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植物响应逆境时,DNA甲基化修饰会出现变化,进而增加植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DNA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分别需要DNA 甲基化转移酶和DNA 去甲基化酶的作用。研究人员研究了拟南芥Col—0植株通过调控AtACO3 基因的 DNA 甲基化来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met1 基因和cmt3 基因均控制DNA 甲基化转移酶的合成,m et1 组和cmt3 组均为 DNA 甲基化转移酶突变体组。ros1(单突变体)组和rdd(三突变体)组为 DNA 去甲基化酶功能缺失突变体组,Cold 为低温处理。
(1)正常培养的拟南芥Col—0植株中AtACO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作为________。根据图1可知,m et1 、cmt3 基因均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AtACO3 基因的表达。
(2)图2实验中,低温处理后AtACO3 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低温处理的rosl 和rdd 突变拟南芥中AtACO3基因表达的增加被部分________,说明低温条件下,________酶参与调控AtACO3 基因表达,进而响应低温胁迫。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正常培养条件下,拟南芥rdd 突变体中AtACO3 基因表达水平较正常培养拟南芥Col—0植株的________
(4)DNA甲基化常发生于DNA的CG序列密集区,发生甲基化后的 DNA 片段可以与甲基化 DNA 结合蛋白相结合。推测甲基化程度影响AtACO3 基因表达的机制是________
2 . 家蚕中,血液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幼蚕皮斑普通斑(Q)对素白斑(q)为显性。让纯合普通斑黄血蚕与素白斑白血蚕交配得F1,并进行以下杂交实验。
杂交1:F1(♀)×素白斑白血(♂)→F2普通斑黄血:素白斑白血=1:1;
杂交2:F1(♂)×素白斑白血(♀)→F2普通斑黄血:普通斑白血:素白斑黄血:素白斑白血=4:1:1:4。
以上杂交子代中每种表型的雌雄蚕数量相当。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1与杂交2互为___实验。F1的基因型及表型分别为______
(2)根据杂交1、2的结果推测,F1形成配子时,___(填“雌蚕”或“雄蚕”)在___(填具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若上述推测成立,且发生互换的概率相同,则F1(♀)与F1(♂)进行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
(3)油蚕是正常家蚕的隐性突变体,目前已发现40多种油蚕突变体。中国油蚕(ococ)和第2h斑油蚕(ohm2ohm2)具有显著区别,已确定ohm2基因位于第20号染色体上,且oc基因不是ohm2基因的等位基因。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实验,探究oc基因是否也位于第20号染色体上,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
3 . A蛋白是某种激素合成的关键酶。为鉴定该激素合成的部位及生理作用,科研团队利用无缝克隆技术将A蛋白结合蛋白基因(P基因)与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基因)融合,构建A蛋白检测探针,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拟南芥进行实验。相关原理、过程及质粒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注:①bar为抗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基因;Tet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②F1、F2、R1、R2为引物③BamH I、Sma I、Bcl I为限制酶
(1)无缝克隆时所需的酶除T5核酸外切酶外还有__________。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GUS-P融合基因的关键是R2引物5'端序列与_________互补。
(2)利用双酶切法将融合基因插入Ti质粒,选用的限制酶为__________。扩增融合基因所需的引物R1和F2应选用下列引物组合为________
①5'-…CTTGGATGAT-3'②5'-…TAAGTTGTCT-3'③5'-…ATTCAACAGA-3'       ④5'-…TCTGTTGAAT-3'
(3)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融合基因导入农杆菌、拟南芥细胞的过程中,需要筛选两次,这两次筛选分别是_________
(4)葡萄糖苷酸酶可以水解X-Gluc呈蓝色,将转基因拟南芥置于不同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分离不同部位的组织分别加入X-Gluc进行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部位
完全培养液蓝色浅蓝浅蓝
缺磷培养液深蓝蓝色浅蓝
分析表明,该激素最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
4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患者表现为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出现情感及语言障碍。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的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内的神经递质一谷氨酸从突触小体释放到突触间隙,共通过了________层生物膜,经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膜电位变化,实现了________的转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如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图中的Ⅰ~Ⅲ表示生理过程。图示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____(填对应的序号)

