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国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斯科院落琐忆

[俄]亚历山大·阿尔汉格尔斯基

我见过很多院落,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

巴库的小院是闲适的象征。在黑色夜幕的中心闪烁着一片天堂。女人们围坐在长条桌边包饺子,做葡萄叶羊肉卷,挑拣大米。孩子们在露台上玩耍,男人们在棋盘上厮杀。

我记得伦敦的院落。在切尔西一个富人区。这是一个孑然独立的院落。每一个住户都有一把围墙门的钥匙,一片常青灌木当中立着一个美式塑料小桌,旁边的折叠椅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穿着斜纹布棉上衣,灯芯绒长裤,手戴黑色手套。面前放一瓶干白,手捧报纸。随着一声开锁的轻响,走进一位新来的邻居。两个人相谈甚欢,一阵大笑,笑声中透着自信。突然双方止住笑声,面对面坐下,各自陷入沉思。

而莫斯科的院落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永远是一小片私人生活的净土。

院子的正面仿佛用尺子测量过,非常精确。道路宽广,清一色的五层楼房,千篇一律的门诊部,学校的区块建筑,房管处和派出所的灰色板房,还有一些小的办事处和工作间。有点儿笨拙,却是不折不扣的大国风范。人们穿着同样的衣服,中小学生们身穿灰色短上衣,戴着红领巾;出租车司机按规定佩戴制式帽子;交警们手里拿着交通指挥棒,这儿禁行,这儿是斑马线,那儿是红绿灯。但是只要你拐进院子,这一切便都不复存在。院子里没有任何目标和规矩。人们随意改变步态,不是严整的齐步,而是左右摇晃,随心所欲。如果觉得热,你可以扔掉上衣,甚至脱下衬衫,只留一件背心,没人指责你,你不欠任何人任何东西,你只属于自己,你在自己的地盘,你只需本色出演。

最自由自在的地方是莫斯科郊外,城乡接合处的院落。我在那儿度过了童年。在索科尔尼基最偏僻的地方有几栋煤渣填充的木屋。木屋之间有一片水洼,泥泞得像沼泽地。夏天的时候,水洼上方蚊子成灾,冬天则变成一个滑冰场。这儿永远散发着褐色肥皂和褪色内衣的味道。沿着水沟堆放着一堆堆柏油渣。在灰色的石板瓦棚下面放着锯木架和锯子。锯子锈迹斑斑,锯齿犬牙交错。而且总有东西在冒烟:要么是宽口烟囱,要么是快熄灭的火堆,要么是火盆里的湿煤,要么是偶然烧着的破布。

后来我们搬家了——从索科尔尼基一带搬到刚划给莫斯科的马特维耶夫卡附近。然而,这里也同样有自由的莫斯科式的院落,几个男人围坐在木板制的长条桌后面,把短背心卷到肚子以上,从早到晚玩多米诺骨牌。稳重的男人则更热衷于出门到院子里去修自己的爱车。不论酷暑严冬,不管刮风下雪,他们都躺在莫斯科人扎波罗日人牌小汽车下面,身下铺一个帆布垫,脑袋垫着油乎乎的破抹布。内心充满难以言说的自由之幸福。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的烦扰:可以不用考虑妻子、副经理,还有去商店排队购物,或者是办公室坐班,朝九晚六,扣除一小时午餐时间,在难以下咽的食堂吃午饭。

胖大婶们都是爱种花的人,她们种了喇叭花、万寿菊、蝴蝶花和水仙花,这会儿正在花园里除草。看门的老太太们戴着粗棉布头巾坐在屋边的长凳上,对着路过的人说长道短。小一点儿的孩子们在沙堆边玩沙子,大一点儿的孩子们玩打木棍游戏,跳绳,用一只脚跳着踢鞋油盒子。妈妈们则在煮土豆胡萝卜。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不久之前。苏联解体后,戴棉布头巾的老太太们也过世了,那些穿背心的男人们也郁闷了,莫斯科人牌汽车的车主们都买了二手进口车,马特维耶夫卡也几乎变成中心区。可是不知为什么,那些院子经历了所有这一切,却神奇地保留下来。

从前戴着蓝色十字头巾的老太太们坐的地方,如今被盘着发髻、披着黑色披肩的老太太们占据,俄罗斯式的长凳上坐着来自亚洲国家的老太太,而且她们也像从前的人一样对过往的行人说长道短。现在院子里没有人玩多米诺骨牌了,但每逢周末他们在这里烤羊肉串。如今在起亚现代车底下躺的是塔吉克斯坦人。这就是从未改变的莫斯科院落,人们用轻松的步态在这里行走,脱掉衬衫,肆意地袒露肚皮,穿着运动裤和运动鞋在草坪上散步。

但是在市中心,有些东西被移走了。莫斯科突然变得臃肿起来,而且不与任何人商量,便开始将院子与外面的世界隔离。院子安装了大铁门,门禁杆,出现了自命的管理者:二号楼的马琳娜·彼得罗夫娜和四号楼的奥尔加·谢尔盖耶夫娜。她们从早到晚相互争吵,争取支持者,然后突然和好一段时间,进行秘密外交,讨论在哪儿设立新的门禁杆,是否要收钱装一个自动推拉式大门,还是让每个人手动关门。

马琳娜·彼得罗夫娜坚定地支持采取严厉措施保障院子的安全。她主张院墙的出入口要用铁栅栏封起来,而且必须全天封闭。奥尔加·谢尔盖耶夫娜略带自由主义倾向,她认为封闭一个口就可以,而且封闭时间从夜里十一点到上午十点。不过这两人都痛恨小区门禁的安装工,因为他们把门禁的感应钥匙卖给附近公司的员工,而这些员工则把我们的院子当作免费停车场,搞得我们自己的车都没地方停。

