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黑腹果蝇中,野生型果蝇的眼色和翅型分别为红眼、长翅,为探究黑腹果蝇中偶尔出现的紫眼、卷翅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以紫眼卷翅果蝇(甲)、红眼卷翅果蝇(乙)、纯合野生型果蝇三种品系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他们让甲和纯合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1所示。已知黑腹果蝇眼色和翅型的遗传均与性别无关;卷翅是野生型果蝇发生单个基因突变的结果,控制翅型和眼色的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黑腹果蝇中,眼色和翅型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图1中,亲本紫眼卷翅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利用图中亲本和F1探究控制眼色和翅型的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时,可让表现型为____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自繁),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2)研究人员发现,甲品系在自繁过程中,其翅型始终为卷翅,不出现长翅。研究表明,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卷翅基因与果蝇的存活力有关,卷翅基因对于果蝇的存活力来说是____(填“隐性”或“显性”)致死基因,导致甲品系在自繁的过程中,某些个体不能存活;二是卷翅基因所在染色体对应的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存在一个隐性致死基因e,如图2所示。请依据上述两个原因,在下列方框中画出甲品系在自繁过程中,不能存活的个体的基因分布情况。这表明甲品系是一个平衡致死系,该平衡致死系的特点是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乙品系也存在(2)中的致死原因,但甲品系的隐性致死基因e与乙品系的相应隐性致死基因位置关系未知。为探究甲、乙品系中的隐性致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否相同,研究人员让甲品系和乙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果蝇的翅型表现。若后代果蝇的翅型表现为____,则两个品系的隐性致死基因处于同一位置上;若后代果蝇的翅型表现为____,则两个品系的隐性致死基因处于不同位置上。
2 .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受A/a、B/b两对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开白花,其余基因型个体都开紫花。现有三株开紫花的植株(编号为甲、乙、丙),为了确定它们的基因型,让它们分别与白花植株杂交,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F1的花色
甲×白花植株紫花:白花=1:1
乙×白花植株紫花:白花=3:1
丙×白花植株全开紫花
(1)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如果让乙植株进行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2)让I组的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其中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
(3)丙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丙的基因型,可让Ⅲ组的F1自交,若F2中白花植株占1/16,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若F2中紫花:白花=______,则丙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若F2中紫花:白花=3:1,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
(4)若要利用植株甲、乙、丙为实验材料,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来验证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
3 . 血糖、血脂、血压是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研究者研制了一种“智能”胰岛素(IA),并对其展开了一系列实验,以期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为评估IA调节血糖水平的效果,研究人员给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均分别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和IA,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与胰岛素相比,IA对血糖水平的调节更具优势。得出该结论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证实:血液中LDL(一种脂蛋白:由富含胆固醇脂、甘油三酯的疏水性内核和由蛋白质、磷脂、胆固醇等组成的外壳构成的球状微粒)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呈正相关。目前,临床上首选他汀类药物降血脂,他汀类药物可同时促进LDL受体(LDLR)和PCSK9蛋白的合成,而PCSK9蛋白升高则有阻碍他汀类药物进一步降低患者体内LDL含量的作用。请根据题意及图2分析,他汀类药物降血脂作用有一定局限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

