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应用动能定理解多段过程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如图甲所示,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滑行,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冰壶投出后,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将冰壶的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且不考虑冰壶的转动。已知未摩擦冰面时,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在图乙中,画出冰壶投出后在冰面上滑行时的受力示意图;
(2)运动员以3.6m/s的水平速度将冰壶投出,求冰壶能在冰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3)若运动员仍以3.6m/s的水平速度将冰壶投出,滑行一段距离后,其队友在冰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90%,滑过被毛刷摩擦过的冰面长度为6m,求与不摩擦冰面相比,冰壶多滑行的距离。
2021-11-01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物理试题
2 .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直轨道AB右侧BC部分为某种粗糙材料构成,BC长度可以调节,一轻质弹簧固定在A处的竖直墙壁上,弹簧原长长度为AB。劲度系数为N/m。现有一质量为kg的小球压缩弹簧至D点,m,小球从D点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在BC段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2倍,然后从C点水平飞离轨道。落到水平面上的P点,PC两点间的竖直高度差为m。小球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1)求小球运动至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落点PB点水平方向的最大距离;
(3)通过调整BC的长度,使小球恰好能运动到C点,从C点静止下落,小球落到地面后弹起,假设碰撞时间极短,小球每次碰撞后机械能损失75%,小球与地面多次碰撞后静止。求小球从C点下落后到静止所需的时间。
2021-10-16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备战高考物理日日练2.21-北京卷版
3 . 如图所示为一滑梯的实物图,滑梯的斜面段长度L=10.0m,倾角θ=37º,水平段与斜面段平滑连接。某小朋友从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经斜面底端后水平滑行一段距离,停在滑道上。已知小朋友质量为20kg,小朋友与滑梯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37º=0.60,cos37º=0.80。(g取10m/s2)。求小朋友:
(1)沿滑梯下滑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3)在水平段滑行至停止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
2021-10-14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密云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物理试题
4 . 秋千由踏板和绳构成,人在秋千上的摆动过程可以简化为单摆的摆动,等效“摆球”的质量为m,人蹲在踏板上时摆长为,人站立时摆长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如果摆长为,“摆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求此时“摆球”受到拉力T的大小。
(2)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人可以通过在低处站起、在高处蹲下的方式使“摆球”摆得越来越高。
a.人蹲在踏板上从最大摆角开始运动,到最低点时突然站起,此后保持站立姿势摆到另一边的最大摆角为。假定人在最低点站起前后“摆球”摆动速度大小不变,通过计算证明
b.实际上人在最低点快速站起后“摆球”摆动速度的大小会增大。随着摆动越来越高,达到某个最大摆角后,如果再次经过最低点时,通过一次站起并保持站立姿势就能实现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求在最低点“摆球”增加的动能应满足的条件。
2021-09-04更新 | 988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1年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卷(北京卷)
5 .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半径R=3.0m的光滑圆弧轨道,在M处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传送带与左侧紧靠的水平台面等高,台面的PN部分粗糙,PN的长度P点左侧光滑,一左端固定、水平放置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质量的小物块从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沿圆弧轨道下滑。已知传送带MN的长度,始终以速度顺时针转动,物块与台面PN部分、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取重力加速度,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求:
(1)物块第一次滑到圆弧轨道最低点M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
(2)弹簧被压缩后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p
(3)物块最终停止运动时的位置到P点的距离
2021·北京·三模
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3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kg的长木板,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5m,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怪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求:(g=10m/s2,sin53°=0.8,cos53°=0.6)
(1)AC两点的高度差;
(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的速度大小;
(3)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最小长度。
2021-05-30更新 | 111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三模物理试题
7 .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返回舱试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北纬19度,可近似看成位于赤道附近)点火升空,竖直向上飞行约17s后开始程序转弯,火箭逐渐偏向东方飞去,最后试验舱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据了解,此次发射的载人飞船试验船和返回舱试验舱约22吨。假设其预定轨道高度为200km,自西向东运转。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地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的前提下,估算为将试验舱船从地面送入预定轨道,火箭至少需要对它做多少功。某同学的估算过程如下:
火箭将试验舱船从地面送至预定轨道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在地面上有
在预定轨道上有 ,可得
因此
代入数据解得
请你判断这位同学的估算过程是否合理(不用考虑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21-05-17更新 | 4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
8 . 如图所示,半径为的光滑圆弧轨道为圆心,与长度为的光滑水平轨道A处相切,它与水平粗糙足够长的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现有一小滑块从圆弧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当滑块经过A点时,静止在轨道上质量为的凹槽(质点),在的水平恒力F作用下开始启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此力,又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凹槽在轨道上运动了时,凹槽的速度达到,此时,小滑块恰好落入凹槽中。凹槽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为。求:
(1)凹槽运动的最大速度;
(2)两个水平轨道间的高度。
2021-05-14更新 | 119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新高考)T17变式题-平抛运动-计算题
9 . 如图甲所示,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滑行,在不与其他冰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冰壶投出后,可以用毛刷在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将冰壶的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且不考虑冰壶的转动。已知未摩擦冰面时,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若运动员以3.6m/s的水平速度将冰壶投出,滑行一段距离后,其队友在冰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90%。已知冰壶运动过程中,滑过被毛刷摩擦过的冰面长度为6m,在图乙中画出冰壶运动的v-t图像。
(2)设未摩擦冰面时,冰壶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摩擦后二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其中0<k<1,若运动员仍以某一水平速度将冰壶投出,设运动过程中,冰壶滑过被毛刷摩擦过的冰面长度为L,请证明:与不摩擦冰面相比,冰壶运动可以多滑行的距离s=(1-k)L。若L是冰壶运动中累计的滑过被毛刷摩擦过的冰面长度,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尝试进行说明与论证。
2021-05-08更新 | 4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反馈题物理试题
10 . 如图所示,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滑行,在不与其他冰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冰壶投出后,可以用毛刷在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将冰壶的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且不考虑冰壶的转动。已知未摩擦冰面时,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冰壶投出后在冰面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
(2)运动员以3.6m/s的水平速度将冰壶投出,求冰壶能在冰面上滑行的时间;
(3)若运动员仍以3.6m/s的水平速度将冰壶投出,滑行一段距离后,其队友在冰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90%。已知冰壶运动过程中,滑过被毛刷摩擦过的冰面长度为6m。这6m若是连续或间断的,冰壶多滑行的距离Δs是否会发生变化?请说明你的观点。
2021-05-08更新 | 35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反馈题物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