一方面,我支持我们的两个女管理员:如今夜里再也没有大货车开进院子,也不会在凌晨5点发动车子,让车子冒着黑烟在那里空转。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为什么需要一个院子?在这个院子里那些疯狂的大妈们互相攀比,为了金钱和欲望无休止地明争暗斗,不时地要维持院子秩序,不时爆发战争秘密外交。我一直隐居院落就是为了躲避,为了能在这里随意变换步态。可我现在往哪里藏身呢?回自己的居所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巴库小院中的夜生活热闹又闲适,伦敦的独立院落只存在于富人区,这些城市的院落各具特色,与莫斯科院落的生活景象不同。
B.莫斯科街道两旁的各类建筑风格相似,人们穿着制式服装,道路交通井然有序,这一切看似千篇一律,体现的却是大国风范。
C.莫斯科院落中的男人们周末大多忙于修理爱车,尽管汽车质量不尽人意,人们仍然为能够享受周末自由闲暇的时光而感到幸福。
D.院落里出现的自命的管理者,亲自安装了大铁门和门禁杆,将院落封闭,这种行为破坏了院落原有的生活状态,令“我”感到不适。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在第五段末尾变“我”为“你”,与读者直接对话,人称的转换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行文更加流畅。
B.小说以小见大,通过苏联解体前后院落里人们娱乐活动变化的对比,体现出国家局势的变动对莫斯科院落中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
C.小说在介绍两位女管理员维持院子秩序的内容时,使用略带夸张的“战争”“秘密外交”等词语,带给了读者幽默诙谐的阅读体验。
D.小说结尾两句用两个反问句连续发问,强烈表达出作者对院落被封闭、原有秩序被管理者打乱的不满和无奈,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3.文章两次写苏联解体前“我”居住过的院落,但并不让人觉得重复,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小说在进行场景描写时,全景镜头与特写镜头灵活切换。请以第八段为例,谈谈这种写法的文学效果。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生

【前苏联】基里尔·梁波夫

皮包屁股,是指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坐着小车在火车过道里滑来滑去、口中大唱悲歌的人。我父亲即是这样的人。1942年他从坦克学校毕业后就上了前线,1945年,他的队伍在华沙城下遭到伏击,所有人都成了肉饼,只有父亲幸存下来。

我当时5岁,疏散后跟妈妈回到列宁格勒,并不知道父亲发生了什么事。从战地医院出来后,父亲没有回家,显然是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我想他仍在战斗,妈妈大概以为他死定了。没有任何他的消息,也没有阵亡通知书,不过却常常有从喀山来的信件寄到战前我们跟外婆住过的地方。

有一天,我们从妈妈收土豆的农庄里回城,车厢内爬进一个坐着木头小车、身穿破背心、衣服脏兮兮、胡子乱蓬蓬的人。他用双手支撑地板,滑过车厢过道,唱着一支关于营队侦察员的歌。妈妈仔细地看着他,然后就大叫起来,向他跑去,①不过那男人却突然决绝地转过身子,向相反的方向滑走了。他在走廊附近跌落到小车外面,剩下的路只好匍匐前进。当我们追上他时,发现他已经烂醉如泥。

他是我的父亲。妈妈扳过他的身子,久久亲吻着他肮脏的脸颊和因失眠、醉酒肿胀的眼睛。他哭了,号啕大哭。

我们把他带回家。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从野战医院出来后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靠乞讨为生,此外父亲伤得很重,包括心灵和身体。

夜晚我常常被阵阵喊叫惊醒。父亲从床上跌到地板上,打着滚,蜷缩着身子。最可怕的是他那绝望的吼叫:腿,腿疼呀……妈妈不知该怎么办,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我也哭,因为怜悯和恐惧。有时我竟希望他没有回来。父亲从不和我说话,仿佛我根本不存在。自从他出现后,妈妈不再关心我,以前她常常坐在床边跟我交谈,可是自从父亲回来后,我不得不睡在地板上,我突然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他们尝试重新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则成了局外人,无法在家庭的崭新蓝图中占据一席之地。有一天妈妈对父亲说,她想生个孩子,父亲说,他也想有个孩子。不过这很难,他是个残废,没有收入,抚恤金还没发,有个孩子生活很难。妈妈说,没关系,很多人过得比我们差,还养活了3个孩子呢。我真想大声叫:你们是有儿子的呀,你们要拿我怎么办呢?难道我对你们来说就是个空位子吗?

不久,妈妈对父亲说,她怀孕了。她一句话也没跟我说,但是我一清二楚,我整天都跟他们在一起,尽管对他们来说我并不存在。

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非常小,长着一张老人的脸。我常常走到他的床边看着他,这是我的兄弟,我觉得自己对他的爱一点儿也不少于我对父母的爱,尽管他生下来就是为了取代我,这很明显,因为他们甚至给他取了我的名字——科利亚。

每天早晨妈妈都去上班,②父亲坐在他的小车上为他应得的抚恤金奔波,我则整日坐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秋去冬来,冬去春来。孩子们上学了,他们却忘了让我上学,或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已经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我的兄弟在长大。很快他已经能够单独走上几步路了。父亲开始领到他的抚恤金,甚至还在某个残疾人事务所里谋了差事,妈妈现在是工厂的车间主任,一切都很美好,我们的家庭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幸福生活。夜里父亲不再叫喊,妈妈也早就停止了哭泣,只有我仍旧每日坐在窗台上,生活不声不响地从我身边悄悄溜过。有一天父亲说:我想去看看科利亚。

妈妈哭了。

把我带到他那儿去,父亲说,他毕竟是我们的儿子……

没错,没错。妈妈急忙应和。

我默默地看着他们收拾行装,却有种奇怪的轻松感觉。我已经很久没跟他们在一起,我甚至从不出门,不过这一次我决定跟他们一起去。

我们从家里出来。一路上谁都不说话,父亲在妈妈旁边滑行着,努力不使自己落后。

路上他们从一个老奶奶的手里买了一束金合欢,我跟在他们身后,长久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无比幸福。

