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用和、差角的正切公式化简、求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数学家僧一行应用“九服晷影算法”在《大衍历》中建立了晷影长l与太阳天顶距的对应数表,这是世界数学史上较早的一张正切函数表,根据三角学知识可知,晷影长等于表高与太阳天顶距的正切值的乘积,即.若对同一“表高”两次测量,“晷影长”分别是“表高”的,相应的太阳天顶距为,则的值为(       
A.B.C.D.1
2 . 我国古代数学家僧一行应用“九服晷影算法”在《大衍历》中建立了晷影长1与太阳天顶距的对应数表,这是世界数学史上较早的一张正切函数表,根据三角学知识可知,晷影长度l等于表高h与太阳天顶距正切值的乘积,即.对同一“表高”两次测量,第一次和第二次太阳天顶距分别为,且,若第二次的“晷影长”与“表高”相等,则第一次的“晷影长”是“表高”的(       
A.1倍B.2倍C.3倍D.4倍
3 . 2023年是农历癸卯兔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被视为一种祥瑞之物,是活力和幸福的象征,寓意福寿安康.故宫博物院就收藏着这样一幅蕴含“吉祥团圆”美好愿景的名画——《梧桐双兔图》,该绢本设色画纵约176cm,横约95cm,其挂在墙壁上的最低点离地面194cm.小南身高160cm(头顶距眼睛的距离为10cm),为使观赏视角最大,小南离墙距离应为(       

A.B.76cmC.94cmD.
2023-01-15更新 | 1705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联合考试数学(文)试题
4 . 我国古代数学家僧一行应用“九服晷影算法”在《大衍历》中建立了晷影长l与太阳天顶距的对应数表,这是世界数学史上最早的一整正切函数表.根据三角学知识可知,晷影长度l等于表高h与太阳天顶距正切值的乘积,即,对同一“表高”两次测量,第一次和第二次太阳天顶距分别为,若第一次的“晷影长”是“表高”的3倍,且,则第二次“晷影长”是“表高”的(       )倍.
A.1B.C.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古代历法从东汉的《四分历》开始,就有各节气初日晷影长度和太阳去极度的观测记录,漏刻、晷影成为古代历法的重要计算项目.唐代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明了求任何地方每日晷影长和去极度的计算方法——“九服晷影法”,建立了晷影长l与太阳天顶距之间的对应数表(世界上最早的正切函数表).根据三角学知识知:晷影长l等于表高h与天顶距正切值的乘积,即.若对同一表高进行两次测量,测得晷影长分别是表高的2倍和3倍,记对应的天顶距分别为,则       
A.B.C.D.1
2022-12-24更新 | 384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七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变式题1-5
6 .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油画规格为纵,横.油画挂在墙壁上时,其最低点处离地面(如图所示).有一身高为的游客从正面观赏它(该游客头顶到眼睛的距离为),设该游客与墙的距离为,视角为,为使观赏视角最大,则应为______
7 . 我国古代数学家僧一行应用“九服晷影算法”在《大衍历》中建立了晷影长l与太阳天顶距θ)的对应数表,这是世界数学史上较早的一张正切函数表,根据三角学知识可知,晷影长度l等于表高h与太阳天顶距θ正切值的乘积,即.对同一“表高”两次测量,第一次和第二次太阳天顶距分别为αβ,若第一次的“晷影长”是“表高”的2倍,且,则第二次的“晷影长”是“表高”的(       )倍
A.1B.2C.3D.4
8 .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享利·卡文迪许被称为第一个能测出地球质量的人,卡文迪许是从小孩玩的游戏(用一面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墙面上,我们只要轻轻晃动一下手中的镜子,墙上的光斑就会出现大幅度的移动,如图1)得到灵感,设计了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来测量万有引力,由此计算出地球质量,他在扭秤两端分别固定一个质量相同的铅球,中间用一根韧性很好的钢丝系在支架上,钢丝上有个小镜子,用激光照射镜子,激光反射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标记下此时激光所在的点,然后用两个质量一样的铅球同时分别吸引扭秤上的两个铅球(如图2),由于万有引力作用,根秤微微偏转,但激光所反射的点却移动了较大的距离,他用此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公式中的常数G,从而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在该实验中,光源位于刻度尺上点P处,从P出发的光线经过镜面(点M处)反射后,反射光线照射在刻度尺的点Q处,镜面绕M点顺时针旋转a角后,反射光线照射在刻度尺的点处,若△PMQ是正三角形.(如图3),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A.B.
C.D.
2022-05-13更新 | 1438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4 三角恒等变换-4
9 . 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画作《抱银貂的女人》中,女士脖颈上悬挂的黑色珍珠项链与主人相互映衬呈现出不一样的美与光泽,达·芬奇提出:固定项链的两端,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垂,项链所形成的曲线是什么?这就是著名的“悬链线问题”,后人给出了悬链线的函数解析式:,其中a为悬链线系数,称为双曲余弦函数,其函数表达式为,相应地双曲正弦函数的函数表达式为.若直线与双曲余弦函数与双曲正弦函数分别相交于点,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相交于点,且为锐角三角形,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2020-12-30更新 | 42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十章 导数与数学文化 微点3 导数与数学文化(三)
10 .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一个“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其意思为“今有水池1丈见方(即尺),芦苇生长在水的中央,长出水面的部分为1尺.将芦苇向池岸牵引,恰巧与水岸齐接(如图所示).试问水深、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假设,现有下述四个结论:
①水深为12尺;②芦苇长为15尺;③;④.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①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