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人体中O2主要由血管中的红细胞运输。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表现为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目高于参考值的血液疾病,有多种类型。如与低氧适应有关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缺氧诱导因子(HIF-1a)在缺氧状态下通过调控促红细胞生长因子(EPO)基因的表达而造成红细胞数目增加的情况,相关机制示意如图,其中甲-丁表示生理过程。

(1)EPO基因所蕴含的遗传信息是___(单选)。
A.磷酸数量B.五碳糖种类
C.碱基序列D.氨基酸序列

(2)图中过程甲是___,需要的原料有___(编号选填)。
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氨基酸⑤脱氧核苷三磷酸⑥核糖核苷三磷酸
(3)若过程乙中甲硫氨酰tRNA的反密码子序列为5'-CAU-3',则其识别的密码子序列为5'-___-3'。
(4)促红细胞生长因子(EPO)是由16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推测EPO基因至少含有___个碱基(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5)图中过程丙为___(单选)。
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
C.细胞伸长D.细胞生长

(6)下列对过程丙和过程丁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过程丙和过程丁均伴随蛋白质合成
B.过程丙细胞功能改变,过程丁细胞功能不变
C.过程丙遗传信息改变,过程丁遗传信息不变
D.过程丙细胞数量不变,过程丁细胞数量改变

(7)运动员们通过高原训练以提升运动机能。据图推测,在高原运动训练者体内可能发生___(编号选填)。
①EPO基因表达增强②红细胞数目升高③EPO分泌减少④EPO基因含量升高
某种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细胞内EPO受体基因的第1299—1305位序列缺失导致,如下图所示。患者的EPO受体对EPO高度敏感,使得红细胞生成增加。

(8)结合上图分析,该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是由于___(单选)。
A.基因重组B.染色体片段缺失
C.基因突变D.染色体片段易位
2024-04-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色觉
人类视网膜上有分辨红、绿色的视锥细胞,若红、绿色觉基因表达异常会分别出现红、绿色盲。通常,X染色体上有一个红色觉基因和一个或多个绿色觉基因,只有完整的红色觉基因和距离红色觉基因最近的绿色觉基因才能在视网膜中表达,形成正常色觉,但因二者高度同源,易发生片段交换形成嵌合基因,影响色觉,机理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色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单选)
A.红色觉基因和绿色觉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B.红、绿色觉基因在视锥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
C.红、绿色觉基因的交换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可通过显微镜区分正常色觉基因和异常色觉基因
2.图所示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编号选填)
①基因突变                    ②易位                    ③倒位
3 . 已知剑白香猪染色体数为2n=38。图1为剑白香猪体内某一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图2为剑白香猪体内的细胞分裂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3为该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曲线图的一部分。

(1)据图1分析,细胞①→②发生的分子水平的生理过程主要为_________;细胞②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细胞③存在_________条Y染色体。若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答2种)。
(2)在观察剑白香猪体内细胞分裂图时,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是_________。与乙细胞同时形成的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形态与图乙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若图3表示剑白香猪正常胞内染色体组数量变化, 某细胞在AB段可能会出现_______(填序号:①联会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76条染色体)的现象。
(4)一只雄性剑白香猪(AaXEY)与一只雌性剑白香猪(aaXeXe)的后代中,有一只基因型为AaXEXeY的变异个体。经分析发现是某一亲本产生的配子发生异常所致,若不考虑基因突变,该变异个体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兴趣小组进一步测定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和核 DNA 分子数目,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
B.细胞d和e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细胞 c 和细胞g 都可能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
D.细胞f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6)若用剑白香猪的白色中垂耳(GGHH)与黑色立耳(gghh)为亲本杂交得 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 3:1, 则F1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

2023-12-18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阶段联测生物试题
4 .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请分析回答:
(1)结肠干细胞异常增殖会引发结肠癌,由于癌细胞膜表面_______________的减少而易扩散和转移。
(2)下列关于结肠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③体外培养具有接触抑制现象   ④较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
(3)结肠干细胞增殖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①据图分析,W蛋白作为一种_______________可与结肠干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无W蛋白时,β-cat蛋白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在_______________的催化下导致β-cat蛋白磷酸化,进而被降解,最终抑制结肠干细胞的增殖。
②W蛋白存在时,可促使β-cat蛋白进入细胞核激活T基因的_______________过程最终导致结肠干细胞增殖失控,形成癌细胞。
(4)研究发现过度肥胖与W蛋白的过度表达有关,为有效缓解高脂饮食导致的结肠癌的发生,请你对过度肥胖者在饮食上给出建议_______________
5 . 研究发现,野生型豌豆会合成一种能够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豌豆素。与豌豆素合成有关的基因为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其中一种显性基因存在时,豌豆素的产生受抑制。下表为某些植株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植株A

