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免疫疗法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肿瘤细胞周围微环境中会出现一种异常的淋巴细胞(PM),PM表现出强大的免疫抑制活性,因此寻找PM上的关键免疫抑制因子至关重要。
(1)机体针对癌细胞的免疫过程中,_______细胞能够识别结合并杀伤癌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发挥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功能。
(2)通过筛选发现C蛋白是PM中的一种高表达蛋白,且高表达C蛋白的细胞会特异性迁移至肿瘤周围。研究人员将黑色素瘤细胞接种到野生型和C基因敲除小鼠中,检测肿瘤体积和小鼠生存率的变化(图1、图2)。实验结果显示_______,说明C蛋白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了C基因敲除后小鼠_______部位的抗瘤细胞CD8+ T细胞和PM细胞的数量,结果如图3、图4.结果说明敲除C基因后肿瘤微环境的性质从促瘤转为抑瘤,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4)C蛋白的功能较为保守,在人和小鼠中均具有相似的功能,请据此提出一个癌症诊断或癌症治疗的思路_________
2 . 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 8%的序列来自病毒,据推算,这是我们的 灵长类祖先在数百万年前遭受病毒感染留下的“后遗症”。
(1)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通常会发生变化,而成为______,细胞毒性 T 细胞识别这些变化信号,在_____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成______和记忆T 细胞,前者可以 _____靶细胞。偶然的情况下,当病毒感染的是生殖细胞,插入细胞基因组的病毒基因会传给子代,即成为“内源性病毒”(ERV)。 研究发现,ERV 中的一些基因(如抑制素基因)可使细胞具有抵抗其他病毒侵染的能力。
(2)为探究抑制素对人体细胞抗病毒能力的作用,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选取易感细 胞作为受体细胞,分别转入不携带基因的空载体、抑制素基因、RDR-env 基因(表达产 物可抗 RDR 病毒),检测细胞的抗 RDR 病毒能力。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结果表明______
   
(3)研究人员选取另一种细胞——胎盘干细胞(抑制素表达量高)进行实验。实验组将一段特定 RNA 片段转入胎盘干细胞,通过特异性结合抑制素 mRNA 使其降解,从而下调抑制素的表达;对照组应转入______,检测两组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细胞变得易感染。在实验组处理的基础上再______,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__,可进行进一步验证。
(4)图 2 是抑制素协助人细胞抵抗RDR 病毒的可能分子机制,请用文字进行描述。
   
机制1:______
机制 2:抑制素基因转录翻译成抑制素,在胞内与 ASCT2 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一起转移至细胞膜,阻止RDR 病毒进入细胞。
3 . 癌症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抗击癌症的研究。
(1)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抵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人体的稳态。
(2)将畸胎瘤细胞(Tum+)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导致肿瘤的产生。通过诱变,研究者获得了多个成瘤率很低的畸胎瘤细胞株(如Tum-20、Tum-25)。给小鼠注射Tum-细胞,21天后用射线处理小鼠(可杀死大部分淋巴细胞)并接种Tum-细胞,检测成瘤率(成瘤小鼠/注射小鼠),过程与结果如下图、下表。


第0天注射

射线处理后注射

成瘤率

第一组

Tum-25

Tum-25

0%

第二组

Tum-25

Tum-20

53%

第三组

不注射

Tum25

100%

第四组

不注射

Tum20

100%

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____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___并将Tum-25清除。
②第一组与第二组小鼠成瘤率差异显著,说明小鼠对Tum-细胞的免疫具有______性。第二组的成瘤率介于第一组与第三、四组之间,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表达PD-L1,PD-L1与效应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后,可诱导效应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因而躲避免疫系统杀伤。请据此免疫逃逸机制,提出治疗肿瘤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一、二过程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二者密切合作
B.①②④⑦过程中相关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
C.细胞c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并且在物质Y的作用下细胞周期变短
D.细胞e可以识别并裂解细胞X,随后抗原被物质Y结合
2023-11-1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围绕几种参与清除多种类型肿瘤的细胞因子开展研究。
(1)细胞因子主要是由_______细胞分泌的,在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因子具有促进_______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等作用。
(2)注射细胞因子治疗肿瘤时,需不断加大剂量,易产生副作用。
①研究者将编码细胞因子的mRNA与编码荧光素酶的mRNA连接后,注射到肿瘤模型鼠的实体瘤中,可通过荧光强度反映mRNA在肿瘤内的_______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肿瘤中产生的细胞因子特别少,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②将上述mRNA改造修饰后,再进行①中的实验。结果表明,注射修饰后的mRNA产生了大量的细胞因子,且仅在注射肿瘤内产生。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是:与注射未修饰的mRNA相比,_______
(3)对黑色素瘤+肺转移肿瘤模型鼠注射修饰后mRNA进行治疗时(见图1),得到了图2所示的结果,该结果说明_______                                                                         

