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因免疫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残疾。
(1)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______病。
(2)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其中一类细胞因子(甲类)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另一类细胞因子(乙类)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下图。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______,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______

   

(3)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ACTH,因为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______,引起严重后果。

   

(4)GC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且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研究人员为探索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RA的干预作用,做了如下研究。将体重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组进行如下处理,造模组前期处理需完成RA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前期处理完成后再分别进行后期处理。请完成实验方案(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组别前期处理前期处理后关节情况后期处理
正常对照组_____关节不肿胀注射生理盐水
造模组注射弗氏完全佐剂_____模型组:③_____
姜黄素组:④____
a.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b.注射生理盐水
c.注射姜黄素
d.关节肿胀
e.关节不肿胀
后期处理15天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两类细胞因子水平相对值。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姜黄素组______(低于/高于)模型组,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2 .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Ⅰ型)或胰岛素利用障碍(Ⅱ型)而引起的疾病。某研究团队以健康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由绿茶渣、豌豆、荞麦、黄豆等组成的复配式杂粮(BOP)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干预15d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组别处理生理指标
空腹血糖水平/
(mmol·L-1
血清胰岛素水平/
(mIU·L-1
胰岛素抵抗指数
正常大鼠+正常食物5.147.88.7
模型大鼠+正常食物18.858.349.8
模型大鼠+BOP0.855.814.3

(1)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___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___识别并结合,进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甲组相比,设置乙组的目的是___。根据表中数据推测,模型大鼠所患糖尿病类型为___
(3)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4)已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记忆力减退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有关,细胞自噬能促进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而使症状有所缓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cPKCy的调控。已知高糖条件下,蛋白激酶cPKCy能提高细胞自噬水平,血糖浓度正常时,蛋白激酶cPKCy对自噬水平无明显影响。为验证该作用机理,以小鼠等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记忆能力,连续5天测量4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结果见下图。逃避潜伏期与记忆能力呈负相关,实验中的糖尿病记忆力减退模型鼠(TD小鼠)通过注射药物STZ制备。图中a、b两条曲线所对应的实验动物分别是___(填标号)。

①正常小鼠②TD小鼠③敲除cPKCγ基因的小鼠④敲除cPKCγ基因的TD小鼠
2024-05-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3 . 氮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氮元素降落到陆地和水体的过程。研究人员在同一草原上选取物种多样性不同的样地开展实验来探究氮沉降背景下刈割(割去植物地上部分)对草原生态系统储碳功能的影响。
(1)草地生态系统中,碳输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
科研人员在同一人工草地生态系统选取多样性不同的样地开展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1。

图1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双选)。
A.草原生态系统中,碳输入生物群落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添加硝酸铵、是否进行刈割、多样性的不同(多样性程度)
C.4、5、6组中添加硝酸铵的目的是模拟氮沉降环境
D.由图可知,氮沉降会降低草原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3)据图1可知,刈割可在氮沉降背景下更明显地对抗多样性降低对生态系统储碳能力的___(正/负)效应,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___(a-f代表1-6组生态系统储碳能力的相对值,用计算式表示)。
微生物残体碳是生态系统土壤碳库中有机碳的重要组成,真菌残体碳比细菌残体碳更难降解。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氮沉降背景下,刈割对草250原植物群落和土壤真菌残体碳总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4)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和碳循环的过程,请完善氮沉降背景下刈割对草地生态系统储碳功能影响的途径①___;②___;③___;④___;⑤___(在横线上填写“增加或减弱”)。

2024-05-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生物试卷
4 . 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可由肾上腺髓质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图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贮存、释放E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膜蛋白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2)NE合成后,主要储存在囊泡中,囊泡与______融合后,释放出NE。NE可与多种受体结合,与受体1结合时,膜外Na+______,使突触后细胞兴奋;与受体2结合时,导致NE释放减少,这种调节机制为______
(3)NE释放后会被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再摄取,抗抑郁药丙米嗪可抑制该过程。丙米嗪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NE在肾上腺髓质细胞中的合成过程与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中合成过程基本相同。肾上腺髓质增生症(AMH)是一种罕见疾病,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为高血压。有研究表明,酪氨酸羟化酶(TH)在AMH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AMH大鼠模型肾上腺组织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过程