植株B

植株C

植株D

植株E

基因型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表现型

无豌豆素

无豌豆素

无豌豆素

有豌豆素

(1)据表判断,哪种显性基因存在抑制了豌豆素的合成以及植株E的表现型是(       
A.A基因,无豌豆素B.A基因,有豌豆素
C.B基因,无豌豆素D.B基因,有豌豆素

实验室经过诱变育种获得两种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合体(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和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P

F1

F2

1

突变品系1×野生型

有豌豆素

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

2

突变品系2×野生型

无豌豆素

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3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

无豌豆素

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2)诱变育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表示杂交实验中的______,杂交实验时,需对母本进行______处理,完成人工授粉后对母本进行______处理。
(4)本实验中突变品系1、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5)第2组杂交实验中,F2中基因型与P不同的个体比例为(       
A.1/4B.1/2C.0D.3/4
(6)若想要根据性状直接挑选出有豌豆素的纯合体,应挑选的是(       
A.组别1的F1全部个体B.组别1的F2中有豌豆素个体
C.组别2的F2中有豌豆素个体D.组别3的F2中有豌豆素个体
(7)组别3中F2有豌豆素个体自交得到F3,F3的有豌豆素个体中,性状可以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______
(8)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和a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B和b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C.A、a基因和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2023-11-2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控制人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分别位于11和16号染色体上,基因分布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血红蛋白组成如图所示,α、β、γ、ε、δ和ξ表示不同基因,(表示该血红蛋白由2条α肽链和2条β肽链组成。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由β基因突变引起。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人在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的组成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人体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有时间顺序
b.多个基因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
c.控制某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位于相同染色体上
d.控制某血红蛋白合成基因发生突变则一定会患病
(3)合成血红蛋白肽链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已知α肽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那么成年人中肽链组成为a₂β₂的1个血红蛋白分子中的肽键数是______________
(4)β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结果是β肽链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AA,缬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UA。则突变基因中控制该氨基酸的相应碱基组成是______________
(5)若两个健康成年人均携带三个α隐性突变致病基因和一个β隐性突变致病基因,则此二人婚配后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7 . 下图为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制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的过程中需滴加___________进行染色。图①中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该细胞内染色体有____条,它的下一个时期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减数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④所属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___________所示时期。
(4)二倍体百合花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________个四分体。
(5)兴趣小组进一步测定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
B.细胞d和e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细胞c和细胞g都可能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
D.细胞f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023-11-1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图2为其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因3中细胞 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 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 ,图2属于图3中类_______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
(4)在图3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 _____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3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和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
(6)某珍珠贝种群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 : 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2019-12-0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第二次调研抽测生物试题
9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水稻抗褐飞虱研究——虫高一尺稻高一丈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褐飞虱是专食水稻的害虫,它将针管状的口器刺入水稻,可直达韧皮部的筛管吸食汁液(图1)。取食过程中褐飞虱分泌唾液,唾液中降解细胞壁的酶类使得口针更容易穿刺,此外,唾液中的α-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可以促进淀粉水解。
B蛋白是褐飞虱唾液中的一种蛋白质,随褐飞虱取食进入水稻体内,可抑制易感水稻的基础防御反应。水稻也有相应机制来抵抗褐飞虱。抗虫水稻中存在N基因,其编码免疫应答受体N蛋白。N蛋白可识别并能与B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进入细胞核,从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引发防御反应。例如,通过调节胼胝质合成酶基因与筛管中胼胝质水解酶基因的表达,控制筛板上筛孔(图2)边缘胼胝质的合成,从而抵御褐飞虱吸食筛管中的汁液。