①谷氨酸的释放
②Ca2+与N受体结合进入海马细胞
③A受体的磷酸化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完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预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4)为验证T段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可以取等量的正常小鼠和T段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小鼠,用HFS处理这两组小鼠的______(填部位名称)。一段时间后,再次施加单次强刺激,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的_________
2024-04-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卷(五)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感知外界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信息,快速躲避天敌并作出最适宜的防御反应是动物生存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为探究本能恐惧内在的大脑运作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
(1)将小鼠置于如下图1的装置中,用黑色圆盘在小鼠的上视野产生阴影模拟小鼠被上空中的天敌(如老鹰)捕食的场景,阴影刺激了小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__________传至末梢并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最终诱发小鼠产生逃跑至遮蔽物中的防御行为,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利用相关技术记录脑内腹侧被盖医(VTA)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程度(结果如图2),推测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诱发小鼠逃跑行为,做出该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光敏感的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中,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刺激来调控神经元活动。当蓝光刺激光敏蛋白C时,会导致Na+内流使所存神经元兴奋,当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时,会导致Cl-内流使所在神经元_________。应用此技术设计实验进一步证实了VTA区GABA能神经元激活是诱发小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请从A~H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表,将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及相应结果补充完整(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分组实验动物实验条件实验结果
实验组一_________黄光、②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二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A.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B.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N的小鼠
C.阴影刺激                    D.无阴影刺激                    E.黄光
F.蓝光                           G.未见逃跑行为                    H.迅速逃跑躲避
2024-04-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6 . 为研究光调控下CO2浓度对藻类的影响,科研人员以三角褐指藻(单细胞真核藻类)为实验材料进行模拟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LC、MC、HC为不同的CO2浓度;Rubisco为固定CO2的酶)。请据图分析作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CO2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LC和MC两种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的净光合速率在低光照强度与高光照强度时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推测,高光照强度下三角褐指藻的Rubisco活性高于低光照强度的原因可能是ATP促进了Rubisco的活化。请设计实验验证这一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2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高三下学期一模理综试卷-高中生物
7 . 某研究所欲探究饲喂不同水平精料对山羊脂肪合成的影响,选取36只体重相近且健康的努比亚山羊,将它们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低水平精料(L组)、中水平精料(M组)和高水平精料(H组)的全混合日粮,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脂肪酸合成中所需两种酶ACOX1(酰基辅酶A氧化酶1)、CPT1A(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的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ACOX1表达量CPT1A表达量
L组M组H组L组M组H组
肝脏3.333.492.660.810.670.71
瘤胃2.671.112.830.510.050.19
十二指肠1.010.691.030.120.400.14
空肠1.591.050.820.260.290.31
(1)控制这两种酶合成的基因与mRNA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基因的碱基数与mRNA的碱基数之比往往大于2:1,原因是______。这两种酶合成的过程中还需要tRNA和rRNA的参与,rRNA的作用是_______;1种氨基酸可被1种或几种tRNA识别并转运的原因是_______
(2)该实验是否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若需要,请写出空白对照组饲喂情况;若不需要,请说明理由。_______
(3)通过该实验可知,能提高山羊瘤胃中ACOX1与CPT1A表达量的饲喂条件是_______
2023-12-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理综生物试题
8 . 高脂饮食是胰岛素抵抗的诱发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人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GSK-3β是肝糖代谢的关键酶。为研究 GSK-3β在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构建模型小鼠进行相关实验。实验分为3组,分别为A 组(普通小鼠组)、B组(GSK-3β基因敲除小鼠组)、C组(GSK-3β基因过度表达小鼠组)。将每组中的半数进行普通食物饲喂(分别记为 A1 组、B1 组、C1 组),半数进行高脂饮食饲喂(分别记为 A2组、B2组、C2组)。一定时间后,测得各组小鼠的空腹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结果如下:

组别

空腹血糖含量/(mmol·L¹)

空腹胰岛素含量/(mIU·L¹)

A1

4.06

10.0

B1

4.10

9.03

C1

4.13

10.01

A2

5.63

21.02

B2

5.03

15.01

C2

6.32

35.1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激素,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胰岛素能够促进____________,同时还能抑制______,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2)B1、B2 两组进行对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结果表明,GSK-3β在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的过程中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胰岛素抵抗产生的效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类似。
(3)长时间严重胰岛素抵抗情况下,胰岛素分泌量会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结果,请提供一个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27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下图表示胃癌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胃癌细胞的凋亡率和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率。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蜂毒腺细胞合成蜂毒素需要核糖体,不需要线粒体
B.癌细胞无限增殖时其细胞周期较正常细胞明显缩短
C.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增强
D.蜂毒素通过促进Bax蛋白产生和抑制Bel-2蛋白产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2023-10-21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我国科研人员对蓝光和赤霉素在调节植物发育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1)光不仅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来源,同时作为___,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2)在拟南芥中,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用赤霉素处理野生型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后,用蓝光照射分别检测R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1。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被蓝光激活的蓝光受体对赤霉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用药物阻断野生型拟南芥的内源赤霉素合成,然后分三组进行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将各组拟南芥的细胞裂解,在裂解液中加入表面结合了蓝光受体抗体的微型磁珠。与裂解液充分孵育后收集磁珠,分离磁珠上的各种蛋白,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其中的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处理及结果如图2。


①据图分析,蓝光受体在____条件下才能与赤霉素受体结合。
②请判断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的结合是否依赖赤霉素,并阐述判断依据_____
2023-07-2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