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为提高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1)农作物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磷、钾等元素,可参与多种生命活动。其中,磷元素可用于合成_____(至少写两种)等有机物,参与光合作用。
(2)农作物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运输至籽粒中,并以淀粉形式储存,称为“籽粒灌浆”,籽粒灌浆情况直接决定农作物产量。
研究人员分别检测野生型(WT)和P基因缺失突变型( pho )水稻籽粒重量和有机物合成量,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据图1可知,相对于WT,_____;结合图2结果推测,P蛋白的作用可能是_____

   

(3)研究表明,P基因在籽粒胚乳高表达。据推测,P蛋白可能是一种磷的转运蛋白,且参与内运和外排两个过程。为进一步 确认P蛋白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完成下列实验。
①科研人员分别测定WT和pho水稻胚乳细胞中磷的含量,若pho胚乳细胞中的磷含量明显_____于WT胚乳细胞中的磷含量,则可作为P蛋白参与磷的外排过程的证据之一,且以外排作用为主。
②已知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催化胚乳细胞中葡萄糖和磷的利用,最终合成淀粉。科研人员检测WT和pho水稻胚乳细胞中AGPase的表达量和AGPase的活性,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基于俩图结果表明,pho水稻胚乳细胞中异常含量的磷既_____(填抑制或促进)AGPase的基因表达,也会_____

   

③在正常水稻籽粒灌浆时,磷和葡萄糖等被运入胚乳细胞中,用于淀粉的合成,生成淀粉的同时又会产生磷。基于上述研究分析,该过程产生的“无用”的磷需要被_____,确保AGPase能正常催化,这种机制可保证胚乳细胞持续合成淀粉。
2024-06-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2 . 4小球藻具有CO2浓缩机制(CCM),可利用细胞膜上的HCO3-蛋白(ictB)将海水中的HCO3-转运进细胞,在碳酸酐酶(CA)作用下HCO3-和H+反应生成CO2,使细胞内的CO2浓度远高于海水。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CCM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培养在海水中的小球藻分别置于低光低CO2(LL)、低光高CO2(LH)、高光低CO2(HL)、高光高CO2(HH)四种条件下培养,四组小球藻均处于最适温度。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1)通过测定色素提取液在______(选填“红光”、“蓝紫光”或“红光和蓝紫光”)下的吸光率,可计算小球藻中叶绿素的含量。
(2)据图1可知,影响海水中小球藻生长的主要因素是______。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pH达到稳定时的pH称为pH补偿点。据图2结果可知,HL组的pH补偿点______(选填“最高”或“最低”),原因是______
(3)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科学家曾经进行如下实验:向小球藻悬浮液中通入14CO214CO2同化处理不同的时间→用沸腾的酒精处理→蒸发浓缩→双向纸层析(第一次层析后,将滤纸旋转90°进行第二次层析的方法)→放射自显影。结果如下:

①据图(点样处位于图中滤纸左下角)可知,CO2被固定生成的第一种产物是______,光反应产生的______为该产物最终还原成糖类提供能量。14CO2同化5s的结果显示,PEPA、PGA和磷酸糖在______(填“垂直”或水平)方向层析时溶解度差异显著。
②本实验是通过控制______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2024-06-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八模生物试卷
3 . 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下图为血压调节部分流程,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AⅠ),继而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Ⅱ)。   

(1)图示血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图中直接导致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______。在观看比赛时,人的血压往往会升高,此时图中的X神经最可能是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2)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血容量升高的机理是______
(3)卡托普利是一种降压药,为验证其降压效果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将表格中①②③处的操作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
分组将60只小鼠均分为甲、乙、丙3组,其中甲组为血压正常
鼠,乙组为高血压模型鼠,丙组为①______
初次测定对3组小鼠称量体重,并测量3组小鼠的②______
实验处理对甲组和乙组小鼠按40mg/kg用生理盐水进行
灌胃处理,持续四周;对丙组小鼠的处理是③______
再次测量同初次测定的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血压:乙组>甲组≈丙组:AⅠ含量:丙组>乙组>甲组:AⅡ含量:乙组>甲组>丙组。
(4)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卡托普利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______的活性,进而使AⅡ含量下降,导致醛固酮分泌量降低,使血容量下降,血管______,外周阻力减少,血压下降。
2024-06-0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八模生物试卷
4 . 下图为迷走神经对胃酸分泌的调控以及垂体和肾上腺对胃酸分泌的影响示意图,A、B表示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进食时,食物分子刺激舌头的味细胞,味细胞产生的兴奋由传入神经传到______并形成味觉。多种感受器在食物的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到位于下丘脑等处的反射中枢,再由迷走神经传至胃腺细胞和胃窦G细胞,促进前者分泌胃液,后者分泌胃泌素。上述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
(2)作用于胃腺细胞的信息分子除了B之外还有_____(答出两点),迷走神经作用于胃腺细胞后使其发生_____(填“Ca2+”或“Cl-”)内流,此时胃腺细胞膜发生的信号变化为_____
(3)若B是糖皮质激素,其可使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减少,则A是_____。研究表明,当胃内幽门部的pH降至1.2~1.5时,盐酸会抑制胃窦G细胞释放胃泌素,从而减少胃的排酸量,该生理调节机制属于______。食物刺激引起胃窦G细胞释放胃泌素,从而引起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方式属于_____调节。
(4)为了验证肾上腺皮质和迷走神经对胃腺细胞分泌的影响,可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实验小鼠随机均分为四组,甲组不做任何手术处理,乙组切断联系胃的迷走神经但______,丙组切除肾上腺皮质但不切断联系胃的迷走神经,丁组_____,进食后检测胃腺细胞分泌情况,并分析比较。
2024-05-2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强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通过“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实现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并可以通过信号传递调节植物的生理活动以适应环境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利用分布在__________上的色素将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水的光解为NADPH的合成提供了__________。叶绿体中光合产物暂时以淀粉形式储存的意义是___________
(2)当光照过强时,“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可有效地将NADPH中含有的还原能输出叶绿体,再经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转换成线粒体中的__________中含有的还原能,最终在__________(场所)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3)当光照过强时,植物细胞释放到胞外的ATP(eATP)可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调节植物生理活动。为探究eATP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一定最适宜浓度的eATP溶液处理豌豆叶片,结果如图所示。

