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邹同学利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单色光在双缝与毛玻璃之间发生干涉,在目镜中可观察到干涉条纹。

(1)在实验当中,该同学观察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发现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为了使干涉条纹与分划板中心刻线在同一方向上,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有________。
A.仅适当调节拨杆方向B.仅将遮光筒旋转一个适当角度
C.仅将测量头旋转一个适当角度D.仅将双缝旋转一个适当角度

(2)若该同学观察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未进行调整的情况下继续实验,则会导致测得的光的波长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该同学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丙所示,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位置,手轮的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手轮的读数为________
(4)已知双缝间距为,双缝到屏的距离为,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位置时手轮的示数记作,继续转动手轮,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位置时手轮的示数记作,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________(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2 .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测得摆球经过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为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度为l,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为D。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_cm;

(2)根据题目中给的物理量,计算本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
(3)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实验时,摆球振幅太小
B.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
D.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几组对应的LT的数值,以L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出图线,但同学们不小心每次都把小球直径当作半径来计算摆长,由此得到的图像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3 . 在“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选用的向心力演示器如图所示。转动手柄,使槽内的小球随之做圆周运动。小球向外挤压横臂挡板,使横臂压缩塔轮中心的弹簧测力套筒,弹簧被压缩的格数可从标尺读出,格数比即为两小球向心力大小之比。小球放在ABC处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之比为

(1)演示器塔轮皮带可上下拨动,目的是为了改变两小球做圆周运动的____之比;
A.角速度          B.质量                 C.半径               D.线速度
(2)演示器左、右变速塔轮最上层的半径相等,为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的关系,现将塔轮皮带都拨到最上层,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
A.选用两个相同的钢球分别放在挡板A和挡板B
B.选用两个相同的钢球分别放在挡板B和挡板C
C.选用两个相同大小的钢球和铝球分别放在挡板B和挡板C
D.选用两个相同大小的钢球和铝球分别放在挡板A和挡板C
4 .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1)图a中,将条形磁铁从图示位置先向上后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A.灯泡A、B均不发光                            B.灯泡A、B交替短暂发光
C.灯泡A短暂发光、灯泡B不发光           D.灯泡A不发光、灯泡B短暂发光
(2)通过实验得知:当电流从图b中电流计的正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当磁体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3)为进一步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该小组设计了如图c的电路。
(4)若图c电路连接正确,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至最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2024-03-22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
5 .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细线的一端固定在一力传感器触点上,力传感器与电脑屏幕相连,能直观显示细线的拉力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摆球的平衡位置处安放一个光电门,连接数字计时器,记录小球经过光电门的次数及时间。

(1)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d,结果如图乙所示,则摆球直径______

(2)将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合适的角度,由静止释放摆球,摆球在竖直平面内稳定摆动后,启动数字计时器,摆球某次通过光电门时从1开始计数计时,当摆球第n次(n为大于3的奇数)通过光电门时停止计时,记录的时间为t,此单摆的周期______(用tn表示)。此过程中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可知图像中两相邻峰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3)若在某次实验时该同学未测量摆球直径d,在测得多组细线长度和对应的周期T后,画出图像。在图线上选取MN两个点,找到两点相应的横、纵坐标。如图丁所示,利用该两点的坐标可得重力加速度表达式______
2024-03-01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6 . 某实验小组用图所示装置进行“研究平抛运动”实验。

(1)实验操作时每次须将小球从轨道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目的是使小球抛出后______。
A.只受重力B.轨迹重合C.做平抛运动D.速度小些,便于确定位置

(2)关于该实验的一些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
A.使用密度大、体积小的球进行实验
B.斜槽末端切线应当保持水平
C.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作为坐标原点
D.建立坐标系时,利用重垂线画出竖直线,定为y

(3)由于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该小组成员只能以平抛轨迹中的某点A作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并标出BC两点的坐标,如图所示。根据图示数据,可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m/s。(取

(4)另一实验小组该同学在轨迹上选取间距较大的几个点,测出其坐标,并在直角坐标系内绘出了图像,此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则竖直方向的加速度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7 . 某同学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汽车低油位报警装置。

(1)该同学首先利用多用电表欧姆“×100”挡粗测该热敏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T=_________Ω。
(2)该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电路,定值电阻R0=2.0kΩ,则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最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在某次测量中,若毫安表A1的示数为2.25mA,A2的示数为1.50mA,两电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则热敏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kΩ。

(3)该同学利用此热敏电阻设计的汽车低油位报警装置如图丁所示,其中电源电动势E=6.0V,定值电阻R=1.8kΩ,长为=50cm的热敏电阻下端紧靠在油箱底部,不计报警器和电源的内阻。已知流过报警器的电流I≥2.4mA时报警器开始报警,若测得报警器报警时油液内热敏电阻的温度为30°,油液外热敏电阻的温度为70°,由此可知油液的警戒液面到油箱底部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cm。
23-24高三上·重庆九龙坡·期末
8 .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想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量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他们找到了如下的实验器材:电池组(电动势约为6.0V,内阻约为)灵敏电流计G(满偏电流,内阻),定值电阻),定值电阻,电阻箱R ,开关,导线若干。
同学们研究器材,思考讨论后确定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将该方案补充完整。
(1)若想把灵敏电流计G改装成量程为8V的电压表,需要___________一个定值电阻(选填“串联”或“并联”);
(2)为了准确测出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在图中虚线框中设计电路图,请把该电路图补充完整________
   
(3)采集灵敏电流计G的读数I,电阻箱的读数R,作出了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图线的斜率为k,纵截距为b,电源中的电流远大于电流计G中的电流,则所测得电池组的内阻r=____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4)组长还组织大家继续研讨,图丙所示为他们测得的某型号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果把三个该型号的灯泡并联后再与的定值电阻串联起来接在上述电池组上(若测得电池组的电动势E=6.0V,内阻),如图丁,则每只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___W(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24-01-02更新 | 58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9 . 在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后,某同学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同学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f。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0,1,2,3,4……为相邻的连续点。

(1)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实验必需要的器材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交流电源       B.直流电源       C.毫米刻度尺       D.天平及砝码
(2)在实验中,用电源的频率f和测出的位移,得出重力加速度表达式__________
(3)通过作图像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可作图像,其斜率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或“”)。
2023-12-0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10 . 某同学用橡皮筋与弹簧测力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为细绳。
   
(1)本实验中两次拉橡皮筋的过程,主要体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如图乙所示四个力F,其中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是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夹角大于,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拉力方向不变,增大的夹角,将缓慢转至水平方向的过程中,两弹簧秤示数大小变化为_________(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均不超出它们的量程)。
A.一直增大,一直增大
B.先减小后增大,一直增大
C.一直增大,一直减小
D.一直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4)如果只是将OBOC两条细绳换成橡皮条做实验,则实验结果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023-12-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