4 . 研究者以小鼠为材料研究动物脑中VMN区域与血糖调节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正常小鼠VMN区神经元中转入特定的基因(此类小鼠称为D鼠),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会被光激活,进而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使氯离子流入细胞内。当向D鼠VMN区神经元照光后,VMN区神经元_____(填“不兴奋”或“兴奋”),原因是_____
(2)脑细胞中储存的糖极少,脑细胞的活动几乎全部依赖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供能。研究者发现VMN区神经元参与低血糖条件下血糖含量的恢复。结合神经调节的特点,分析说明VMN区神经元参与血糖调节的意义是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VMN区神经元对血糖含量的影响,研究者向正常小鼠VMN区神经元中转入另一基因(此类小鼠称为S鼠),其指导合成的蛋白可被光激活使得此区神经元产生兴奋。现以S鼠为实验材料,验证正常血糖浓度下,若VMN区神经元兴奋,则机体血糖含量会升高这一推测。
①实验方案:实验前,先测定两组S鼠的血糖初始值,对照组用胰岛素处理后得到的低血糖S鼠,适宜的光照射VMN区神经元一段时间;实验组用血糖含量正常的S鼠,适宜的光照射VMN区神经元一段时间;定时检测两组鼠的血糖含量。
该实验方案中存在两个不恰当之处,应改为_____
②支持推测的结果是_____
(4)实验表明,电刺激健康小鼠支配胰岛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分析出现上述作用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
(5)由以上可知,VMN区神经元参与血糖调节,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该过程属于_____调节。
2024-04-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5-氨基乙酰丙酸(ALA)是包括叶绿素在内的多种卟啉化合物进行生物合成的关键前体物质。研究人员欲探究外施 ALA 对萝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萝卜幼苗均分为三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 ALA 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光合作用指标,部分结果如图1、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萝卜幼苗施用 ALA一段时间后,可用____提取基部叶片中的光合色素。通过测量色素提取液对____(填“红光”或“蓝紫光”)的吸收百分比,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不选用上述另一种颜色光的理由是____
(2)本实验中,萝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是____,施用 ALA 对萝卜____(填“基部”“中部”或“顶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最不显著。施用 ALA会提高萝卜基部叶片的光合速率,根据图1分析,判断依据是____
(3)研究表明,在弱光条件下,用10mg/L ALA 浇灌萝卜幼苗根系,萝卜幼苗的抗寒性增强。有人认为,萝卜幼苗抗寒性的增强不是由弱光条件培养引起的,而是由 ALA 浇灌根系引起的。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上述结论,请以萝卜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为检测指标(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越高,则抗寒性越强),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
2024-04-08更新 | 28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6 . 玉米和豌豆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和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共同优点有____(答出两点)。
(2)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要在花蕾期对____进行去雄,去雄目的是____
(3)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均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为显性性状,玉米的宽叶和窄叶也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宽叶为显性性状。现有某间行种植高茎和矮茎植株的豌豆地和间行种植宽叶和窄叶植株的玉米地,已知这些豌豆植株和玉米植株均为纯合子。自然状态下,收获全部矮茎豌豆植株的种子并种植下去,发育成熟豌豆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收获全部窄叶玉米植株的种子并种植下去,发育成熟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4)豌豆花的红色和白色的遗传是受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已知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现有一红花植株,欲探究其基因型,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
2024-04-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春期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7 . 图1表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调节示意图,胰岛素能引发Akt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的Akt可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向细胞膜上转移。Akt磷酸化受阻是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过程中,除图中所示受体外,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还有______的受体。若某种物质能促使胰岛B细胞膜上的K+通道打开,胰岛素的分泌将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2)已知某种药物能降低血糖,为了验证该药物是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调节血糖,可以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并检测______水平和胰岛素含量。
(3)高脂饮食会引起血糖升高并引发肥胖。科研人员发现高脂饮食条件下血浆中F蛋白含量会增加,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①以野生型小鼠(WT)和F蛋白合成基因敲除小鼠(KO)为材料,给予不同饮食,一段时间内检测皮下脂肪含量,结果如图2。推测F蛋白能______
②为研究高脂饮食条件下F蛋白通过皮下脂肪影响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调节血糖的机制,对高脂饮食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小鼠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皮下脂肪移植手术,禁食6h后,输注等量葡萄糖,之后同时输注等量胰岛素和不等量的葡萄糖,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计算一段时间内葡萄糖输注速率,以反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据表中结果可知F蛋白增加了胰岛素敏感性,则表中A、B、C、D处的数据的由大到小应为______(用“>”排序,有相近或相等的用“=”)。


供体小鼠

受体小鼠

葡萄糖输注速率(mg·kg-1·min-1

皮下脂肪AKT蛋白含量

注射胰岛素后皮下脂肪pAKT含量

组1

WT

KO

A

+++

+

组2

KO

KO

B

+++

组3

WT假手术

C

+++

++

组4

KO假手术

D

+++

注:“+”越多代表含量越高;pAKT是磷酸化的AKT蛋白。
③综合题中信息,推测F蛋白对血糖调节的机制:___________
8 . 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蒸青绿茶,含有大量的儿茶素。儿茶素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抗氧化剂,通过中和或防止由氧自由基(ROS)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来发挥抗衰老的作用。为验证以上观点的准确性,某研究员以秀丽隐杆线虫为实验材料,将其随机分为4组,利用BHA(常用的抗氧化剂)和EGCG(一种儿茶素)进行相关实验,定期检测秀丽隐杆线虫的生存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细胞膜的蛋白质,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导致细胞衰老
B.实验对照组培养在不含BHA和EGCG的培养基中
C.实验自变量是处理时间和培养基中添加的物质,因变量是秀丽隐杆线虫的生存率
D.据图推测,EGCG不是通过抗氧化的方式来发挥抗衰老的作用
9 . 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2021年科学家揭示了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增强抗炎反应,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细菌脂多糖可引起炎症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____(填“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请写出该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____
(2)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____,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释。
(3)科学家用健康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确实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
实验设计思路如下:
①选取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为A、B两组,A组小鼠____,B组小鼠不做处理;
②对两组小鼠用____
③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足三里位置,观察两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
实验预期结果:B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显著____(填“强于”或“弱于”)A组。
10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为证明大黄酸有降血糖并保护肾脏的作用,研究人员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连续给药12周后,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STZ是一种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二甲双胍可以降血糖并保护肾脏。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剂量/(mg·kg-1大鼠数量/只肾小球损伤指数
正常组-122.18
模型组-128.56
二甲双胍组300124.69
大黄酸高剂量组150124.27
大黄酸低剂量组75126.34

(1)研究发现,胰岛素不能持续发挥作用,原因是___
(2)据题分析,研究人员构建糖尿病模型大鼠的方法为___;该实验共需构建___只糖尿病模型大鼠。
(3)上述实验中的对照组有___。为达到实验目的,该实验还需要增加___的检测。
(4)研究发现大黄酸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肾脏PI3K-Akt-FoxO1信号传导通路(如下图所示)有关,该信号传导通路是胰岛素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其中FoxO1是一种有利于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蛋白质。

检测模型组与大黄酸处理组PI3K、Akt、FoxO1的表达量,若实验结果显示___,则表明大黄酸通过影响PI3K、Akt、FoxO1的表达量来干预肾脏PI3K—Akt—FoxO1信号传导通路,降低血糖,保护肾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