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肠道菌群与肿瘤密切相关:一方面可促进肿瘤的形成;另一方面益生菌群能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与激活,且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产生重要影响。免疫检查点是指免疫系统中存在的抑制受体和抑制信号通路,主要包括CTLA-4(表达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PD-1(多种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和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能在多种肿瘤细胞上表达)如下图所示。

(1)肠道中所有的菌群构成一个__________,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NF-kB信号通路,已知该通路与Bcl-xL、Bcl-2等抗凋亡基因的有关,推测肠道菌群对肿瘤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T细胞需要信号刺激才能被充分激活,已知CD28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信号刺激受体,CTLA-4和CD28有共同的配体(配体能与受体结合),请解释CTLA-4作为免疫抑制受体抑制T细胞活化的可能机制_____________
(3)在肿瘤患者体内PD-1与PD-L1的表达均上调,分析由此出现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针对上述免疫逃逸,科研人员研制了免疫受体抑制剂,以_____________(填“阻断”或“促进”)免疫检查点分子与配体的结合。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中富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小鼠与缺乏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小鼠相比较,应用PD-L1抑制剂后,富有双歧杆菌的小鼠中肿瘤的生长速度减缓,对照小鼠对PD-L1抑制剂治疗无明显反应。若要进一步验证上述益生菌的作用,需要进行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____
2 . 为准确、便捷、安全地检测新冠病毒,科研人员开展下列研究。
(1)新冠病毒是一种 RNA病毒。人体的_______可识别并裂解被病毒侵染的肺部细胞。这些靶细胞裂解后,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可被_______进而诱导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2)目前广泛应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流程为:咽拭子或鼻拭子取样→提取病毒RNA→_______→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扩增结果。该检测过程虽然精度较高,但需要依赖于仪器进行检测,不够便捷。
(3)为解决上述问题,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过程,研发新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

①据图1可知,该检测技术的特异性主要依赖于体系中的引导RNA识别特定序列,该分子可与特定序列的核酸遵循_____原则结合;这一结合还可以激活Cas 酶的生物活性。
②已知荧光基团和荧光抑制基团为小分子物质,两者之间由某种核酸序列连接。为利用荧光报告实验结果,结合图1所示过程推测,上表所示三种酶中,_____适用于该技术。
③为提高检测的便捷性,科研人员将待测缓冲液滴加到图2-a和图2-b 所示的检测试纸一端。结合图1和图2分析,能发出荧光的位置为_____。(填字母)
A.健康人     B.患者     C.图2-a 的C带     D.图2-a的T带     E.图2-b的C带     F.图2-b的T带
【备选方案二】④为提高检测的便捷性,科研人员将待测缓冲液滴加到图2-a和图2-b所示的检测试纸一端。已知试纸上C和T位置可固定特殊底物,当其与足量的蛋白质结合后会显色。结合图1和图2分析,在图3虚线框中用直线表示显色条带,绘制健康人和患者的检测结果_____

⑤检测上述技术产生的荧光强度如图4中的曲线A.曲线B为常规荧光检测技术获得的结果。科研人员由此确认新技术更灵敏,确定的依据是_____

(4)科研人员利用上述技术研制了一款新型口罩,非常有市场前景。如果你参与这款新型口罩的研发,请依据口罩的日常使用条件,提出(2)所示流程中一处需调整的地方:_____
(5)综上所述,请谈一谈这款新型口罩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_____。(各答一点)
3 . 肿瘤疫苗(OVA)可预防或治疗肿瘤,物质P作为安全的纳米材料常用作疫苗载体。
(1)肿瘤疫苗作为_____被树突状细胞(DC细胞)摄取并进入溶酶体,加工后与MHCⅡ分子结合,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进而激活B细胞,引发_____免疫;从溶酶体逃逸到细胞质基质的疫苗,被降解成多肽后转移至内质网与MHCI分子结合,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引发_____免疫。
(2)物质Q具有干扰溶酶体膜稳定性的作用。将Q引入纳米疫苗(OVA-P)后与体外培养的DC细胞共孵育,得到结果如图1。

①加入细胞悬液的培养板需置于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以提供适宜的_____
②与普通疫苗相比,纳米疫苗更易被DC细胞摄取处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是_____。比较2、3组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
(3)研究者进一步对Q引入后的纳米疫苗进行了体内效果评价。

将三类疫苗注射到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结果如图2。结果说明_____
(4)综合以上信息,请概括出本实验研究的目的_____
4 .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在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使用皮质醇进行治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皮质醇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
B.外源皮质醇作用于患者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分泌
C.皮质醇治疗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到抑制
D.皮质醇治疗使患者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5 . 科学家尝试将经过基因修饰的猪心脏移植到人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主要由细胞免疫引起
B.供体猪需敲除其参与免疫识别的相关基因
C.猪心移植可能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问题
D.由于种间差异无需担心供体携带的病毒基因
2022-05-12更新 | 3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6 . 黑色素细胞存在于皮肤表皮的最底层,能够合成并分泌黑色素。白癜风是一种因皮肤缺乏黑色素而出现白斑的疾病。
(1)细胞毒性T细胞在_________中成熟。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机体中的某些细胞毒性T细胞会进入皮肤并攻击黑色素细胞,引发白癜风。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白癜风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_这一基本功能紊乱引发的自身免疫病。
(2)白癜风患者体内IFN-γ(一种细胞因子)的含量显著提高。研究人员对野生型小鼠(WT)和IFN-γ受体基因敲除小鼠(KO)分别进行白癜风诱导处理,结果WT出现白癜风症状而KO没有出现。对诱导处理后的小鼠皮肤中细胞毒性T细胞和黑色素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1。

