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肌营养不良(M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研究机构对六位患有MD的男孩进行研究,发现患者还表现出其他异常体征。研究人员对他们的X染色体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其中1~13表示正常X染色体的不同区段,I~VI表示不同患病男孩细胞中X染色体所含有的区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MD的致病机理可能是X染色体5、6区段缺失
B.上述MD患者的X染色体异常,减数分裂时一定无法联会
C.通过对X染色体的对比可以推测出他们体征异常差别的大小
D.若仅在一位男孩身上有一异常体征,则最可能是I号个体
2 . 染色体断裂重接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一条染色体断裂产生两个断裂端,这些断裂端可按下列三种方式发展:①保持原状,不愈合,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丢失;②同一条染色体断裂产生的两个断裂端重接,恢复为原来的染色体;③某条染色体断裂产生的一个或两个断裂端与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断裂所产生的断裂端连接,产生新的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式①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方式②导致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方式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D.断裂重接的染色体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3 .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一个基因型为 AaBbCc 的精原细胞(DNA 被32P 全部标记)在不含32P 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形成如图所示的 1 个细胞,图中仅标明部分基因。不考虑图示以外的其它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的核 DNA 分子数为 6 个
B.该细胞的核 DNA 分子含32P 的有 4 个或 5 个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基因型为 BbC、Aac 两种
4 . 相互易位指非同源染色体互相交换部分等长的染色体片段。下图为发生相互易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的联会现象。随着分裂的进行,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彼此分离后会两两随机移向两极,而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片段有重复可引起配子发育异常,从而导致不良遗传效应,若配子中染色体无重复片段,则子代表型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十字形”联会现象只能发生在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B.该变异可能改变了染色体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但对基因的种类没有影响
C.若正常个体与发生“十字形”联会的个体生育子代,则子代中表型正常的占1/4
D.上述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是生物进化原材料的来源之一
5 . 人类性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决定胚胎发育成男性。人类中发现有XX男性、XY女性、XO女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XX男性可能是亲代产生精子过程中Y染色体片段转移到X上所致
B.正常男性中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上
C.XO女性可能是父方或母方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D.XY女性可能是SRY基因突变或Y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
6 . 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比雌蚕出丝率高且蚕丝质量好。蚕的受精卵颜色由10号常染色体上2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同时具有基因A和B的受精卵为黑色,只具有基因A的受精卵为淡黄褐色,只具有基因B的受精卵为杏黄色,不具有基因A和B的受精卵为白色。育种工作者用如图流程选择出甲、乙两个品系,以根据受精卵颜色筛选雄蚕用于生产(减数分裂中具有同源区段的染色体联会,分离后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处理1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处理2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B.甲品系雌蚕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W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Z染色体和10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C.若让乙品系雌蚕与甲品系雄蚕杂交,为提高蚕丝产量应选择杏黄色受精卵进行培育
D.若让甲品系雌蚕与乙品系雄蚕杂交,子代受精卵中黑色的均为雄蚕、淡黄褐色的均为雌蚕
7 . 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FRDA)是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frataxin基因非编码区GAA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所致,正常人GAA重复扩增42次以下,患者GAA异常扩增(66~1700次)形成异常螺旋结构可抑制基因转录。重复扩增愈多,发病年龄愈早。下列关于该病的推测,正确的是(       
A.患者细胞核中DNA上的嘌呤数大于嘧啶数
B.正常人婚配可产生患病子女,说明该病可能由隐性基因控制
C.扩增的非编码区片段可能破坏了DNA上的起始密码子
D.9号染色体出现GAA重复扩增多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8 . 研究发现有时两条X可融合成一个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甲所示。科研小组将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结果如图乙所示,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X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并连X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B.并连X的雌蝇体内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1或2或4
C.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
D.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雄蝇Y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9 . 玉米细胞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某种变异后,在减数分裂时出现“十字形”的联会情况(如图,其中染色体上的小写字母代表染色体片段),并且存在邻近分离和交替分离两种染色体分离方式,产生配子的情况如下图。已知只有具有完整染色体组的配子(染色体片段既无重复也无缺失)才可育。不考虑其他变异情况,下列关于该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邻近分离产生的配子均不育,交替分离产生的配子均可育
C.与正常生殖细胞相比,能遗传给子代的配子种类数会变少
D.邻近分离产生的配子,有一部分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改变
10 . 雄蚕食桑少、产丝率比雌蚕高20%左右,但普通蚕(图1)难以通过外形判断其性别,故研究者制作了一套雌蚕和雄蚕的平衡致死系统(图2),利用二者互相交配或者与其他野生型蚕交配,最终实现只养雄蚕。图3表示某特殊蚕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1和l2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而言,是隐性基因
B.图2中雄蚕与野生雌蚕交配,后代雌蚕全部死亡
C.图2中雌雄蚕互相交配,其子代雄蚕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型与图2中的雄蚕相同
D.如用图3中雌蚕替代图2中雌蚕,不能实现与图2中雌蚕相同的功能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