墓地上空无一人,大片雪花静静地飘落下来。妈妈很快就找到那座坟墓。

在这儿。她指着。

父亲看着小坟丘,久久地一言不发,后来他从怀里掏出一瓶酒放到嘴边喝了几小口,然后将瓶子递给妈妈,妈妈也喝了一小口。

我会记住,父亲说,就算死了,也会记住……

妈妈又哭起来。

孩子们都在这儿。她哭着说。

走吧,过了很久,父亲说道,该去接科利亚了……

他们向出口走去,很快就消失在白茫茫的雪花中。

④而我则留在了自己的墓旁。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11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解释“皮包屁股”,由此联系到“我”父亲的经历,这既凸显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同时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当我们追赶上父亲后,妈妈扳过他的身子,久久亲吻他肮脏的脸颊和肿胀的眼睛,表现出母亲对父亲真挚的爱。
C.父亲和母亲给新出生的孩子——“我”的弟弟取了一个和“我”一样的名字(科利亚),可见父母想用弟弟取代“我”。
D.文章结尾处设置了寂寥的墓地、雪花飘落这些场景,对父母的表现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这些都渲染了肃穆感伤的氛围。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父亲在母亲认出自己后却决绝地转身滑走,体现了父亲受到战争重创后的冷漠。
B.句子②中父亲虽然行动极为不便,但为抚恤金四处奔波,体现了他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
C.句子③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极具震撼力,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句子④交代了“我”已经去世,使前文许多不合理的情节最终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3.小说以逝者科利亚的视角叙事,增强了艺术效果。请结合“夜晚我常常被阵阵喊叫惊醒”这个段落试作分析。
4.读书小组要为这篇文章写一则文学短评,关键词是“新生”,请围绕这一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要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狼

屠格涅夫

傍晚我打完猎,独自驾着一辆马车回去。距家还有七八俄里路,①狂风猛地在上空怒号起来,随之电光一闪,雷声响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四下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我躲到一个树丛下,耐着性子等待雨停。突然,在电光中瞥见大路上有一个高高的人影。

什么人?一个响亮的声音问。

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这里的护林人。

我报了自己的姓名。

哦,我知道的!您是回家去的吧?

是回家。可你瞧,多大的雷雨呀……

一道白晃晃的电光把这个护林人从头到脚照得通亮,紧接着响起急促而爆裂的雷声。②雨下得倍加起劲了。

怎么办呢?

要不,我带您到我家去吧。他说。

马车起动了。我们走了一大阵子,我的带路人终于停下脚步。我们到家了,老爷。他语调平和地说道,地一声推开了篱笆门。

护林人住的只有一间屋子,熏得黑黑的,很低矮,屋里空荡荡的。我瞅了瞅他。我很少看到这样帅气的汉子:他身材魁梧,宽肩膀,体形健美,从那淋湿的麻布衬衫里突露出结实的肌肉。

我向他道了谢,并问了他的名字。

我叫福马,他回答说,外号叫孤狼。

你就是孤狼呀?

我好奇地打量着他。我常常听到其他人谈论孤狼的事,附近的庄稼人都像怕火似的怕他。

“原来你就是孤狼呀,”我重复了一句,“伙计,人家说你是什么人都不放过的。”

我是尽自己的职责,"他阴郁地回答说,总不能白吃主人家的饭呀。

怎么,你没有内当家的吗?我问他。

跟一个过路的城里人私奔了。他带着苦笑说。

他走出去,一声带上门。我再次打量了四周,我感到这屋里比原先更显凄凉了。

护林人进来了,坐在板凳上。“雷雨快过去了,”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说,要是您想回去,我送您出林子。

我站起身来。孤狼取过枪,我们一起走出来。雨已经停了。他突然说:瞧,就趁这样的夜晚来偷。可除了树叶的喧哗声外,我什么也听不出来。

我们下到山沟里,斧子均匀的响声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朵。

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明净了,林子里也有点亮了。我们终于走出了山沟。他弯下腰,举起枪,消失在丛林中。透过喧闹不已的风声,我隐约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轻微声响。往哪儿跑?站住!骤然响起孤狼钢铁一般的喊声,还响起兔子般的哀叫声……

我朝那吵闹的方向奔去。我看到的是一个庄稼人:他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破破烂烂的,长长的大胡子乱蓬蓬的。那里站着一匹瘦弱的马,马的旁边还停有一辆货车。

放了他吧,我对着孤狼的耳朵轻声地说,这棵树我来赔。

孤狼不声不响地用左手抓住马鬃,用右手抓住偷树贼的腰带。我们便往回走,好不容易才回到那座小屋。

我本来想把他关到贮藏室里去,他指了指庄稼人继续说,可是那门闩……”“让他待在这儿吧,别折腾他了。我打断孤狼的话说。

我在心里发誓,无论怎么得想法子放走这个可怜的人。在灯光下我可以看清他那干枯的皱巴巴的脸,倒挂的黄眉毛,惶惶不安的眼睛,瘦骨嶙峋的肢体……

福马,庄稼人猝然用低沉而衰弱的声音说,哎,福马。

你要干什么?

放了我吧……是饿得没法呀……放我走吧。

我可知道你们这种人,护林人沉着脸说,你们整个村子就是贼窝。

放了我吧,"他又沮丧又绝望地一再哀求,实在是饿得没法……孩子们哭着要吃的,真的没法子。

我说了,不行。我也是做不了主的,东家会追究我的。

这个可怜的人垂下了头……孤狼打了一个呵欠,把头靠在桌子上。雨仍然下个不停。

庄稼人猛然挺起身子,他那双眼睛冒出怒火,脸都涨红了。那你就吃了我吧,你就掐死我吧。他说。

护林人转过身去。

你这家伙……我要治治你!

我有什么好怕的?饿死,打死,反正是死。……可你呢,等着吧,会有受报应的时候!”

闭嘴!护林人大喊一声,跨前两步。

我偏不闭嘴,这个不幸的人继续说,你这凶手,野兽……你作威作福长久不了,等着吧!”

孤狼抓住他的肩膀,我扑过去救助那庄稼人。

然而令我极为惊诧的是,孤狼一下子把绑着庄稼人胳膊肘的腰带扯掉了,打开门,把他推了出去。

带着你的马滚吧!他朝庄稼人的背后喊道。

院子里响起那庄稼人的马车轱辘的响声。

听,他走了!”他咕哝说,下回我就不饶他!

