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据调查,人工松林的病虫害发病率高于自然林。
(1)松毛虫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松毛虫的种群密度时,由于_______________,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2)人们常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如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种方法即可)。
(3)每年输入松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松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对人工林进行管理,人工林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和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人工林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工林生态系统如此脆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5-12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一个矿区废弃地的治理过程中,甲地移栽草本植物和灌木,乙地未进行移栽,一年后两地的情况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地区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
物种数个体数
862713919.8
392811.9

A.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属于初生演替
B.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甲、乙两地的无机环境保持不变
C.甲地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结果
D.甲地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3 . 据科技日报报道,地球比20年前更绿,中国和印度贡献最大。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经林场的建设者们的设计和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2)塞罕坝的建设者的改造工程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抵抗了北方的风沙。整个变迁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塞罕坝松树的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其中①②③代表的碳元素流动形式。

A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某校生物科研小组对一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采用不同体积的样方来调查土壤中的物种数。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__。由图1判断,调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物种数的样方体积最好是___________
(2)图2中未表示出的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调查的结果会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由于某种原因使得A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减少,E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4)若图2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E每增加10kg生物量,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kg。
(5)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演替。
2019-03-21更新 | 36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铜川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摸底检测生物试题
5 . 某地山火使原有的优势物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被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该草原生态系统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C.失火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
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2019·陕西·高考模拟
6 . 今年,我国较多城市雾霾天气频发,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退耕还林”持续进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迅速展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过程经历了次生演替
B.退耕还林过程增加了物种丰富度
C.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2019-03-14更新 | 331次组卷 | 3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7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B.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的某种群,无K值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并非所有弃耕的农田最终都能演替成为森林
2019-03-14更新 | 57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铜川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摸底检测生物试题
8 . 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请回答有关问题。
(1)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来物种常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的关系。
(3)若某入侵物种能入侵森林、灌木和草本三种群落,其中入侵更易成功的是___________群落。其原因是该群落___________
(4)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在条件适宜的沙漠地区引种植物,可能会使当地动物种群的___________提高。
2019-03-07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9 .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B.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0 . 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D点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演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乔木
C.BC段该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018-05-28更新 | 42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