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研究发现,在某地人工桉树林中,乔木层桉树占绝对优势;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与桉树的密度有关:桉树密度为750株/dm2时,灌木层有17个树种,草本层物种也较丰富;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2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均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桉树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度较低,主要与光照有关
B.人工桉树林中桉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当人工桉树林中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2时,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人工桉树林被砍伐后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可影响其速度
2024-06-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2 . 为减缓温室效应,中国政府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确立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结合下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碳循环,回答有关问题:

注:A、B、C、D为不同生物;Xn、Yn,Zn代表参与相关物质的数量。
(1)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有同学认为图示生态系统中的X1应该大于而不是等于(Y1+Y2+Y3+Z4),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2024年全国两会提出“以旧换新消费升级”的重大决策,这里面蕴含的“碳减排”原理是_________(答出一点)。
(2)塞罕坝是荒原变林海的典范,增强了“碳捕集”的能力。其建设之初很不顺利,塞罕坝人潜心研究不断摸索,找到了适合当地的华北落叶松等主要树种,并大力培育兴安落叶松等其他优良树种,通过合理搭配和混交,大大提高了造林的成功率。对比塞罕坝的今昔变化,反映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
(3)“碳封存”是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重要举措,是以捕获碳并安全存储的方式来取代直接向大气中排放CO2的技术。对海洋适当增肥(向海洋中投放浮游植物所需的矿质元素,如N、P、Fe等)是利用海洋生态系统达到碳封存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实现碳封存的原因是_________
2024-05-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3 . 2023年,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秘书处在印度举行中亚迁飞路线制度框架和下一步行动沿途国家会议,会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制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就中亚迁飞路线的制度框架达成一致。动物迁徙主要依靠天体位置,光照方向,地标或地磁感应等来辨别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迁入率是影响迁徙区某候鸟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B.迁徙途中的若干个候鸟、动物种群不能组成一个群落
C.候鸟沿固定路线迁徙所依据的定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D.候鸟迁徙使群落物种的组成发生变化,属于群落演替
4 .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现在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正在好转。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源地区森林中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分层构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它们之间虽然对土壤、空间、阳光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___________(填“种间关系”),但可以因对环境资源利用错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2)草地退化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演替一般朝着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食物网越来越复杂,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进行。与草原群落相比,森林群落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
(3)我国政府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属于___________(填“就地保护”或“易地保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生态治理,曾经的毛乌素沙漠已被建设成为“塞上绿洲”。目前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0%以上,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治理后,沙漠重新成为绿洲,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沙漠治理的过程充分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塞上绿洲”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D.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
6 .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珍禽异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因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等变成黄沙遍地、禽兽罕至的荒漠。后又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又由11.4%提高到75.5%,被赞誉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和珍禽异兽的天堂”。

   

(1)塞罕坝由黄沙遍地、禽兽罕至的荒漠,变成“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和珍禽异兽的天堂”的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在塞罕坝改变初期,建设者们在引种植物时应充分调研引种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态位,调研内容包含______(答两点)方面。
(2)某生态小组调查塞罕坝蒙古黄芪种群动态的结果如图所示,其中Nt和Nt+1分别表示种群初始个体数和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个体数,虚线表示Nt=Nt+1,A点为现阶段蒙古黄芪所处位置。请结合调查结果分析,现阶段是否需要加大对蒙古黄芪的保护力度,并阐释你的理由_________
(3)为进一步调查人工引种乔木后对林下植物种类的影响,生态学家调研了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的变化,调查数据如下表:

郁闭度(%)

0

20

40

60

80

100

黄花胭脂花

15.3

13.5

10.8

7.4.

4.3

2.4

沙芦草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在其他环境条件基本类似的情况下,随着郁闭度增加,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黄花胭脂花和沙芦草有较大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
7 . 为研究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对地下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某地发生过火灾的岛屿按照面积分为大、中、小三组,面积越小的岛屿距末次火灾年限越长。请分析回答问题:
(1)岛屿不同区域常常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常呈_________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2)大、中、小三个岛屿可以代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态环境,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与迁出、__________、人类活动,等等。
(3)为了调查岛屿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通常需要采用_________的方法采集土壤小动物。对于样本中体型较大.物种数量有限的物种,用_________法统计物种丰富度。
(4)为了验证三个岛屿的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能力不同,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
2023-04-06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8 . 在中国西部地区,人们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工程。这些地区历经数十年的改造,植被覆盖度、野生动物种类显著增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沙漠治理往往种植胡杨、沙柳、梭梭树等多种生物以便形成复杂的_____,进而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从沙漠变成沙漠湿地、草原、森林,当地群落结构逐渐变得更为复杂,这种现象生态学称为_____
(2)沙漠变成绿洲,群落发生变化而形成了前后不同的群落,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
(3)随着物种增多,使该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升高,原因是生态系统中_____能力逐渐提高。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该区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
2023-03-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题
9 . 据环保学家统计,现在地球陆地面积的10%是沙淡,还有43%的陆地面积面临着荒漠化的威胁。通过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治理沙漠面积最多的国家,并为世界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治理沙漠过程中会出现群落交错区,即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如会出现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的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在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__________(填“草本”或“灌木”)植物的生存更具有优势,原因是_______。在该沙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碳元素以___________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中进行循环。在进行沙漠治理过程中,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注意__________
2023-03-07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西安市四十八中等2校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10 . 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与北方的荒漠,黄土和冻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带。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需要经历石漠化阶段→草丛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顶极群落阶段。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____。对该地区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可采取____________法。
(2)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顶极群落阶段,动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3)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居民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传统分散的小农经济效益不显著,专家建议这一地区改玉米种植为牧草种植,发展畜牧业,形成“牧草—牲畜—沼气—牧草”的循环经济模式。有同学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你是否赞同,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
2023-02-0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