(有删改)


【注】本篇小说节选自《猎人笔记》。《猎人笔记》是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问世的。这时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是俄国社会生活处在大转变的历史时期。屠格涅夫正是在俄国解放运动的深刻影响下创作了它。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孤狼”为标题,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全文围绕着“我”这一次要人物来展开情节。
B.作者并未直接描写“我”的外貌特征,而是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使“我”的形象在读者的心中慢慢地清晰起来了。
C.小说中庄稼人是社会底层弱势群体中的劳动者,“我”却想着办法要去解救他,体现了“我”对生活在底层人民的悲悯情怀。
D.孤狼称呼“我”为“老爷”,折射出“我”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他)最后把庄稼人放走,孤狼也是因惧怕“我”,其实他内心是很不情愿的。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黑暗的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B.句子②中描写“雨下得倍加起劲了”,继续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也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C.句子③关于护林人屋子幽黑、低矮、空荡的描写,折射出孤狼在农奴制度压迫下,内心的黑暗与空荡。
D.句子④写天空越来越明净,林子也有点亮的情景,与前文“黑得什么也看不见”,形成了鲜明对照。
3.文章结尾说:“下回我就不饶他!”这句话体现出孤狼怎样的心理?
4.假设班级开展读书分享会,请你从小说主旨的角度来赏析屠格涅夫的《孤狼》,与同学们分享。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磨坊外   

契诃夫

磨坊主人阿列克谢·比留科夫懒洋洋地吧唧着已经灭了的烟斗,他那又红又肥的脸照例神情淡漠,那埋在一堆肥肉里的小眼睛阴郁地从眉毛底下往四下里瞧,时而瞅着水坝,时而瞅着两间带宽檐的堆房。

堆房旁边有两个刚来的修道院修士:一个叫克辽巴,另一个是焦朵尔。他们正从大车上卸下一袋袋黑麦,是运到这儿未磨成面粉的。离他们稍远点,坐着磨坊的工人叶甫塞。

磨坊主人转动眼睛,粗声粗气地说:“你们这些修士,为什么在这条河里打鱼?”

修士们一句话也没回答。鹰坊主人点上烟斗,继续说:“我已经从城郊,从你们那儿包下这条河,鱼是我的,谁也没有权利来打鱼。你们经常祷告上帝,可又认为偷偷摸摸不算罪过。”

磨坊主人打个呵欠,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往后我碰上谁在河边钓鱼,就狠狠地给他一个脖儿拐。叫他直到世界末日也不愿意再钓鱼了!”

“主啊,难道我们在偷吗?”克辽巴皱起眉头说,“我们的见习修士打过鱼,不过他们原是经修士大司祭许可才这样做的。修士大司祭认为您交的钱不是包下整条河,只是您有权在我们的岸边撒网罢了,并不是把整条河都包给您了……河不是您的,也不是我们的,而是上帝的!”

“别说了,不要去惹他!”焦朵尔拉着克辽巴的衣袖说。

克辽巴闭上嘴,可是磨坊主人仍然骂个不休。他每说完一句就吧唧一阵烟斗,吐一口唾沫。后来他发觉叶甫塞喝醉了酒,不干活,就丢下修士,朝着那个工人发脾气,弄得空气中满是刁钻又难听的骂人话。

磨坊主人突然沉默了。水坝上出现了一个身材矮小而驼背的老太婆,面容忠厚,随身带一个小包,拉着一根小拐杖。

“你们好,神甫!”她对修士们深深地鞠躬,“上帝保佑!你好,阿列克谢!你好,叶甫塞!”

“您好,妈妈。”磨坊主人嘟哝道,眼睛没瞧着老太婆,皱起眉头。

“我到你这儿做客来了,我的好孩子!”她说,一直微笑,温柔地瞧着磨坊主人,“我很久没有见到你了,你好像瘦了,我一直惦记着你,想你把心都想痛了。儿子,可是临到我要动身来看你,不是天下雨,就是我得病了……”

“您既然有病,就该待在家里。嗯,您到这几来干什么?”

“我来看看你呗……我呢,有两个儿子,”她转过脸去对修士说,“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叫瓦西里。我活着也罢,死了也罢,他们都无所谓。他们缺了我倒能活下去,我呢,缺了他们就好像一天也活不下去……”

“您来得不是时候,妈妈,”磨坊主人说,“我马上就要到卡里亚日诺村去了。”

“去吧!上帝保佑你!”老太婆叹道,“不要为了我就丢开正事不办,我歇上一个钟头就回去了,瓦西里和他的孩子都问你好……”

“他还在酗酒吗?”

“他是在喝酒,这种罪孽也用不着隐瞒。他的日子过得苦啊,家里没有东西吃,孩子穿得破破烂烂……真是穷极了,穷极了!我来就是求你的,阿列克谢,帮帮瓦西里的忙吧。他到底是你的亲兄弟!”

磨坊主人一言不发,眼睛瞧着一旁。

“他穷,可是你呢,赞美上帝吧!你又开磨坊,又做鱼生意……况且你独身一人,可是瓦西里有四个孩子,我这个该死的又拖累他,他的工钱一共就只有七卢布。他怎么养活得了这么些人?你帮帮他吧!”

磨坊主人一言不发,专心地装他的烟斗。

“你肯给点吗?”老太婆问。

磨坊主人一言不发,仿佛嘴里装满了水似的。

老太婆没有听到回答,就叹口气,站起来说:“好,愿上帝跟你同在。我早就知道你不肯给,我一大半是为纳扎尔的事才来找你的……”

“他要怎么样?”

“他求你还他的东西。他说,两年前把黑麦运到你这儿去磨,可是你没给他面粉。”

“您不要管人家的闲事,妈妈,”磨坊主人抱怨道,“您的事就是祷告上帝。”

“我一直在祷告。可是不知怎的,上帝不理我的祷告。瓦西里成了叫化子,我自己也沿街讨饭。你呢,倒过得挺好,可是上帝才知道你长着一颗什么心。你样样都好,又聪明,又漂亮,又是体面的商人,可就是不像个真正的人……”

“您胡闹,妈妈!”