注:NADPH氧化酶是ROS产生的关键酶,活性氧(ROS)能促进植物叶肉细胞气孔的开放。
该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推测eATP调节植物光合速率的机制为:____________
2024-05-07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阶段测试生物试卷
6 . 在非人类灵长类、啮齿类等动物中,个体之间的互相梳理行为对于加强和维持社会联系、减少社交孤立至关重要。为研究该现象的产生机制做了相关实验。
(1)愉悦的触摸引起感觉神经元产生______,通过传入神经在______产生舒适感。当小鼠总在特定环境位置被抚摸时,小鼠会对该位置形成位置偏好,该应答反应被称为______反射。
(2)有研究表明,感觉神经元K可能与此应答反应有关。荧光标记K神经元,显微镜下观察野生型和K神经元缺失模型小鼠(ABL)神经元,结果如图1所示。

ABL模型鼠构建成功的依据是______
(3)为研究K神经元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检测野生型小鼠和ABL的行动轨迹来反映位置偏好,实验过程如图2。

①Ⅰ、Ⅱ处所需的实验处理分别是______。(填图下的字母)

②Ⅲ、Ⅳ处支持感觉神经元K参与位置偏好应答反应的运动轨迹分别是______。(填图下的字母)

(4)请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一个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
7 . AGPAT2基因与脂肪生成密切相关。湖羊尾部脂肪含量低,而广灵大尾羊尾部脂肪含量高。研究人员以若干只两种羊的尾部脂肪组织为材料,检测AGPAT2基因启动子区7个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基化程度的差异会导致两种羊脂肪组织中AGPAT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B.DNA甲基化直接阻碍转录过程实现了对AGPAT2基因表达的调控
C.第33和63位点上的甲基化差异可能是影响AGPAT2基因表达量的关键因素
D.两种羊中AGPAT2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其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
8 . 炎症小体是细胞内的一个关键多聚蛋白复合体,在免疫和炎症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症小体活化后可激活Caspase-1,促进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成熟与释放,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刺槐素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巨噬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免疫。
(2)白细胞介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人体主要的细胞因子。
(3)研究发现,刺槐素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1介导的IL-1β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炎症小体活化。已知脂多糖(LPS)和一种双链DNA模拟物poly可以共同诱导小鼠骨髓巨噬细胞中AIM2炎症小体的激活,现欲观察刺槐素对AIM2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请将实验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补充完整。
a.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
b.甲组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放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适宜的时间,乙组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放在____________,丙组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放在____________
c.测量三组培养基中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9 . 半个世纪前,科学家提出了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的“酸生长假说”,至今这一假说仍在不断发展。
(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___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作为___,几乎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有的生命活动。
(2)研究发现,胚芽鞘切段在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加入生长素后大约10分钟,就可观察到胚芽鞘切段快速生长。科学家提出“酸生长假说”解释这一现象,即生长素促进细胞膜上H+-ATP酶(质子泵)的活性,生长素诱导的H+外排促进细胞壁的伸展。
①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起着促进细胞___、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当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时,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表现为___
②依据“酸生长假说”,人们作出以下预测,其中与假说不相符的是___
A若用含H+的缓冲液处理细胞壁,则可能促进细胞的短期生长
B.能促进H+外排的膜蛋白复合物应该能促进生长
C.中性缓冲液不能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
③科学家用生长素诱导玉米胚芽鞘的生长,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该结果是否可作为支持“酸生长假说”的证据?请作出判断并写出论证过程。

判断结果:___(填“是”或“否”)。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
2024-01-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CO 是响应日照长度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AP2 是种子发育的调控基因。为探究CO 和 AP2在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CO缺失突变型拟南芥、AP2 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开展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析柱状图可知,拟南芥为短日照植物
B.CO表达产物能抑制拟南芥体内 AP2的表达
C.AP2的表达产物可能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生长
D.植物中光敏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丰富的叶肉细胞中
2024-01-1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