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实例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细胞》上发表论文,解析了“淀粉-平衡石”假说的分子机制(如图),其核心是植物偏离重力方向后,淀粉体可通过其表面的蛋白携带蛋白一起沉降,并引导蛋白沿着重力方向在细胞膜上形成新的极性分布,进而调控植物的向重力性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结合,共同对生长素的运输进行调节
B.淀粉体沉降后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该调控机制整体上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植物细胞之间的协调都需要激素跨膜运输传递信息
2024-04-15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诊断检测生物试题
2 . 分蘖是禾本科等植物在近地面处发生的分枝,对产量至关重要。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株水稻多分蘖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其分蘖芽中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而生长素无显著差异。用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与外源NAA(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突变体后,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较高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导致突变性状
B.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能减少突变体的分蘖数
C.水稻的分蘖过程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D.外源NAA处理抑制了突变体分蘖芽的生长
3 . 南方梨果树的芽形成于前一年的夏秋季,此后处于休眠状态越冬,直至第二年春季才会萌发。在南方梨栽培过程中,夏季的胁迫会引起部分品种提早落叶,导致芽(包括顶芽和侧芽) 的休眠被打破,呈现秋季开花展叶的现象,不仅消耗了树体养分,而且导致翌年春天花量减少,果实减产。关于早期落叶诱导芽秋季萌发过程的调控模式图(如图),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SL为油菜素内酯,CK 为细胞分裂素,PIN1b是生长素转运蛋白。
A.芽的反季节萌发主要原因是顶端优势的解除
B.可通过外施高浓度NAA 抑制南方梨芽的萌发
C.油菜素内酯和细胞分裂素在解除芽休眠时作用相抗衡
D.早期落叶可降低芽内生长素含量,促进顶芽和侧芽休眠的解除
4 . 我国是棉花出口大国,其中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为了提高棉花产量,棉农往往会在棉花生长到一定时期进行“打顶”,促进侧枝生长。为研究打顶和三碘苯甲酸(抑制生长素的运输)对棉花侧枝生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对长势基本相同的A、B、C三组棉花进行以下处理:A组不作处理;B组打顶;C组顶芽涂抹一定浓度的三碘苯甲酸。测定侧芽生长素含量的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棉花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是由于重力作用下的极性运输
B.处理时间内打顶组生长素的变化幅度高于三碘苯甲酸处理组
C.三碘苯甲酸处理组的生长素不能从顶芽运输到侧芽
D.本实验说明棉花侧芽不能合成生长素
2024-02-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以拟南芥原生质体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IAA)、组蛋白乙酰化及R基因对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野生型(WT)和R基因突变型(rr)的原生质体分别经下表不同条件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培养材料中R基因表达量,并统计愈伤组织形成率,结果如图所示。据此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编号原生质体培养条件
WT培养基
WT培养基+合适浓度的IAA
rr培养基
rr培养基+合适浓度的IAA
WT培养基+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剂

A.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WT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
B.R基因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提高愈伤组织形成率
C.组蛋白乙酰化通过改变DNA碱基序列影响R基因表达量
D.若用IAA合成抑制剂处理WT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形成率将升高
6 . 对处于氮饥饿的玉米幼苗施加硝酸盐,首先引起根中的细胞分裂素水平迅速升高,随后通过木质部转移到茎中。植物体中高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促进茎生长,而低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促进根生长。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氮盐充足的环境中,植物优先促进根的生长以加快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B.在氮盐贫的环境中,植物促进茎的生长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
C.施用适量的生长素类似物能调节“氮盐贫瘠环境”中植物的形态结构
D.环境中的氮盐含量只影响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与分泌
7 . 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ARF蛋白可响应生长素信号,与特定基因结合并调节其表达。研究人员通过敲除或过表达ARF基因获得相应植株,检测了它们的乙烯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RF结合特定基因后直接影响其翻译过程B.生长素与乙烯对番茄果实成熟起协同作用
C.敲除ARF番茄植株果实成熟应晚于野生型D.施用生长素效果可能与过表达ARF植株相似
8 . 科学家在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中提出了化学渗透假说,其原理如图所示∶细胞膜上的H+-ATP酶使得细胞壁呈酸性,生长素在细胞壁中以分子态(IAAH)存在,而在细胞质中以离子态(IAA-)存在,在细胞的一侧存在生长素输出载体将生长素运出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生长素在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后,还能活化H+-ATP酶,加强细胞壁酸化,酸性条件会使得细胞壁松弛,进而通过膨压导致细胞伸长。

(1)IAA-进入细胞与排出细胞的方式分别为_____图中B侧为植物茎段的形态学_____(填“上端”或“下端”)。
(2)某兴趣小组欲验证是细胞壁酸化导致的细胞伸长,现有pH分别为5、7的缓冲液及其他必须实验器材,请完善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预测。
①选择_____的小麦幼苗若干,切取等长的胚芽鞘_____(填“尖端”或“伸长区”)置于蒸馏水中2小时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实验材料的长度。
结果预测∶若__________,则表明是细胞壁酸化导致的细胞伸长。
9 . 当茎端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叶片端时,叶片脱落,反之不脱落;乙烯会促进叶片脱落。为验证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制备长势和大小一致的外植体,均分为4组,分别将其基部插入培养皿的琼脂中,封严皿盖,培养并观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③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①,是因为④中NAA扩散至③
B.④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②,是因为④中乙烯浓度小于②
C.①中的叶柄脱落率小于②,是因为茎端生长素浓度①低于②
D.①中叶柄脱落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是因为①中茎端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
2022-12-15更新 | 427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者巧妙地运用长瘤的番茄幼苗研究了生长素的分布及锌对生长素的影响,取样部位及结果见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取样部位生长素含量(μg·kg-1
对照组低锌组
①茎尖12.53.3
②茎的上部3.72.5
③瘤上方的茎部4.82.9
④长瘤的茎部7.93.7
⑤瘤26.55.3
A.部位①与部位②的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差异
B.部位③含量较高的生长素会促进该部位侧芽生长
C.因部位⑤的存在,部位④生长素含量高于部位③
D.对照组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低锌组,表明锌有利于生长素合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