“我老是听见人家说:‘他吸人的血,横行霸道,走到哪儿,哪儿就不生草。唉,只求有人快点把他打死,或者定了罪才好!’做母亲的听了这些话是什么滋味?什么滋味啊?你到底是我亲生的孩子,我的血肉呀……”

“不过我得走了。”磨坊主人说着,站起来。

“等一等,我送给你一点礼物……”她解开小包,压低喉咙说,“昨天我到助祭太太家里去,他们给我吃东西,我就藏了一个给你。”

老太婆向儿子伸出一只手去,掌心托着一块不大的薄荷饼干。

“您走开!”磨坊主人叫道,推开她的手。

老太婆窘了,饼干从她手中掉下地。修士们大叫一声,吓得摊开了手,就连喝醉酒的叶甫塞也愣住了,惊恐地呆望着他的主人。不知道是磨坊主人理解了修士们和工人脸上的表情呢,还是有一种沉睡已久的感情在他的胸膛里动了一下。总之,他脸上掠过一种类似惊吓的神情,忘记了吧唧烟斗。

“妈妈!”他叫道。

老太婆打了个哆嗦,回过头来看。磨坊主人匆匆地把手伸进衣袋,从一个大钱包里取出一大把钱来,叼着烟斗喃喃地说:“给您,拿去……”

他攥着那把钱,揉搓着,揉搓着,钞票和银币顺着手指缝漏下去,一个个回到钱包里去了,手里只剩下一枚二十戈比银币……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磨坊主人骂修士们打鱼,对工人发脾气,对亲人态度冷漠,这些描写凸显出一个霸道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形象。
B.老太婆转述的纳扎尔所求之事与她听到的别人对儿子的议论,属于侧面描写,表现出磨坊主人豪取强夺的恶行。
C.首段描写的磨坊主人外貌丑陋,但老太婆却用“漂亮”来形容他,二者对比,体现她为了要钱而假意讨好儿子。
D.从“一大把钱”到“只剩下一枚二十戈比银币”,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
2.关于文中磨坊主人三次“一言不发”的相关段落,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磨坊主人对弟弟没有半点亲情,这是因为弟弟酗酒导致贫穷,不值得同情。
B.老太婆三次恳求大儿子帮助困顿中的弟弟,磨坊主人置若罔闻,不作回应。
C.“磨坊主人突然沉默了”为下文写他面对母亲恳求“一言不发”埋下伏笔。
D.在小儿子的请求之下,老太婆虽然早知道大儿子不肯给钱,但依然来见他。
3.小说中老太婆对大儿子的情感复杂,请简要说明。
4.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7-16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善人

[捷克]雅罗斯拉夫·哈谢克

“真善人”行善俱乐部委员会,在十二月初结账的时候,发现他们还有一百二十克朗的现款。于是委员们便聚集在俱乐部的房间里,商量在圣诞节以前怎么样更好地利用这笔款项。

满脸酒气的主席正在喋喋不休地大谈孤儿寡母,甚至还脸色阴郁地讲起,一个在圣诞树上上吊的穷寡妇的秘史。可接着他却打起嗝来,并让人去给他拿李子酒来。

这时, 出纳员又弄来三瓶啤酒,委员会这才又议论起这笔慈善基金的最适宜的用途来。当主席喝了两口掺在啤酒里边的李子酒后,建议在报纸上征求穷苦的孤妇五名,可是一定要在征求启事里讲清,只有那些清贫、拖儿带女、既贤德又正经的孤孀才能应征,并请他们在每天晚上五点至六点之间,来行善俱乐部交呈应征申请书。

对入选的寡妇,每人将发给二十克朗的救济金,五名一共一百克朗。还剩下二十克朗,而这笔钱又该怎么样处理呢。

委员们机智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他们决定用剩余的这笔款买酒喝。于是这样便把这笔慈善基金变成了一个整数。

从登报征求以来,效果很好。主席在每天晚上五至六点之间,坐在俱乐部里,一边喝着酒,一边面色阴郁地收着寡妇们呈交来的申请书。头一天就收了六十份,尚有二十份是邮寄来的。主席给弄得十分疲乏,心中很是焦躁,对行善之事已经不那么样热心了。这群源源不断地涌上门来的寡妇们,一个个吻着他的手,向他哭诉着,使得他没有好气。

有一个寡妇领进屋里十二个小孩子来,可怜的主席睁大了眼睛呆呆地盯视着那群相貌几乎完全相同的小家伙。只听母亲一声令下,他们便一齐大放悲声,并吻起他的手来。他们那副埋汰的样子,在主席的眼里更显得格外可怜。使得他几乎要从自己衣袋里掏出几个小钱来赏赐他们。

不料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一群人蜂拥着进入房间。这一次共有五个小家伙,由一个威风凛凛的女将率领。当她一见已经有人先来到这里,顿时脸上杀气腾腾,双脚一跳就扑向那十二个孤儿的“亲娘”,一连打了她好几个耳光。

“老娘才是真正守寡的人呐!”她厉声大叫:“你有汉子,整天吃鱼吃肉,却把全屋的小鬼们都弄这儿来骗人,你这个不要脸的! ……”

主席又吃惊又害怕地呆望着这出全武行的开打。挨了耳光的妇人,在她的对手身上打断了主席的一把伞。这群小鬼们也互相揪斗着厮打起来,几下子便将书橱上的玻璃打得粉碎。

主席在盛怒之下,也抡起双拳投入了这场混战。多亏俱乐部的看门人及时到来撵跑了那位“亲娘”; 小卖部的人员也闻讯赶到,轰走了那个刁妇,小鬼们也一个个溜之大吉。最后总算是安静了下来,这时才听到主席有气无力的声音:

“快给我拿点白兰地来……”

将近六点钟的时候,二十杯酒已经进入主席的肚里。他将桌布抓扯过来胡乱盖在身上,在安乐椅上呼呼入睡了。可是,申请书却撒了一地。

当俱乐部委员们到齐了之后,主席正在隔壁的房间里的长沙发上闷睡呢。于是,他们大家便预感到一定是出了什么岔子。

这天晚上,这帮善人们的酒喝得很有节制,总共才喝了十五克朗的酒。扣除给书橱重新配上玻璃之后,慈善基金的现款,就净剩八十克朗了。因此,救济金的数目也只好相应削减,其结果是二十克朗的救济金的名单,一下就变为四人。

次日,改由出纳员来收申请书。这个人更不是块好饼。当有一个申请人伸出一双手搂住他膝盖的时候,他即气势汹汹地大发雷霆:

“滚开! 给我滚开! 这成何体统!”

