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科学家发现EV表面的糖蛋白EV-GP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的主要有效抗原,其上分布有多个抗体的结合位点。通过对多年前感染过EV并已康复的患者的血液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的两种抗体甲和乙均能和EV-GP进行特异性结合。为探究抗体甲、乙和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具体的实验设计方案为:实验组依次加入未标记抗体甲、荧光标记抗体乙;对照组①依次加入未标记的无关抗体、荧光标记抗体X;对照组②依次加入未标记抗体Y、荧光标记抗体Z。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①中加入的抗体X、对照组②中加入的抗体Y和Z都是抗体乙
B.实验中EV-GP与抗体甲、乙结合形成的复合体丧失了与其他抗体结合的能力
C.若抗体甲、乙与EV-GP结合位点相同,则实验组测定的荧光强度低于对照组①
D.若抗体甲、乙与EV-GP结合位点不同,则实验组测定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②
2024-05-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五)生物学试题
2 . 资料一:神经干由许多粗细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阈值)不同。将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表面作记录,则所观察到的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有所不同。前者是神经干内许多神经纤维活动的总和,称之为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资料二:将蛙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分别放入任氏液(类似组织液)和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浸泡后,置于神经标本屏蔽盒内,每隔5min给予一次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记录动作电位,连续观察60min。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单个的神经纤维相比,以强度由小到大的电刺激作用于神经干,可推测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化情况是___。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___
(2)本实验中,对照组用任氏液浸泡的目的是___。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及数据是可靠的,判断依据是,对照组神经干在实验条件下连续刺激1h,仍可出现动作电位且其幅值___
(3)在刺激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10%葡萄糖能引起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幅度升高,可能是由于___,使复合动作电位增大(答出一点即可)。
(4)相同实验条件下,用20%、40%葡萄糖浸泡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影响机理可能是:由于20%、40%葡萄糖是高渗溶液,使___,因而使轴突内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而这种变化一方面使能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___,另一方面又会使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___
3 . 以坐骨神经-腓肠肌为材料,某研究小组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mV,兴奋时动作电位达+30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组2:__________
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以一个坐标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简要解释组3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方式属于___________。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24Na+外流量___________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
___________神经。
④刺激腓肠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神经纤维上测得膜电位的变化。坐骨神经是由有许多神经纤维经结缔组织包裹而成,刺激神经某一点,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腓肠肌收缩的力度也相应增大,原因是____________
4 . 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会改变种间关系并影响植物入侵的最终结果。科研工作者对入侵植物豚草和本地植物鬼针草施加不同浓度的酸雨模拟溶液探索酸雨对植物入侵的影响。
(1)研究者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混栽实验,施加不同浓度的模拟溶液(pH=3、4、5、7),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植株在生长季结束时的株高。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
(2)单栽组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类豚草株高(cm)鬼针草株高(cm)
pH34573457
株高70.673.580.585.751.652.365.670.4
分析数据可知,_________(填豚草或鬼针草)对高浓度酸雨的耐受能力更强。
(3)混栽实验结果采用相对邻株效应指数(RNE)衡量该植物受到的生存压力,RNE越高意味着生存压力越大,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结果分析,在_________的条件下,鬼针草的生存压力最大。
(4)综合以上研究,分析豚草在酸雨严重的地区更易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___
2024-01-1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可见光会刺激叶片的气孔开放,在此过程中,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并进一步转化为苹果酸进入液泡,据此推测:光照介导细胞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水分进入细胞,促进气孔开度的增加。研究人员分别用拟南芥 BAM1 突变体和 BAM2突变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由________(填“BAM1”或“BAM2”)基因控制合成的淀粉酶是保卫细胞中催化淀粉水解的主要酶,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光质对气孔的开放程度有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强度光照下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气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

据图2分析,相同强度红光或蓝光照射下,单位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更多的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在光下可进行光合作用。研究者用野生型和蓝光受体突变型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照射蓝光后,检测保卫细胞淀粉粒面积,结果如图3所示。

检测发现,突变体植物光合速率低于野生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蓝光介导淀粉水解的信号通路,在正常光照下对植物进行了下列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①H泵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在原有的光照信号下无法有效动员分解保卫细胞中的淀粉
②对野生型个体施用适宜浓度的H泵化学激活剂 Fc,淀粉粒消失加快,气孔开度更大
③对BAM1 突变型施用适宜浓度的 H泵化学激活剂 Fc,淀粉粒降解速度与突变型无差异
④对 BAM1突变型保卫细胞显微注射苹果酸溶液无法激活淀粉酶但可以造成气孔开度增大
其中,支持“蓝光信号通过激活 H泵提高胞内 pH 进而增强淀粉酶 BAM1 的活性”这一观点的组别包括__________(编号选填)。
6 . 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部分机理。请分析回答与胰岛素和糖尿病的相关问题:

(1)血糖平衡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_____。由图分析,正常机体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调节血糖的过程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为_________关系。
(2)人体组织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有多种类型(包括G1、G2、G3、G4等),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存在脂肪细胞膜上,推测_____类型受体与葡萄糖的亲和力大,原因是_____
(3)胰岛素分泌量可通过抽血检测,原因是_____。糖尿病患者1(产生抗体①),患者2(产生抗体②)和正常人胰岛素分泌量的关系是______
(4)与胰岛素治疗相比,胰岛移植能起到稳定血糖、避免低血糖发作的作用,但在胰岛(外周主要为胰岛A细胞,内部主要为胰岛B细胞)分离时,容易造成外周细胞的损伤或丢失。为研究胰岛A细胞缺失对移植胰岛功能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分离纯化的胰岛B细胞在培养液中只能短期存活,而与胰岛A细胞混合培养时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有人提出,该现象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引起的,试简要写出验证该假设的实验思路:______
2023-11-22更新 | 4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尾悬吊(后肢悬空)的大鼠常被用作骨骼肌萎缩研究的实验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甲组不悬吊;乙组悬吊;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4周后结果显示:与甲组相比,乙组大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重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等肌萎缩症状;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
B.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
C.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经反射弧调控骨骼肌收缩
D.长期卧床病人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
2023-10-07更新 | 4880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8 . 土壤酶活性可反映土壤中各生物化学过程的动向和强度,某研究所研究了不同沼液含量对花生的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中脱氢酶和脲酶(一种能催化尿素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的酶)的活性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CK表示施一定量不加沼液的清水,BS15、BS30、BS45和BS100表示施分别含沼液15%、30%、45%和100%的等量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符合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2)脲酶可衡量土壤质量,脱氢酶是胞内氧化还原酶,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氧化能力的指标。由图可知,能提高土壤质量且微生物氧化能力高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沼液pH高于土壤pH,绝大多数土壤微生物适宜在中性环境中生存繁殖,据此分析花生开花期时BS100组脲酶活性低于BS45组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欲设计实验探究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请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材料:脲酶提取液,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其他需要的材料)。
9 . 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多时,过剩的光能会对光反应阶段的PSⅡ复合体(PSⅡ)造成损伤,使PSⅡ活性降低,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细胞可通过非光化学淬灭(NPQ)将过剩的光能耗散,减少多余光能对PSⅡ的损伤。已知拟南芥的H蛋白有2个功能:①修复损伤的PSⅡ;②参与NPQ的调节。科研人员以拟南芥的野生型和H基因缺失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强光照射时对野生型和突变体光照的强度相同,且强光对二者的PSⅡ均造成了损伤。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答出2个因素即可)。
(2)根据本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出强光照射下突变体与野生型的PSⅡ活性强弱,理由是__________
(3)据图分析,与野生型相比,强光照射下突变体中流向光合作用的能量__________(填“多”或“少”)。若测得突变体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根据本实验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
2023-06-21更新 | 8652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肠道菌群能通过菌体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对人脑产生影响,人脑也能通过调节影响肠道菌群,部分机制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Ⅰ摄取肠道菌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________,然后传递给细胞Ⅱ________(填名称),细胞Ⅱ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细胞Ⅲ结合,同时分泌细胞因子。
(2)细胞因子含量上升,促进下丘脑分泌物质a。物质a是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最终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3)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可刺激肠嗜铬细胞分泌5-HT,5-HT与迷走神经元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迷走神经产生兴奋,信号沿着外周神经传递到脑,进而产生呕吐反射,同时兴奋传递到________产生痛觉。呕吐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
(4)研究表明,长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情况越严重的大鼠对糖水的偏好度越低,明暗箱实验中停留在明箱的时间越短。药物X能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治疗抑郁症。L-茶氨酸能改善情绪,治疗抑郁症。科研人员探究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氨酸是否是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来治疗大鼠的抑郁症,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全下表:
实验步骤的目的

实验步骤的要点

动物分组将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7天后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A)、模型组(B)、________(C)、茶氨酸组(D)
制作抑郁症模型鼠实验中除A组以外,其他各组大鼠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制作抑郁症模型鼠
实验处理A组和B组________,C组每日用一定浓度的药物X溶液10mL灌胃,D组每日用10mL L-茶氨酸溶液灌胃,连续灌胃28天
指标测定先对各组大鼠进行实验________并观察,再解剖并检测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