物4

(6) 下列关于重组温控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与质粒拼接
B.PR和PL双启动子的作用可能是保证目的基因的正常表达
C.能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中生长的是含有重组质粒的工程菌
D.30℃条件下产生 Clts蛋白可以阻碍目的基因的表达

某研究小组为研究“细菌疗法”的治疗效果,按照下图的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1 组

2 组

3 组

实验处理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不施加超声处理

静脉注射含工程菌的生理盐水,不施加超声处理

静脉注射含工程菌的生理盐水,并施加超声处理

检测指标

IFN-γ

+

+

+++

肿瘤体积

+++

+


(7)根据上述实验方案, 能否证明“超声能诱导工程菌表达 IFN-γ, 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已学知识和上述信息,分析采用“细菌疗法”治疗癌症的优点       
A.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
B.根据需要无创调控 IFN-γ的量
C.工程菌在体内不被破坏,持久发挥效应
D.对正常细胞伤害小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