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实例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全面分析了油菜素内酯(BR)对陆地棉纤维伸长的调控网络,如图所示。BR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GhBRI1)结合,通过核心转录因子GhBES1调控GhKCSs介导的超长链脂肪酸(VLCFAs)的合成,进而促进棉纤维细胞伸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R是由植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信号分子
B.BR通过调控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棉纤维伸长
C.VLCFAs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
D.BR对细胞的作用效果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效果类似
2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贯穿于葡萄种植的各个环节,如物质甲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物质乙能改变雌雄花比例,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和单果质量;物质丙能促进芽的分化和侧枝发育,提高坐果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与生长素的分子结构及生理效应类似
B.乙在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方面与生长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丙与脱落酸在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方面的作用效果相反
D.甲、乙、丙均不是营养物质,需配合浇水、施肥并适时使用
3 . 研究人员以双子叶植物莴苣、大豆、杜仲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莴苣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此时光作为________,可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光敏色素是一类________(化学本质),在受到光照射时,其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至细胞核内,影响____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2)大豆种子萌发后,下胚轴顶端形成弯钩(顶勾)保护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在破土过程中不受土壤机械力的破坏。顶勾及顶勾内外两侧细胞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重力是触发幼苗顶勾形成的起始信号,顶勾是下胚轴顶端外侧与内侧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结合以上信息分析,顶勾出现可能的机理是________

(3)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和赤霉素处理杜仲的叶片,然后测定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①实验所用的芸苔素和赤霉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的优点。(至少答出两点)
②据图2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在500mg⋅L-1时对桃叶珊瑚苷含量的积累起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说明杜仲叶片对________的作用更敏感。(填“芸苔素”或“赤霉素”)。
4 . 向光素是一种蓝光受体。拟南芥中的向光素PHOT1和PHOT2分别由PHOTI和PHOT2基因编码,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光素调节植物向光性
单侧蓝光照射下,野生型拟南芥表现出向光性,拟南芥PHOTI突变体(PHOT1基因不表达)不表现出向光性,这说明拟南芥向光性与_________有关。研究表明,在受到单侧蓝光照射时,向光素PHOT1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一系列信号转导,最终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_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向光一侧,从而造成下胚轴向光弯曲生长。若将下胚轴换为根,则会出现避光弯曲生长。根的避光弯曲生长体现生长素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特点。
(2)向光素调控叶绿体运动
①强光照射下,叶绿体会从叶肉细胞表面移动到细胞侧壁,叶绿体扁平面与光照方向平行,将光损伤降低至最小,称为叶绿体的回避反应。研究表明,强光下叶绿体的回避反应受向光素PHOT2的调控。欲验证此结论,应取_________拟南芥的叶肉细胞做实验,显微观察并记录正常光照下两种拟南芥细胞中叶绿体的存在状态与分布位置;再分别给予_________照射,观察两种拟南芥细胞中叶绿体的存在状态与分布位置,若__________,说明结论正确。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叶绿体的移动及移动后的锚定与细胞质中某种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有关,该结构是_________
(3)植物向光生长、叶绿体回避反应现象,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
2023-04-16更新 | 5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当茎端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叶片端时,叶片脱落,反之不脱落;乙烯会促进叶片脱落。为验证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制备长势和大小一致的外植体,均分为4组,分别将其基部插入培养皿的琼脂中,封严皿盖,培养并观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③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①,是因为④中NAA扩散至③
B.④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②,是因为④中乙烯浓度小于②
C.①中的叶柄脱落率小于②,是因为茎端生长素浓度①低于②
D.①中叶柄脱落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是因为①中茎端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
2022-12-15更新 | 4234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6 .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为探究这种抑制作用是指使植物不再生长,还是使其生长比正常情况缓慢,以植物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1)a.实验过程:
①把生长状况一致、________的若干植物胚芽鞘分成________组,置于相同培养液中;
_________,进行避光培养;
③一段时间,测定每组________
b.实验结果:(如图1)

c.实验结论:________
(2)研究发现,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除了干扰蛋白与核酸代谢外,还会诱导乙烯及脱落酸合成以及促进呼吸作用等。图2为生长素对乙烯合成的调控,分析生长素和乙烯的相互作用机制:________。由此说明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________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7 . 研究认为由植物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下极性运输进入侧芽,从而产生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独脚金内酯(SLs)是一类植物新激素,参与调节了植物分枝和根的形态建成。
(1)生长素_____(能/不能)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
(2)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说明生长素具有_____的作用特点。
(3)科研人员用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和生长素类调节剂(NAA)处理拟南芥植株结果如图。说明在调节侧枝生长方面生长素和独脚金内酯具有_____关系。

(4)近年来,也有研究报道指出SLs除了具有影响分枝和根形态建成外还可以通过MAK2信号途径参与叶片衰老以及胁迫抗性,突变MAX2基因后可以通过降低脱落酸响应影响气孔关闭以及胁迫响应降低植物对干旱和盐胁迫抗性。请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降低是独脚金内酯通过影响脱落酸合成间接完成的。请利用野生型、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突变体、脱落酸合成缺陷突变体等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①取野生型植株、_____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
②取_____植株,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一定浓度的_____进行处理,对照组_____,经过干旱处理后,检测两组_____的含量并测定两组植株气孔开度。
实验结果:
实验①中_____
实验②中_____
说明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降低是独脚金内酯通过影响脱落酸合成间接完成的。
2022-05-12更新 | 3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8 . 根系对低养分或局部养分供应的生长响应称为“觅食反应”,主要表现为当氮磷轻度缺乏时,根系增殖能力增强。生长素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系吸收的氮磷可用于细胞合成ATP、核酸等物质
B.持续施加高浓度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觅食反应”
C.“觅食反应”是由基因、激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调节的
D.“觅食反应”是植物为了适应环境长期进化的结果
2022-04-29更新 | 728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取一套培养皿,①在皿底摆放4粒经过充分浸泡即将发芽的玉米种子,种脐都朝向皿中央(如图);②再盖上2张圆形滤纸;③再将适量的干棉花作为填充物铺在上面,以盖上盖皿后玉米不窜动为宜;④盖上盖皿,用透明胶带将培养皿粘牢在一个不透光纸盒的外侧壁上;⑤关闭纸盒,使培养皿处于竖直状态,放在温度适宜处;⑥4天后观察胚芽鞘和幼根的生长情况。下面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目的是探究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B.步骤③和④有明显错误,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失败
C.④粘贴固定时,无论培养皿的箭头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与否,都不影响实验结果
D.4枚种子发出的幼根都向下生长,胚芽鞘都向上生长,这都验证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10 . 生长素可通过处于根中央部位的中柱细胞被运送到根尖,到达根尖质,生长素会重新分配到围绕中柱的组织中,且自上往下(远离根的方向)地被运送到根的伸长区,这与根尖的造粉体密切相关,上述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作用于根的伸长区,可调节细胞的伸长生长
B.根尖水平放置时,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
C.图中造粉体的重新定位引起了IAA的横向运输
D.在重力和造粉体的作用下,根尖附近生长素的浓度会发生改变
2021-12-18更新 | 41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