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6 道试题
1 . 为研究Atu5117启动子能否独立启动下游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得“Atu5117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嵌合序列”,再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仅使用1种限制酶),以获得含有“嵌合序列”的重组DNA分子。相关过程、基础质粒及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重叠延伸PCR反应缓冲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以激活______,PCR中预变性时间比循环过程中变性时间长,其原因是______
(2)由阶段2“变性后杂交”的原理可知,引物2和引物3在碱基序列上的要求是_____
(3)阶段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酶有______,它们作用的化学键是______
(4)本实验中,在阶段3需破坏基础质粒上T7启动子的结构,从而使得GFP的表达仅受Atu5117启动子的调控,因此,在设计阶段1和2的引物时,需确保______(填引物名称)上含有______(填限制酶的名称)的识别序列。
(5)提取受体细胞的相应DNA,利用与阶段3相同的限制酶酶切,进行DNA电泳检测,结果如图2。已知Atu5117启动子、GFP基因、基础质粒的序列大小分别约为490bp、750bp、2750bp(bp代表碱基对),据图判断受体细胞______中成功导入了重组DNA分子。

今日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5月模拟训练试题生物试卷
2 . 第6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26.81%。治理荒漠化,关键是进行“锁边”,防止沙漠蔓延。当地牧民用废弃的麦草等材料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草的1/3自然竖立在四边,形成一定大小的草方格(如图所示)。风在穿越草方格时分散削弱,沙也不易被吹跑,然后在草方格中种上幼苗期的梭梭树。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除了土地荒漠化外,还有______(答两点即可)
(2)治沙所选用的梭梭树应具备_______特性。根据当地环境去选择种植有以上特点的梭梭树,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也要遵循________原理,所以,牧民们会种植与梭梭树寄生的沙漠药用植物——肉苁蓉。
(3)随着牧民们的干预,该地区群落的演替方向________(“发生了”或“没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_______。一般来说,草方格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草原生态系统分别是____(“高”或“低”)。
3 .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微小攻击者”的世界上,人体的免疫系统时刻进行着顽强的抵抗,当机体的“抵抗力”不足时,病原体可能会趁虚而入,导致机体感染。
(1)在日常生活中,人体的皮肤提供了第一道防线,阻挡了多数病原体的侵袭。当皮肤出现伤口时,病原体会侵入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会参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此外,感染区的细胞会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抵御感染。据图1分析,组胺的作用是______

(2)当病毒突破前两道防线后,机体会启动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的细胞是______细胞。
(3)当某些人受到病原体的严重感染后,会引发自身免疫病。研究发现,宿主细胞自身含有与病原体抗原相似的蛋白质分子,但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不会对这些类似抗原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免疫应答,只有当该病原体感染机体时,机体才会引发特异性免疫,攻击病原体和宿主细胞。为了证实这一发现,科学家利用了某L病毒进行了实验,实验流程如图。已知L病毒感染会引发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糖尿病。图2中步骤①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该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具备_________、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等组成成分。步骤③为_______