设置对照准备40只生理状态相似的正常大鼠,均分为2组。
对照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______
实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0.1%利血平1mL·kg-1·d-1,制备AMH大鼠模型。
肾上腺组织酪氨酸羟化酶
mRNA水平测定
一段时间后,利用酪氨酸羟化酶基因探针与酪氨酸羟化酶mRNA进行分子杂交检测。
______对大鼠肾上腺组织进行切片等处理,然后在切片所在溶液中加入酪氨酸羟化酶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
血清中NE含量的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检测法检测。
肾上腺髓质增生程度的检测至少取3个肾上腺切面,测量并计算肾上腺髓质百分数。[肾上腺髓质百分数=髓质切面厚度/(皮质切面厚度+髓质切面厚度)×100%]

(5)上述实验,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mRNA相对含量

TH相对含量

NE相对含量

肾上腺髓质百分数

对照组

0.21

0.14

1.61

21.76

实验组

0.52

0.32

4.80

32.88

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肾上腺髓质增生症的分子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马体和前额叶是大脑皮层的两个不同区域。为探究两者如何参与注意力的集中,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图1所示)以判断小鼠注意力是否集中。小鼠面前设置五盏灯,随机亮起一盏,若小鼠在规定时间内触碰该灯对应按钮,可获得食物;若小鼠触碰其他灯的按钮,或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触碰按钮,均不能获得食物。小鼠识别灯光信号并在规定时间内触碰正确按钮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现。
(1)小鼠经训练后可熟练使用该装置获取食物,这一学习过程属于___反射,构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
(2)研究者将微电极分别植入小鼠的前额叶及海马体中检测神经元膜电位变化频率(图2所示),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小鼠反应是否关注到灯光信号是否在规定时间触碰按钮前额叶神经元膜电位海马体神经元膜电位
正确膜电位变化频率一致
错误膜电位变化频率不一致
错误膜电位变化频率不一致
小鼠在该装置中看到灯光时,前额叶的神经元兴奋,其膜电位变化为___。该实验结果推测小鼠注意力集中需要前额叶神经元和海马体神经元膜电位变化频率一致。
(3)EB4是前额叶和海马体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与小鼠注意力集中有关。
①研究者在实验组中将含EB4抑制剂的DMSO溶液分别注射到小鼠的海马体及前额叶,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两个脑区神经元膜电位变化频率的一致性,结果如图3和图4。

对照组的处理为在海马体和前额叶分别注射___。比较图3和图4结果,说明___
②海马体和前额叶的神经元通过中间神经元联系,大脑中神经调节蛋白N1促进神经元发育,其与EB4结合可调控海马体中神经元末梢释放γ-氨基丁酸(GABA,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研究者在海马体注射EB4抑制剂后,检测GABA作用的中间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频率,结果如图5。

据图5可知,注射EB4抑制剂后,GABA作用的神经元兴奋性升高,依据是___。据此推测,N1与EB4结合___GABA的释放,进而调节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
2024-05-1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
6 . 请回答下列问题。
I、
(1)人在吃辣时,会出现面部发红、出汗增多、身体发热等现象。其调节过程如下:相应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位于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促进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代谢加快、产热增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Ⅱ、高血压被称为“慢病之王”,是中风、心梗、心衰竭及外周动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下图为肾性高血压发生的部分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