接着,又来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寡妇。

“少啰嗦!” 出纳员大声嚷道:“交上申请书一切手续就算完了。懂吗?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走开!”

不久,委员们又重聚一室,又郑重其事地开始讨论起俱乐部的崇高宗旨来。主席要求赔偿他那把被弄断的伞。总而言之,他希望得到二十克朗的损失费: 一是赔伞,二是赔偿他昨晚值班时的精神损失。大家都说他是个酒鬼,企图把俱乐部整垮。

出纳员大声说,如果主席能领取这二十克朗的话,那么所有值过班的委员们也都要照顾一份。另外,他要求报销他今天值班时,吃掉的一盘烤牛排和三瓶啤酒,共花去二克朗。

他们争论得十分激烈。最后大家意见逐渐趋于一致: 如果让这二十克朗落入不义者之手,倒不如将它们救济给两名淑仪贤惠的寡妇更好些。

酒会散了之后,慈善基金又消耗了一大笔。

圣诞节的前夜即将降临了,而俱乐部的钱柜里,仅仅就只剩下六十八厄尔了; 桌子上却堆满了穷苦寡妇们交上来的三百二十二份申请书。

“诸位!”主席宣布说:“今年由于种种原因和突如其来的情况,圣诞节的救济金就不能照发了。 现在, 剩下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处理这笔剩余下的六十八格聂耳现款。本人建议将它移到来年的慈善基金中去。好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善款时,主席讲起在圣诞树上上吊的穷孤妇的故事,脸色阴郁,体现出他内心的沉重和同情。
B.在确定给每位寡妇二十克朗救济金后,为把救济金变成一百克朗的整数,委员们想出用买酒喝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C.“威风凛凛”的女将,进门便认出十二个孤儿的“亲娘”是骗子,上前扑打叫骂,表现了真正需要救助的孤妇的气愤。
D.委员们认为主席是酒鬼,并与他攀比报销,争论很激烈,说明他们对利益分配有分歧,但最终对基金用途达成一致。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为突出人物性格,有时适度运用民间的粗俗言词,个性化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B.“酒”是小说的重要物象,作者借各种类型的酒凸显了“善人”形象,深化主题。
C.“机智”“郑重其事”“崇高宗旨”等词语正话反说,蕴含作者嘲讽的情感色彩
D.小说结尾救济金不能照常发放,情节设置并不出乎读者意料之外,仍在情理之中。
3.“一百二十克朗现款的消耗”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幽默讽刺小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别。请从“幽默”与“讽刺”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

毛姆

我对名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有太多人都被一种强烈的冲动所困扰,就是想要亲近这个星球上的伟大人物,这每每让我不以为然。当别人提议,我可以见一见某些地位或成就高人一等之辈,这样的机会我总会寻觅得体的借口避开。所以当我的朋友迭戈·托雷表示可以将我引见给卡利斯托·德·圣阿纳时,我婉拒了。但难得一次我的理由是真诚的:圣阿纳不但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还是个被人们寄托了很多想象的人物,他的各种历险已经是传奇了,能在他的衰朽之年看一看这个人,会很有意思;但他年岁已经太大,这时候接见一个陌生人、外国人,对他来说只能是种烦扰。

记得我第一次读他的诗是二十三岁,当时迷恋得手不释卷;他诗句中有种激情,有种英雄的孤傲和斑斓的生命力,一下让我神魂颠倒。因为那些掷地有声的诗句和绕梁不止的韵律已经和我美好的青春记忆交缠在一起,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读起它们来依然会心跳加速。我一向认为卡利斯托先生在读者中的声望是他应得的。当年每个年轻人都能脱口而出他的诗句,而我的朋友会无休无止地跟我讨论他疯狂的举动、狂热的演说(诗人之外他也是个政治家)、锐利的妙语和他的恋人们。但这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卡利斯托先生一直隐居在他的家乡埃西哈,不屑和这个再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兴趣的世界为伍。

他现在看上去怎么样?我问。

神采不凡。

你有他的照片吗?

有就好了!他三十五岁之后就拒绝面对镜头。他说他只想让后世见到他年轻时的样子。

我知道他年轻时极为俊美,当他意识到青春一去不返时创作了一首感人的十四行诗,从中你可以清楚读到曾经被如此爱慕的容颜终于逝去,他所领受的那阵刺痛是多么苦涩,多么冷酷。

但我还是拒绝了朋友的好意。再读一遍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我就已经很满足了,而我也更喜欢在埃西哈那些阳光扫过的安静街巷自顾自漫行。所以,当我到达埃西哈的当晚就拿到那位大人物留给我的字条时,我是大为惊异的。他说,如果我能第二天上午十一点登门一见,会让他非常高兴。事已至此,除了第二天在指定时间登门造访,我好像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埃西哈是教堂之镇,随便走几步便能看到断壁残垣,或者是有鹳鸟筑巢的石塔。埃西哈也曾有过辉煌,很多这些白色的房子,石头大门上都有气势雄伟的纹章,卡利斯托先生就住在这样一栋房子里。拉了门铃之后我站在栏杆外,虽然我听见铃声穿透了屋子,但无人应答,我摇了第二次,第三次,终于一个头发浓密的老妇来到了门口。