4 . 铁对心脏功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心肌细胞中SLC40A1过度表达会导致心肌细胞中明显铁缺乏,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进而导致心脏衰竭的发生,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心肌细胞中Fe2+缺乏会导致心脏衰竭,可见无机盐具有_________的重要作用。
(2)铁缺乏,会导致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消失,从而影响_________,导致能量供应异常。
(3)SLC40A1是一种Fe2+载体蛋白,SLC40A1在发挥作用时,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其特点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据图可知铁缺乏导致心脏衰竭的原因是:①铁缺乏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心肌细胞凋亡;②______。并且两者会相互促进心脏衰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每年5月至9月期间,中华鲟能在长江口聚集索饵育肥完成淡海水转换,并逐渐进入海洋环境。由于其独特的生活史特征和洄游习性,使得全面覆盖标记追踪变得困难。eDNA(环境DNA)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体粪便、黏液、血液、皮肤、尿液等释放出的游离在环境中的DNA分子,来确定该生物体是否在调查区域出现,是一种非侵入性和灵敏度高的珍稀濒危生物检测调查方法。研究人员在5月和8月对长江口水域6个站点的水样进行了eDNA分析,通过PCR方法,推断中华鲟的空间分布范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8月eDNA检出率明显低于5月可能是因为中华鲟逐渐迁移到海洋深处生活
B.eDNA条带出现拖带可能是因为样品里含有中华鲟近亲或其他物种的DNA片段
C.应用eDNA技术可在外来入侵物种还未大量繁殖时实施有效管控
D.在珍稀濒危物种监测方面,传统的标记重捕法也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6 . 科研人员利用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TV)及其卫星病毒(TB)作为研究系统,发现TV单独侵染不会引起植物发病,只有TV和TB共同侵染才导致植物发病,在侵染时,TV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而在沉默植物中DNA糖基化酶会导致TV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恢复,且TV和TB的复合侵染被显著抑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病毒在植物茎尖、根尖等处积累量较低因此可用来培育脱毒苗
B.DNA甲基化不改变DNA碱基排列顺序但可以使产生的表型变化稳定遗传
C.共同侵染时TB通过降低TV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从而增强TV的致病性
D.植物可能是通过对TV基因组进行DNA甲基化修饰从而抵御该病毒的侵染
7 . 生物入侵会导致当地生态破坏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无脊椎陆生动物中,蚂蚁是入侵最成功、危害最严重的一类。有些蚂蚁入侵后会由原来的单蚁后型蚁群变为多蚁后型,由单巢变为多巢,甚至会出现大量的无性繁殖系,并且种内竞争会减弱,这些性状的出现有利于蚁群的快速扩大,形成超级蚁群。下列关于入侵蚂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入侵蚂蚁和土著蚂蚁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和土著蚂蚁发生交配产生后代
B.入侵蚂蚁由单蚁后型变为多蚁后型,由单巢变为多巢,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
C.与有性生殖相比无性繁殖有利于种群的迅速扩大,对入侵的蚂蚁是有利的变异
D.入侵蚂蚁种内竞争减弱、增长变快,说明种群数量变化受内部生物因素影响
8 .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植物内部的水分运动是由水势梯度驱动的。低渗胁迫,如洪水,导致细胞肿胀;高渗胁迫,如干旱和盐分,导致植物萎蔫。植物已经进化出渗透胁迫适应机制,植物暴露在缺水环境约2.5-6小时后,为响应根部缺水,水势信号有助于快速产生根到茎缺水信号,从而触发植物叶片中ABA的生物合成和气孔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A是在植物体内大量存在的植物激素
B.ABA通过抑制细胞分化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C.ABA需要从根部极性运输至叶片才能作用于保卫细胞
D.逆境中植物器官过早脱落可能是体内ABA合成量增大导致的
9 . 研究发现,缺少了胰岛素信号的刺激,T细胞虽不会死亡,却会“怠工”,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静息状态的T细胞表面没有胰岛素受体,但随着T细胞的激活,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大大增多。为探究T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性敲除了T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然后在小鼠鼻中接种了流感病毒H1N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绝大部分流感病毒会被鼻腔中的黏膜阻挡在体外,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到了第9天,两组小鼠体重出现差异的原因是胰岛素受体缺陷小鼠的T细胞效应功能降低
C.胰岛素分泌正常的患者,血糖浓度超标并出现糖尿,这一症状可能与T细胞有关
D.用培养液培养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加快疫苗的研制
10 . 在人体内存在多种信息分子,由轴突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信息分子叫神经递质;由内分泌腺分泌到血液中的信息分子叫激素;由细胞分泌作用于相邻细胞的信息分子叫旁分泌调节物,如胃黏膜细胞分泌的组织胺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调节胃壁细胞分泌胃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饥饿时,肾上腺通过分泌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来提高血糖浓度
B.紧张时,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过组织液运输使胃肠蠕动减弱
C.神经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能影响神经发生,生长因子属于旁分泌调节物
D.旁分泌调节物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