结果显示_________。由此可知,IFN-γ含量的升高会招募细胞毒性T细胞到皮肤并大量杀死黑色素细胞。
(3)已知成纤维细胞是皮肤中响应IFN-γ信号的主要细胞,为探究成纤维细胞响应IFN-γ信号后产生的物质是否在细胞毒性T细胞的招募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进行Transwell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_________细胞接种在上室内,在实验组下室内加入_________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计数上室和下室中的细胞数量(分别记为c、c)。根据公式p=____________,计算出细胞迁移率p(迁移细胞数量占细胞总数的比例),结果如图3所示。
(4)科研人员发现白癜风患者皮肤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均聚集在皮损与非皮损区域交界处(即白斑边缘)。请综合相关信息,推测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白斑扩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2022-05-09更新 | 52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7 .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A.产生抗体B.识别特异性抗原
C.导致靶细胞裂解D.可以连续分裂
2022-05-07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8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小题。
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促进预转移部位免疫抑制的机制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转移需要有免疫抑制表型的巨噬细胞提前浸润到预转移部位。那么这些巨噬细胞是如何获得免疫抑制表型的呢?
肿瘤细胞与微环境中各种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在肿瘤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外泌体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之一,科研工作者利用肿瘤来源的外泌体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研究人员将小鼠肺上皮细胞和小鼠肺癌细胞的外泌体分离出来,通过尾静脉将它们注射到已经移植肺癌细胞皮下瘤的小鼠体内,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显示,注射了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小鼠,肺部有更多的转移细胞,而且这些小鼠肺部巨噬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含量比其它两组要高。通过RT-PCR技术分析肿瘤来源外泌体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内PD-L1的mRNA含量,结果显示巨噬细胞中PD-L1的mRNA增加。
科研人员用小鼠肺癌细胞的外泌体处理后的巨噬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与没有用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对比,实验组中T细胞的增殖减弱。
为了研究肿瘤细胞外泌体导致巨噬细胞PD-L1蛋白表达上调的机制,研究人员将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注射到TLR2(巨噬细胞的一种膜蛋白)缺陷的小鼠体内,结果显示,巨噬细胞的PD-L1没有增加;将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注射到已经移植了肺癌细胞的TLR2缺陷的小鼠体内,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巨噬细胞的PD-L1没有增加,且小鼠转移细胞明显减少。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外泌体与TLR2结合后能够激活NF-kB,NF-kB作为关键的转录因子,可以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同时NF-kB可使巨噬细胞内NOS2的量增多,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导致更多的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研究人员用乳酸直接处理巨噬细胞,发现PD-L1表达增加。
(1)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识别并接触、裂解肿瘤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细胞,属于_____________免疫。
(2)本文中的RT-PCR技术需要先提取肿瘤来源外泌体处理后的巨噬细胞的mRNA,然后在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获得cDNA,再用_____________的DNA片段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反映PD-L1在巨噬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水平,用以表示其表达水平。
(3)从文中信息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
A.TLR2是巨噬细胞膜上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受体蛋白
B.巨噬细胞PD-L1的表达具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
C.肿瘤细胞的外泌体可以增加巨噬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免疫抑制表型的巨噬细胞具有有氧呼吸减弱的表型
E.无氧呼吸在驱动巨噬细胞PD-L1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
(4)从抑制癌细胞转移的角度提出肿瘤治疗思路_____________
2022-04-24更新 | 3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9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存在于各种实体肿瘤中,是肿瘤微环境建立的基础,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起促进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下图)。科研人员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了DC/CAF融合细胞疫苗,用于靶向CAF的肿瘤免疫治疗。

(1)DC将抗原摄取、加工处理后,在其表面形成的_____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在CD80或CD86等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激活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参与_____(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分别从肿瘤组织和骨髓中分离出CAF和DC,诱导融合后进行_____得到DC/CAF融合细胞,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并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进而可获得DC/CAF融合细胞疫苗。该融合细胞疫苗的特点不包括_____(填选项字母)
A、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特异性杀伤CAF而发挥作用
B、融合细胞呈递的抗原种类比转特定CAF抗原基因的DC更多
C、DC来自患者自身,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D、只对单一肿瘤的治疗有效
(3)检测DC/CAF融合细胞表面相关分子的表达量发现,未活化的DC与CAF融合后表现出活化DC的特性,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研究人员将DC/CAF融合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共培养,以_____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写出两项)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融合细胞能更有效地活化辅助性T细胞。进一步将用DC/CAF融合细胞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注射到肿瘤模型小鼠体内,若检测结果为_____,则说明该融合疫苗具有治疗肿瘤的作用。
2022-04-24更新 | 8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密云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10 . 研究者利用沙门氏菌感染人体的非免疫细胞,发现在干扰素-γ存在的情况下这些细胞会产生载脂蛋白L3,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干扰素-γ与L3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L3能够识别沙门氏菌细胞表面的某种成分
C.在抵御感染的过程中,L3发挥着与抗体相同的作用
D.实验表明人体的非免疫细胞也可发挥免疫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