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9 道试题
1 . 在广袤的海洋中,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被称为“蓝碳”,由此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蓝碳生态系统”,右图是南极海洋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__________处于中心位置,其资源被破坏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企鹅和沙丁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同时具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填2种)。
(2)南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与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的内容,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_
(3)南极光照的不足,导致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较少,这一过程中光刺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信息,说明该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2 .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鹿的数量减少对狼的数量不会有明显影响
C.图中猫头鹰占第三、第四、第五三个营养级
D.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3 .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在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
2023-04-15更新 | 48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下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乙、丙为3种鱼,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中遗漏了一个箭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能量的传递效率,藻类的能量有10%-20%被乙同化
B.在不变动各生物营养级的前提下,补充的箭头可以添加在甲和藻类之间
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
D.图中甲和乙属于不同种群,而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同一个种群
5 . 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同化的能量必然小于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
B.图中食草动物、食肉动物1和2构成一条食物链
C.当该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食肉动物的增长率可能为0
D.图中乙是分解者,流向乙的能量能被甲再利用
6 . 某种植物的种子是蚂蚁(甲)和啮齿动物(乙)的食物来源。科学家设置了3个实验区;对照区中甲和乙共存,实验1区只有甲,实验2区只有乙,实验区甲,乙的初始数量和对照区相同。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动物种类

对照区

实验1区

实验2区

甲数量

318

543

乙数量

122

144


A.甲和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乙的存在会使甲种群的K值降低
C.乙是生态系统中第三营养级的生物
D.甲和乙均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7 .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的灰狼种群在历史上曾被人为清除,导致马鹿等多种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20世纪末,公园管理者把灰狼重新引入黄石公园。研究者在马鹿被狼捕食的低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分别测量了杨树被马鹿啃食植株的比例与植株(幼苗)的平均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狼入园第4年时,低风险区杨树的现存生物量比高风险区更大
B.引狼入园第4年时,高风险区杨树的生长比低风险区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
C.图示结果体现三级消费者可间接控制生产者的数量变化
D.引狼入园后,马鹿的种群结构得到优化,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8 . 某同学学习完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后构建了如下概念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
B.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C.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D.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
9 . 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不仅要分析其组成成分,还要理清各组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组成
B.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以生产者为起点,分解者为终点
D.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10 . 营养级联是指生态系统中某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明显改变后,其他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的效应,该效应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利用小球藻、大型溞和豆娘幼虫作为实验生物,对聚乙烯微塑料(简称微塑料)引起的营养级联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如图1和图2。

(1)调查水体中小球藻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据图1可知,随着微塑料污染程度增大,对大型溞运动频率的抑制作用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先降后升”)。
(3)据图分析,在“小球藻→大型溞”体系中,微塑料污染会导致小球藻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小球藻→大型溞→豆娘幼虫”食物链中,营养级联的强度可用下列公式进行初步估算:

①据图可知微塑料污染会导致这种营养级联强度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②营养级联强度的改变可能危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