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任务驱动型作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负大木头前行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从而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针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11-07更新 | 271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莱芜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意思指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意义指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二者的比较或争论。

妈妈对看动画片的儿子说,别看《熊出没》了,有什么意义?儿子说,有意思呀。

谈到今后的职业,有人说,今后要搞科研,因为有意义,有人却说没意思

有人说,有意思关注的是过程,有意义关注的是结果。

有人说,有意思讲究外在的形式,有意义更注重实际的内涵。

……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区别和联系到底是什么?它们真的是非黑即白、互相排斥的吗?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维修人员独孤月因故错过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最终独自一人留在了月球。在努力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独孤月经历了两次抉择:

在找回返回舱发动机后,是利用太阳能继续赶路回到月球基地,还是原路返回营救唯一的同伴——一只陪伴自己的大袋鼠?独孤月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返回救助大袋鼠。后来,因月球车耗光动能陷入绝境的独孤月,偶然发现并利用大袋鼠的超强的跳跃能力,牵引自己成功返回了月球基地。

好不容易修好了返回舱准备返回地球时,却得知有一颗小行星正撞向地球: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还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独孤月没有犹豫,选择独自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两难选择中的取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 .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①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②我们和时代共成长,奋斗者正青春。——易烊千玺《青春的可能》

③清澈的爱,只为祖国。——陈祥榕

④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习近平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100年,共青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口号,也大有成为年度主旋律流行语之势。作为当代青年,生逢盛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什么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青春的力量”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2-06-2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列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隐姓埋名数十年、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核潜艇事业的彭士禄,历经失败、砥砺拼搏终至亚洲巅峰的中国女足……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

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

请结合材料,以“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5-30更新 | 392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3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余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

2022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广大青年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生活中,无论在怎样的艰难困苦中,我们都能看到逆行的青春身影:空难面前,有很多解放军战士迎难而上;疫情面前,有很多白衣天使逆行而去;失败面前,有很多青春的面庞逆行微笑……他们,用青春的身躯迎接挑战,用昂扬的斗志铸造青春!

“青春才有几年,疫情却占三年。”青春的我们,“在校学习”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居家学习”似一股“逆风”迎面而来,是做一张被风吹走的“白纸”,还是做一只逆风飞翔的“蝴蝶”?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作为“逆行青春”的代表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②作为学生代表,给“逆行青春”的榜样写一封信。
③在学校举行的“逆行青春”演讲会上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5-17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刚过去的两届奥运会,造就了两位“苏神”。

苏翊鸣是一战封神的17岁“传奇少年”,初登冬奥赛场就收获一金一银。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我热爱单板滑雪,不管是在哪场比赛中,我都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对待未来,他说:“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去挑战、去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所以不管接下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都会一如既往像现在这样付出自己的全部去努力完成。”

苏炳添是三战奥运的32岁田径老将,多年前,年龄就已经成为他的弱点,他也曾遭遇低迷、伤病,一次次考虑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选择相信,选择留下,选择坚持。他制定严密科学的训练计划,打破自己原有的起跑习惯,最终跑出了突破黄种人极限的9秒83


上面的材料,对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启发?请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不一的浆果。有一天,三个年轻人从这里经过,被这繁星般的浆果吸引住了。他们约定,从小路的起点走到终点,每人摘一枚浆果,看谁摘的最大。当然,每人只能有一次采摘的机会,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头路。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年轻人,你怎样摘到一颗较大的浆果?这一段路途的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3-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情较之疫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改变还在不停地延续着。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始终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没有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没有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没有变,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没有变……是的,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行的以“疫情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写出你的经历,或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3-15更新 | 215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