你要干嘛?她问。

她的黑眼睛倒好看,但情绪不佳,我猜她是在这里照顾老诗人的。我把名片递给她。

我跟你们主人有约。

她把大门打开,让我进去。告诉我在那里等着之后,她便丢下我上楼去了。这个建筑的各种比例都很大气,但油漆已经黯淡,地上的瓷砖多有碎裂,还可见到多处灰泥大块大块地剥落。这里每样东西都散发着贫寒的气息,却见不出邋遢。我知道卡利斯托先生很穷。对他来说,有不少时候钱其实来得很容易,只是他从来不觉得这是件要紧的东西,总花钱如流水。现在你也很容易看出来他对自己生活的拮据根本不屑一顾。院子中间有张桌子,两侧各放一张摇椅,桌上的报纸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了。我开始猜想在温暖的夏夜,坐在这里抽烟时,是怎样的梦幻充斥着他的思绪。柱廊之下,墙上挂着一些西班牙的绘画,颜色暗沉,画艺也拙劣。这个场景,再加上我朦胧勾勒的种种联想,和这位浪漫诗人的形象太过相称,我几乎要被这个地方的气魄所压倒。我之前对于这次会面一直很冷淡,甚至不知为何略觉得无聊,但现在开始有些局促起来,点了一支烟。我是照着时间来的,不知老先生是给什么耽搁了。这种寂静让人有些不安。

我听见有声响,心跳快了起来。我现在有些激动了,等到看见他走下楼梯时,我屏住了呼吸。他一只手里有我的名片。这是位个子很高的老人,花白的头发依然很茂密,而浓密的眉毛依然是乌黑的,这让他的黑眼珠里闪过的火焰更添了一分严峻的气势。在他的年纪,眼神里依然保有那样的光芒让人赞叹。他不带笑意的眼神落在我的身上,冷静地审视着我。他的衣服从上到下是黑色的,一只手中拿着一只宽边帽。在他的仪态中有种自在和高贵。他完全是我希望的样子,他身上没有一寸不像个诗人。

他进了院子,缓缓向我走来。他的眼睛也绝对像是鹰的眼睛。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个重大的时刻,因为他就站在那里。我的心里莫名地唱起了卡利斯托先生最有名的情诗,轻柔而动人。

我很不好意思。还好。我之前准备了该如何跟他打招呼。

大师,我这样一个外国人能和您结识真是万分荣幸。

他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摇曳了一下,严厉的嘴唇也有那么一瞬被微笑弯成弧线。

我不是诗人,先生,我是卖猪鬃刷子的。你弄错了,卡利斯托先生在隔壁。

我找错了一幢房子。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插入“我”初次阅读诗人作品时的情景,“手不释卷”“神魂颠倒”,表现了“我”年轻时对他的崇拜之情。
B.“我”更喜欢在埃西哈街巷自顾自漫行,不愿主动登门拜访诗人,体现出“我”现在对诗人已经没有那么崇拜了。
C.老妇人在“我”第三次摇门铃后才终于出现,故意拖延开门的时间,可见他们经常被来访者打扰而“情绪不佳”。
D.“我”打完招呼,“诗人”“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摇曳了一下”,表现了他对“我”愚蠢行为的嘲笑和讽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通过朋友与“我”无休无止的讨论,表现了诗人才华横溢、神采不凡的特点。
B.“不带笑意的眼神”“冷峻的审视”等细节描写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写出了“我”心目中诗人那种桀骜冷峻的气质。
C.“我”认为的“诗人”,实际上是一个“卖猪鬃刷子的”,一雅一俗形成巨大反差,讽刺了名实不副的社会现象。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来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故事情节曲折,兼以插叙,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3.“诗人”这一形象并没有正面出现在小说中,为什么还要以“诗人”为题?
4.毛姆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之一,请结合小说结尾谈谈你的理解。
2021-11-2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五莲、岚山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晴朗的夏日

[英]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出满勤。

但是,就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礼拜,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

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么?哈利沉思了一会儿,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福特车就出发了。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气味,感到怡然自得。8点半钟,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种忙里偷闲的自由感,使他心里乐滋滋的。他暗自吃惊,自己明明是装病溜号,为什么心境竞这般坦然,不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时间过得很快,大约10点钟,他开始喝茶。正当他用两腿夹住杯子,一手拿壶,一手拔开塞子的时候,他发现鱼漂在往下沉。哈利是精于此道的,他稍等了一会,让鱼咬紧鱼饵,然后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动作非常之娴熟,壶里和杯里的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12点,他决定换个地方,到下游两百码左右的一棵柳树下去。他收拾好家什,小心地顺河沿往下走。时值初夏,草木已经很茂密。为了不让低垂的树枝和过高的灯芯草绊住钓竿,他不得不绕道而行。

他只顾走路,当走近柳树时,才察觉那地方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他马上认出那人正是董事长吉阿弗雷。他想转身溜回去已经来不及,因为对方此时也认出了他。哈利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寻思着该说点什么才好。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董事长的脸上同样泛起了一阵红晕。

“呃,呃,早上好,吉阿弗雷先生……天气太好了,是吗?”他怯生生地说。

吉阿弗雷干咳一声,眼睛看着别处,含糊地答道:“呃,是的,的确不错……”哈利急中生智,他记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

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吉阿弗雷先生,今天不是该您召开每周的例会吗?”

“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

哈利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吉阿弗雷也还他一个苦涩的笑。两人相视而笑,尴尬之极。过了一会,吉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今天都逃学了!”他笑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身子不停地摇晃。哈利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吉阿弗雷掏出丝手绢,擦了擦脸,说:“是这样的,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我不想赴会了,因此干脆说我头痛,请个假。当然,这种事只能偶一为之,切莫养成习惯,你明白吗?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事务?”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

吉阿弗雷喷了一下鼻子,说:“你刚才是想到这儿来钓鱼吧?来,坐下,地方足够了。我正想吃午餐,你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吗?”哈利瞪大眼睛看着这位董事长。董事长满有兴致地又补充道:“我带了点鹅肝饼。来,咱们尝个新鲜,好吗?”哈利正想回答这盛情的邀请,忽然,小树丛的枝叶朝两边分开,中间又闪出一个人影,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