(4)用修饰后mRNA对黑色素瘤模型鼠注射治疗30天后,其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再移植同种肿瘤至原部位时,移植至原部位的肿瘤体积也快速减小。据此判断小鼠体内产生了_______
6 . 肿瘤细胞表面过量表达PD-L1 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 PD-1结合,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会造成免疫逃逸。
(1)免疫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果_______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不能清除变异细胞,会形成肿瘤。
(2)临床上,部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PD-1抗体无应答。与可应答患者相比,无应答患者粪便中具核梭杆菌数量较大。研究人员推测,该菌与PD-1抗体治疗不响应有关,为验证这一推测,研究人员利用无致病微生物小鼠开展系列研究。
①用混有抗生素的饲料喂食7天,加入抗生素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将结直肠癌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成瘤,然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进行如表处理。请将下列选项前字母填入表格Ⅰ ~ Ⅳ处,完善该实验方案。

组别

1 组

2组

3组

4组

灌胃

无菌培养液

I._______

无菌培养液

Ⅱ._______

注射

Ⅲ._______

Ⅳ._______

PD-1 抗体

PD-1 抗体

a. 无菌培养液b. 具核梭杆菌培养液c. 大肠杆菌培养液d. PD-1抗体     e. PD-L1 抗体f.无关抗体
③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由细胞毒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一段时间后,上述实验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

据图可知,部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PD-1抗体治疗不响应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7 . CAR-T疗法通过改造T细胞,使其膜上具有结合肿瘤特定抗原的受体,实现对血液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但CAR-T细胞无法进入肿瘤组织内部,对实体瘤治疗效果不佳。
(1)CAR-T细胞通过_______肿瘤细胞的抗原,从而清除肿瘤细胞。CAR-T疗法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实体瘤组织的核心区缺氧,某种厌氧型细菌可定植在肿瘤的核心区。研究人员对该细菌进行改造获得工程菌,用于提高CAR-T的靶向性。

①由图1可知,工程菌定植在肿瘤的核心区并释放靶标分子,该分子可以________,将CAR-T细胞招募到肿瘤周围,使其发挥免疫功能。
②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叠加时显示为黄色荧光。科研人员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CAR-T细胞,再将其与肿瘤细胞、靶标分子共同培养,在显微镜下检测荧光分布情况。结果显示________,说明靶标分子发挥功能。
(3)为检验上述方法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对三组小鼠进行了不同的注射处理(见图2),其中实验组为________。结果表明工程菌能提高CAR-T的治疗效果,判断依据是________

             

(4)研究人员向图3所示小鼠的左侧肿瘤内单次注射工程菌,并静脉注射CAR-T细胞。两周后发现双侧肿瘤生长均受到抑制,但左侧肿瘤的治疗效果更明显。请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解释_________
2024-01-06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秋冬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诺如病毒是一种 RNA 杯状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排泄物、呕吐物或被污染的食物传播,可引起人体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症状。下图为诺如病毒引发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 A、B、C 均为免疫活性物质
B.细胞乙为辅助性 T 细胞,参与细胞丙的活化
C.细胞甲可能为巨噬细胞,能摄取和呈递抗原
D.细胞丙活化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参与二次免疫
9 . B淋巴细胞癌是一种B细胞恶性增殖导致的肿瘤,可由多种因素引发,研究者对其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
(1)正常机体中,疱疹病毒(EBV)入侵B细胞后,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_______,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_______被感染的B细胞。而当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损、免疫_______功能丧失时,EBV侵染B淋巴细胞可诱发B淋巴细胞癌。
(2)EBV侵染B细胞后,诱导合成的病毒L蛋白分布在B细胞膜上。为研究L蛋白在EBV诱发B淋巴细胞癌中发挥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B细胞过量表达L蛋白的模型鼠,6周后检测正常鼠和模型鼠的免疫细胞,结果如下图。
   


据图1和图2结果推测,L蛋白可激发细胞免疫,清除过量表达L蛋白的B细胞,支持该推测的证据是_______。据此研究者推测 EBV感染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激活更强的细胞免疫,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思路。
(3)肿瘤相关抗原(TAA)是肿瘤细胞上存在的一类抗原分子,可被T细胞识别。L蛋白过量表达可引发B细胞表面TAA含量增加。非EBV感染引起的B淋巴癌细胞(L⁻细胞),TAA 水平低,难以有效激活 T细胞。基于上述研究,研究人员将L蛋白过表达载体导入L细胞获得L+细胞,将L⁺细胞与T细胞共同培养,获得被特异性激活的T细胞(P-T细胞),检测其治疗肿瘤的效果。以接种了L-细胞致瘤的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3。结合免疫学相关原理,解释图中P-T 细胞治疗效果的原因:________
(4)抗原呈递时,TAA可与MI或MII蛋白形成复合物转运到细胞表面,进而被T细胞识别。请将下列选项前字母填入表格①~④处,以探究P-T细胞通过识别哪种复合物杀伤B淋巴癌细胞。

组别

细胞类型

抗体类型

检测指标

实验组1

______

d

肿瘤细胞死亡率

实验组2

______

______

对照组

b

______

a. 正常B细胞 b. L⁻细胞 c. MI蛋白的抗体   d. MⅡ蛋白的抗体 e. 无关抗体
结果显示实验组1的检测指标显著低于实验组2和对照组,说明______
(5)根据该研究,请提出一条免疫治疗B淋巴癌的思路________
2023-11-05更新 | 4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T细胞成熟的结果
2023-10-30更新 | 608次组卷 | 38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