研究发现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抗虫水稻中持续高表达B蛋白可提高转基因水稻的抗虫性,但植株矮小,产量低。自然界中,抗虫水稻可及时清除B蛋白以避免过度的抗虫反应。B蛋白进入水稻细胞被N蛋白识别后,除激活抗虫信号通路之外,也激活了细胞自噬。细胞自噬是一种依赖溶酶体和液泡的蛋白质降解途径。B蛋白可与细胞自噬受体结合,且N蛋白促进二者的结合,自噬受体可与自噬体结合,最终将B蛋白拖入液泡并将其降解。由于B蛋白-N蛋白-自噬受体三者互作激活细胞自噬,降解B蛋白,水稻细胞内B蛋白的量被严格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当褐飞虱取食终止时,水稻细胞中已无残留的B蛋白,故可快速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目前水稻育种中已获得应用的抗褐飞虱基因非常少,因此发掘和利用水稻中多种不同抗性机制的基因,将它们聚合利用,是形成抗褐飞虱的长效机制。
(1)褐飞虱唾液中的__________酶可以水解植物细胞壁,便于口针穿刺植物组织,同时分泌的α-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将淀粉分解为________进而吸收。
(2)水稻N蛋白调节胼胝质合成酶与胼胝质水解酶的表达(如下图),是对抗褐飞虱的有效策略。

褐飞虱取食水稻汁液时I~IV应分别为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
a.促进          b.抑制   c.上升     d.下降          e.阻塞   f.畅通
(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关于B蛋白在植物体内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将B基因转入抗虫水稻并持续表达,可提高转基因水稻抗虫性
b.水稻细胞中长期存在B蛋白可激发防御反应,利于植株生长
c.B蛋白在易感与抗虫水稻中引发的效应相同
d.抗褐飞虱水稻通过细胞自噬途径来清除B蛋白
(4)从稳态与平衡的角度,分析抗虫水稻精细调控进入体内的B蛋白以实现抗虫反应与生长发育之间平衡的机制________
(5)虽然水稻通过N蛋白可以对抗褐飞虱的侵害,但在水稻育种中单一应用此机制可能有失效的风险。请结合文中信息,推测存在这种风险的原因________
2024-01-17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癌细胞周围的内环境(微环境)特征与正常组织有很多不同。研究发现癌细胞快速增殖会加速氧气的消耗, 同时导致血管异常化, 减少正常组织氧气的供应。
(1)相对于正常细胞,癌细胞内发生变化可能有         
A.无氧呼吸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
C.糖酵解速度加快D.葡萄糖摄入加快

(2)推测与正常细胞微环境相比,癌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具有      的特征。
A.O₂含量高B.O₂含量低C.pH 较高D.pH 较低

肿瘤患者体内T 细胞产生的 IFN-γ(抗癌因子)会减少, 科学家尝试用“细菌疗法”以提高患者体内 IFN-γ的含量来治疗癌症,如图所示,其中 ori 是复制起点,AMP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EcoRI等是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已知Clts基因表达Clts蛋白能抑制启动子PR、P₁,在大于42℃时 Clts蛋白失活。用超声诱导可产生短暂热效应,提高温度。

(3)根据题意判断,可作为“细菌疗法”中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菌代谢类型为_____(厌氧/需氧)。
(4)该基因工程所需的目的基因为_________
(5)现通过 PCR 来扩增目的基因,下图中能起到扩增作用的引物是      
A.引物1B.引物2C.引物3D.引物4

(6) 下列关于重组温控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与质粒拼接
B.PR和PL双启动子的作用可能是保证目的基因的正常表达
C.能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中生长的是含有重组质粒的工程菌
D.30℃条件下产生 Clts蛋白可以阻碍目的基因的表达

某研究小组为研究“细菌疗法”的治疗效果,按照下图的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1 组

2 组

3 组

实验处理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不施加超声处理

静脉注射含工程菌的生理盐水,不施加超声处理

静脉注射含工程菌的生理盐水,并施加超声处理

检测指标

IFN-γ

+

+

+++

肿瘤体积

+++

+


(7)根据上述实验方案, 能否证明“超声能诱导工程菌表达 IFN-γ, 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已学知识和上述信息,分析采用“细菌疗法”治疗癌症的优点       
A.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
B.根据需要无创调控 IFN-γ的量
C.工程菌在体内不被破坏,持久发挥效应
D.对正常细胞伤害小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