(2)图中外周血管收缩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_
(3)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排出,保留体内的水分。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及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的作用。醛固酮分泌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中K⁺浓度、Na⁺浓度等的影响。结合上图及以上资料,可知在临床上,高血压病的治疗________(能/不能)注射抗利尿激素。若高血压患者过量服用降压药缬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后,会出现高血钾的症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部分高血压患者在服用缬沙坦后,血压仍不能有效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是肾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了肾交感神经可以通过途径2升高血压。
实验动物;制备能在肾交感神经特异性表达膜通道蛋白ChR2的转基因老鼠,当蓝色激光照射ChR2时,该膜离子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根据实验目的和结果完善实验设计(填“+”或“﹣”)。
实验分组蓝色激光持续照射实验小鼠肾交感神经实验小鼠注射缬沙坦实验结果
A
B+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注:“+”表示进行操作,“﹣”表示不进行操作
2024-03-28更新 | 29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生物试卷
7 . 糖皮质激素(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正常生理条件下,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水平很稳定。应激和炎症标志物可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调控肾上腺皮质分泌GC,在应激反应中GC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释放、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等途径,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调控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下丘脑分泌的CRH增多,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___的一部分。CRH只作用于垂体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应激状态下导致GC分泌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调节。
(2)器官移植时,可使用适量GC以提高成功率,其原理是___________
(3)图2表示除HPA轴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免疫调节机制:“脑—脾神经轴”,研究发现,去除脾神经的小鼠在接种新冠疫苗后,浆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结合图2分析,促进B细胞活化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为了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的脾神经对新冠疫苗抗体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设计了相关手术方法进行如下表的实验,请根据题意完成以下表格。
简要操作步骤实验步骤的目的
将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每组10只,测定①____________,并计算各组平均值实验动物选择及处理
实验组小鼠手术切除脾神经实验组处理
对照组小鼠②____________对照组处理
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适量的同种新冠疫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控制无关变量
实验组小鼠的相对抗体水平③____________(填>或<)对照组结果检测及预期
2024-01-28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8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请根据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1分析,血糖浓度升高时,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受到葡萄糖和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两种信号分子的调节,增加胰岛素分泌。体内胰岛素水平上升,一方面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________,使血糖浓度降低。
(2)Ⅱ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受体受损(或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或胰岛素的结构异常)等原因使胰岛素功效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血糖水平居高不下,导致胰岛素分泌量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这种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
(3)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血糖调节因子(FGF1)能降低血糖,并利用胰岛素抵抗模型鼠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治疗Ⅱ型糖尿病提供新思路。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2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
9 . 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属于国家管控类药品)具有镇痛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MOPR是阿片类药物的受体)。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引起MOPR蛋白磷酸化,导致MOPR脱敏,进而造成药物耐受。

      

(1)正常情况下,突触前神经元兴奋,cAMP浓度增加。胞内cAMP的作用是促进___,神经递质通过这种方式释放的意义是有利于___,提高兴奋传递的效率。
(2)据图1可知,阿片类药物主要成分与MOPR结合后,使细胞内cAMP浓度___(降低/增大),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P___(减少/增多),阻断兴奋的传递,进而发挥镇痛作用。
(3)β-榄香烯是从天然中草药植物温郁金中提取获得的化学物质。为探究β-榄香烯对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若干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②吗啡(阿片类药物)组、③0.7mg/kgβ-榄香烯组、④2.8mg/kgβ-榄香烯组和⑤艾芬地尔(可改善阿片类药物的耐受)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构建骨癌痛-慢性吗啡耐受模型,其中①②注射DMSO(一种药物溶剂,不会影响对阿片的耐受),其余各组注射溶于DMSO的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0d。每天对各组大鼠进行机械撤退阈值检测(将刺激仪接触大鼠左侧足底中部,在5s内最大可追加至60g力量,观察大鼠缩爪反应并记录机械撤退阈值),结果如图2所示:并在10d时测定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细胞中cAMP和MOPR的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2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β-榄香烯可改善大鼠阿片类药物(吗啡)耐受,低剂量的β-榄香烯效果___高剂量的β-榄香烯;图3实验结果说明,β-榄香烯的作用机理是β-榄香烯可通过促进___,抑制___,改善阿片类药物(吗啡)耐受。
2024-01-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
10 . 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见下图(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分别表示________
(2)据图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____
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
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c.GLUT-4基因表达不足
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3)人饥饿时,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的因素有神经递质和____。如果下丘脑被破坏,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____(填“会”或“不会”)完全丧失。动物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____而发挥作用。
(4)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新吸收能力,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原理:____
(5)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鸢尾素(蛋白类激素)的分泌,该激素可加快脂肪细胞内葡萄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还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敏感性高低可反映出单位胰岛素作用效果的强弱)。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研究发现,青砖茶水提取物能够促进糖尿病患者分泌鸢尾素且能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果。科研人员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发现
①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a.取糖尿病模型小鼠40只,随即均分为两组,标记为甲、乙,另取正常小鼠20只为丙组(对照),并测量____
b.甲组灌胃适量的____,乙组,丙组分别灌胃____,一段时间后再次测量两组小鼠的鸢尾素含量和PI3K的含量(PI3K含量高,胰岛素作用效果好)。
②结果如下表:


鸢尾素(相对值)

PI3K(相对值)

0.578

0.586

0.396

0.343

0.735

0.785

由上表可知,甲组的____,则说明青砖茶水提取物能够促进糖尿病患者分泌鸢尾素且能降低血糖浓度。
2024-01-2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