吉阿弗雷一眼就看出是谁来了,连忙招呼道:“午安,杰封。我相信,你患流感已经完全复原了吧?”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气晴朗和煦,本来就是钓鱼的好时光,再加上腻烦了繁忙、琐碎的工作,哈利最终下定决心第二天请病假去钓鱼。
B.哈利装病溜号,却心境坦然,没有感到丝毫愧疚;虽然哈利对自己的想法“暗自吃惊”,但这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C.哈利和董事长吉阿弗雷钓鱼时不期而遇,董事长体恤下属、善解人意,用自嘲的方式坦白实情,化解了尴尬气氛。
D.小说中三人身体都很健康,但都以生病为借口请假,说明繁重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轻松愉悦的理想生活成为奢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极少生病、工作出色、上班满勤,与他装病请假去河畔钓鱼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B.“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这一环境描写不仅表现出哈利融入自然的喜悦,也反衬出他对工作不满意。
C.“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出哈利钓鱼动作的娴熟。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围绕请病假钓鱼展开故事情节,客观地再现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
3.文中画线处“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忍不住大笑起来”,分别反映了哈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偶遇杰封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鼠疫(节选)

【法】加缪

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其实,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加就好了,因为加起来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仅仅几天工夫,致死病例已在成倍增加,而在那些关心此怪病的人眼里,很明显,那是真正的瘟疫。贝尔纳·里厄的一位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同行卡斯特尔,正好选在这个时刻,前来看望他。

“您自然知道那是什么,里厄?”卡斯特尔说。

里厄回答说:“我在等化验结果。”

“我可明白,用不着化验分析。大约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也见过几例这样的病,只不过当时谁也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罢了。舆论,很神圣嘛:它说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惊慌。呵呵,里厄,您和我一样清楚这是什么病。”

里厄在思忖。他从诊室的窗口眺望着远处俯瞰海湾的悬崖。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

“是的,卡斯特尔,”里厄说,“这难以置信,但这很像是鼠疫。”

卡斯特尔老大夫起身朝门口走去。他边走边说:

“你知道人家会怎样回答我们:鼠疫在温带国家已经绝迹多年了。”

“绝迹,绝迹意味着什么?”里厄回答时耸耸肩。

“是啊,别忘了:大约二十年前,巴黎还发生过呢。”

“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不过这真难以置信”里厄说完,便沉默下来。

疫情发展到现在,适才是里厄医生第一次承认“鼠疫”这个词。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暂且把贝尔纳里厄留在窗前,让笔者对大丈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然而当灾祸落在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人世间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两者的次数不分轩轾,然而无论面对鼠疫还是面对战争,人们都同样搭手不及,里厄大夫与我们的同胞一样措手不及,因此我们必须理解他为什么会焦虑不安而同时又充满信心,就如同一场战争爆发时,人们会说:“这仗打不长,因为那太愚蠢了。”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他们认为天灾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他们继续做买卖、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如何能想到会有鼠疫来毁掉他们的前程、取消他们的出行、阻止他们的议论?他们自以为无拘无束,但只要大难临头,谁都不可能无拘无束。

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时,面对所谓“前景堪忧”的鼠疫,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他竭力回想着自己对此病所知道的一切。一些数字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的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但死一亿人算什么?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也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

大夫不耐烦了。他这是在听任自己遐想,不应该这样。几个病例算不得瘟疫,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行了。不过必须抓住已知的情况不放:昏迷、虚脱、眼睛发红、口腔肮脏、淋巴结炎、极度口渴、谵语、身上出现斑点、体内有撕裂般的疼痛,而出现这一切之后……这一切之后,里厄大夫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正好成了他在手册里列举症状后写下的结束语:“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

大夫仍在凭窗望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这面却还能听见“鼠疫”这个词在屋里回荡。这个词不仅有科学赋予的内涵,而且有一长串与这个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城市很不协调的图景:瘟疫虐的雅典连鸟儿都弃它而飞;中国的许多城市满街躺着默默等死的病人;君士坦丁堡医院里硬土地上潮湿霉臭的病床、堆放在米兰的一片片墓地里的还活着的人、惊恐万状的伦敦城里那些运死人的大车,还有日日夜夜到处都能听见的人们无休无止的呼号。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惟有那鳞次栉比的灰暗屋群后边涌动的大海才能证明,这世界上还有令人忧虑和永无安宁的东西存在,里厄大夫凝视着海湾,不错,“鼠疫”个词是说出来了;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罹难。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蔓延。目前应当做的,是明确承认必须承认的事实,消除无益的疑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随后,假如鼠疫停止了——这最有可能——切都会一帆风顺。假如情况并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么是瘟疫,知道是否有办法先处理它,后制服它。

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宣闹声骤然增大了。一台机锯千篇一律而又短促的咝咝声从隔壁的车间传了进来。里厄振作精神。坚定的信心就在那里,在日常的劳动中。其余的一切如系游丝,都由一些毫无可取之处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里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里厄医生想到这里,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他要向省政府提出一个也许会被认为不得体的谏言与要求。


【注】①长篇小说《鼠疫》首版发行于1947年,选文刘方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细腻描摹了里厄医生面对疫情从焦虑又乐观,到沮丧不安,再到回归理智、下定决心面对灾难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强烈的抗争精神。
B.“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一句中作者用煞有介事的口吻,犀利讽刺了媒体有意掩盖疫情的行为。
C.在与卡斯特尔的讨论中,里厄医生两次“难以置信”的言语和“耸耸肩”这一细节描写,都暗示了他此时和多数人一样,对可能发生的鼠疫感到惊异。
D.“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等表述一方面提醒着读者应该及时审视自我,另一方面也点破了生命的虚无感。
2.下列与小说艺术特点有关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作者是以里厄医生关于“鼠疫”的联想为单一线索来展开叙事的,但他却能旁征博引,借史诗般的悲壮话语,勾勒出跨越时空的人类苦难图景。
B.选文建构多层象征,如“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人只有在打过仗时”都在暗示鼠疫与战争同样残酷,而这恰好契合了小说的创作背景。
C.小说擅长营造反差。叙说口吻与故事的反差、人们的预期与即将到来的鼠疫的反差、惨烈图景与平静小城的反差都使小说在短小篇幅中发巨大张力。
D.在其他译本中,画波浪线句也被译为“舆论不可惊动:不能慌乱,切不能慌乱”,这种翻译虽然简洁有力,但两者相比,选文更生动,也更符合情境。
3.“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这句话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4.本文节选自加缪的同名长篇小说。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里厄医生终于承认,他就是故事的叙述者。作者这样安排对选文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