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运动异常、对物理刺激反应迟钝,常累及坐骨神经等,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糖尿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血糖浓度过高,人体中血糖的来源有____(至少答两点)。正常人在口服葡萄糖60min后,血糖浓度迅速下降,在此过程,胰岛素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胰岛素分泌的途径有:①血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②____
(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测定是外周神经病变诊断过程中一种有效指标。科研人员分别对DPN模型鼠(模型组)和健康鼠(空白对照组)的MNCV进行在体(非离体)测定(如图),测定原理为刺激电极(S1)置于左侧坐骨切迹处的坐骨神经传出部位,记录电极(S2)置于同侧踝关节坐骨神经经过部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传导时间。可推断模型组的MNCV____(填“高于”或“低于”)空白对照组的MNCV。
       
(3)临床上,常用甲钴胺治疗DPN。科研人员为探究新型药物G治疗DPN的效果,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实验处理

检测指标

实验结果

1

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

实验疗程为4周,4周后检测各组MNCV

MNCV大小:1>3>4>2

2

DPN模型组+生理盐水

3

DPN模型组+药物G

4

DPN模型组+甲钴胺

①与组别1比较,设置组别2的目的是____
②根据实验过程及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2024-03-2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
2 . 下图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管腔液(原尿液)中部分物质的吸收示意图,已知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上皮细胞不断吸收多种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质,导致细胞质浓度大于原尿液浓度,导致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吸水,其吸水方式为____,由图推断,AQP1应为____
(2)若X为氨基酸,则氨基酸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为____,判断依据是____
(3)尿液的形成是血浆中大部分物质进入肾小管腔,经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剩余的部分最终形成尿液。糖尿病患者由于肾小管腔液中葡萄糖含量过多而导致尿液过多,从渗透作用角度分析尿液增多的原因是____
(4)X运出上皮细胞的方式未知,欲判断X出胞方式,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
预期结果:____
2024-03-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B卷)
3 . 依托咪酯是一种麻醉诱导剂。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大鼠的离体神经组织为材料,检测依托咪酯对谷氨酸(兴奋性神经递质)和γ-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其中甲组仅进行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乙组同时进行钙依赖型和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均存在钙依赖型和非钙依赖型两种释放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甲组乙组
A1A2A3B1B2B3
依托咪酯浓度(μmol/L)00.4400.44
神经递质释放速率(nmol/mg·min)谷氨酸0.260.280.291.311.221.12
γ-氨基丁酸0.230.240.240.630.630.6
A.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并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C.依托咪酯能抑制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对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几乎无影响
D.在钙依赖型的递质释放途径中,依托咪酯对谷氨酸释放的抑制强于对γ-氨基丁酸
4 . I.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小麦在不同的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况,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获得了如下实验结果。已知大气中CO2的含量约为0.0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5-30℃。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措施

a

光照非常弱,CO2浓度最低(远小于0.03%)

b

适当遮荫(相当于全光照的4%),CO2浓度为0.03%

c

全光照(不遮荫),CO2浓度为0.03%

d

全光照(不遮荫),CO2浓度为1.22%

   
(1)四组中,能作为其他三组的对照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
(2)25-30℃时,限制c组小麦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农作物田间种植时,人们为了提高净光合速率,改善这一影响因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Ⅱ.夏季,小麦常受到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当光照过强,小麦叶肉细胞吸收的光能超过其需要时,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PSI、PSII是类囊体膜上的两种光合作用单位,如图所示。D1(由叶绿体内的基因psbA控制编码)蛋白是PSI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对维持PSⅡ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3)据图推测H+经ATP合成酶跨膜运输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图示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以外,小麦叶肉细胞合成ATP的场所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采用清水处理灌浆期小麦(W)为对照组、0.3mol/L水杨酸溶液处理(SA)为实验组,设置适宜温度中等强光(MTI)组、高温强光(HTI)组,测定不同条件下小麦叶绿体中D1蛋白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高温强光(HTI)导致小麦出现光抑制的主要原因是1,推测0.3mol/L水杨酸溶液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D,蛋白的相对含量缓解小麦光抑制现象。
2024-02-22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家推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序列,被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结合,结合后导致肽链延伸暂时停止;SRP 可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当SRP 与内质网上的 DP(停靠蛋白)结合时, 肽链又开始延伸,最终得到不含信号序列的正常肽链。科学家构建了体外的反应体系, 证明了该假说, 实验分组及结果见下表。 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组别

核糖体

SRP

内质网

实验结果

1

+

-

-

产生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多一段

2

+

+

-

产生的肽链有70-90个氨基酸残基(比正常肽链少)

3

+

+

+

产生的肽链和正常肽链一致

注: “+”或“-”分别代表反应体系中存在(+)或不存在 (-)该物质或结构
(1)组别1中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多的一段是:_____; 原因是:_______
(2)组别2中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少一段的原因是________
(3)由实验结果可知,内质网不仅可以解除SRP 对肽链延伸的抑制作用,还具有______功能。
2023-12-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6 . 1937年,英国植物学家希尔发现,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该反应称为希尔反应,为光反应的发现与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经过漫长的探究历程,人类进一步探明了暗反应阶段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希尔反应是指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希尔反应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
(2)卡尔文给小球藻提供¹⁴CO₂及光照,然后在光照不同时间后提取小球藻代谢产物,利用纸层析技术将代谢产物分离,并对有放射性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如表所示:

光照时间

<1s

5s

30s

14C标记的化合物

90%14C3

14C314C5、(14CH2O)

多种

试结合所学知识,构建CO2中的C元素在暗反应过程中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用箭头表示)。在稳定的光照下,光照足够时间后,叶绿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的化合物的种类将___________(填“不断增多”“不断减少”或“不变”)。
(3)研究表明,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可用于暗反应过程。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证明光反应产生的物质是直接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而不是CO2的固定过程,现有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培养的某植株,请以该植株为实验材料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
2023-12-1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痛风又名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人体内尿酸(以尿酸盐存在)生成、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有尿酸盐转运蛋白URAT1)与排泄之间的动态失衡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嘌呤在肝脏中被代谢转化为尿酸进入内环境,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其次是通过消化道排出,当人体尿酸生成过多,或通过肾脏排出尿酸出现障碍,可导致痛风。
(1)人体代谢产生的嘌呤主要来源于____等生物大分子的分解。高尿酸血症患者缺乏尿酸氧化酶,导致嘌呤分解产生尿酸无法被氧化从而使血液中尿酸含量升高,与尿酸氧化酶的形成有关的RNA有_____
(2)研究发现天然化合物F和碱性水都有降尿酸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组A和组B为正常鼠,组C~F采用组B得到的模型鼠)。

组别及处理检测指标

对照组A

模型组B

C组

D组

E组

F组

灌服生理盐水

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

灌服化合物F

饮用pH为7.0的水

饮用pH为8.2的水

饮用pH为9.3的水

血清尿酸含量(mg/dl)

1.2

6.5

3.4

6.4

4.5

3.6

URAT1相对含量

0.6

0.8

0.57

/

/

/


①据表分析与对照组A相比,模型组B的自变量是_______。根据URAT1检测结果,推测C组降低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②分析D、E和F三组的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
(3)除人和猿类外,其他哺乳动物的尿酸可在尿酸氧化酶(氧嗪酸是一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的催化下生成更容易排出体外的尿囊素。研究人员分三组(A组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实验并测定血清中的尿酸、肌酐(一种反映肾功能的代谢废物)等指标如下图。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氧嗪酸有助于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其导致大鼠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机制是_____;腺嘌呤也能导致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腺嘌呤灌胃处理使大鼠___________受损,尿酸排泄减少,从而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8 . 酶的抑制剂能与酶结合并降低酶的活性,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两种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种酶抑制剂中,图_______________所示抑制剂抑制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降低酶活性的机理相似。
(2)如图为酶促反应曲线,Km表示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Km 越大,说明酶与底物亲和力越_______________;若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图A所示抑制剂,则Vmax的变化是_________;若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图B所示抑制剂,则Km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已知某物质W为淀粉酶抑制剂,欲探究其是非竞争性抑制剂还是竞争性抑制剂,采取的实验思路大致为:取甲、乙两组试管,均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淀粉酶溶液和____________,然后向甲组加入适量的物质W而乙组不加,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若甲组反应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组,则物质W为非竞争性抑制剂;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物质W为竞争性抑制剂。
2023-01-04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鼎尖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
9 . 科学家利用啮齿类动物进行研究发现,动物的肥胖可能与动物体内的肠道菌群有关。如图为肥胖症发生机理的部分示意图,数字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肠道中微生物需要从动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说明其代谢方式为营寄生生活的____________生物;过程②③⑤表示_____________调节过程,⑥过程引起肥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饥饿素可以使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兴奋,一方面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_____________,导致肥胖。
(3)研究发现机体内的一种白细胞介素1受体1(IL1R1)缺失会导致肥胖,为验证该发现,某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肥胖模型小鼠(均含有IL1R1基因)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灌胃一定量的雷公藤红素溶液促进IL1R1基因的表达,乙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
②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给予甲、乙两组充足的食物培养一段时间,若结果为____________,说明肥胖是因IL1R1缺失导致的。
10 . 感知外界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信息,快速躲避天敌并作出最适宜的防御反应是动物生存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为探究本能恐惧内在的大脑运作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

(1)将小鼠置于如图1的装置中,用黑色圆盘在小鼠的上视野产生阴影,模拟小鼠被上空中的天敌(如老鹰)捕食的场景,阴影刺激了小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__,传至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最终诱发小鼠产生逃跑至遮蔽物中的防御行为。
(2)研究人员利用相关技术记录脑内腹侧被盖区(VTA)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发现________________,推测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诱发小鼠逃跑行为。
(3)研究人员将光敏感的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中,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刺激来调控神经元活动。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静息电位为___________________,当蓝光刺激光敏蛋白C时,会导致Na内流,使所在神经元兴奋,当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时,会导致Cl内流,使所在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应用此技术设计实验进一步证实了VTA区GABA能神经元激活是诱发小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请从A~H中选择字母填入下表,将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及相应结果补充完整。
分组实验动物实验条件实验结果
实验组一________________黄光、②________________未见逃跑行为
实验组二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B.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N的小鼠C.阴影刺激             D.无阴影刺激       E.黄光       F.蓝光       G.未见逃跑行为             H.迅速逃跑躲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