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记叙性散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夜的眼睛

北方的冬天,夜幕早早便已降下,罩上寒冷的大地。大地上的人们裹得严严实实的,行色匆匆,似乎要急急赶往温馨的地方。而我,则乘坐公交赶往求学之地——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

北师大,位于新街口外大街。这是一条不算特别繁华的大街,没有大超市与大商场,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车行至此,路上只见寥寥几人匆匆急行。

公交车呼啸而过,带来阵阵寒风,翻卷着飞舞的雪花。学校两旁好多店铺的灯光都已安睡,只有几盏路灯寂寞地看着赶路的行人。整条街沉寂得连落雪的声音都能听见。簌簌的落雪声与我行走在雪地上发出的“扑扑”声相伴,让夜行的我不再孤单。走在学校东门的天桥上,脚下是来来往往的车辆。车灯闪烁的亮光,仿佛在告诉我这座城市还没有沉睡;可我却感觉两旁的街道似乎已经浅眠。

突然,远处有一两个光点闪射出让眼睛惊喜的明辉。渐渐走近,才发现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后竟还有一两盏亮着的灯。灯光映照的屋内有人影晃动,应该是个店铺!我惊喜地跑过去一看,果真如此!从店铺的挡风帘内漏出的点点灯光,在这条昏暗的大街上显得格外醒目,似乎在告诉路人,冬天的温暖就在这里!拨开帘子,走进明亮的灯光里,一股沁人心脾的书香便扑面而来,犹如春天的气息,扫去冬日的寒冷。放眼望去,店铺内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像在列队欢迎我的到来。

这是一家小书店。面积不大,书却不少。随处可见饶有兴趣地找书或翻看的顾客,或站,或坐,或蹲。无声的静默中,别有书香浸润的温馨。一向爱书的我惊喜不已:想不到在这严寒的冬夜,在这幽寂的街旁,竟然还有这么一家可爱的小书店,摆放着好多自己想读的书!

我曾到过西单图书大厦。那里仿若书的海洋,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书,不过要从中找到心仪的书却并不容易。在这家小书店,书并不算多,而纯文学作品、教育理论专著、新出版的外文书……一本本想读的书就摆在眼前,让我喜不自胜。我急忙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轻轻打开,静静翻阅。精美的印刷,温馨的书香,早已让冬夜的严寒离我而去。

买了几本心爱的书后走出小书店。回头望去,那帘中透出的暖暖的微光依然闪烁在我的眼中……

北师大四周的小巷里,有好几个这样的小书店,朴实中蕴含温馨。从北师大校门口涌出的学生,常常留连在这些小书店中。而我,到了这样的小书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亲切而自在。尤其难得的是,大凡我想买的书都能从书店中找到。每每夜幕拉开,小书店的灯光便一一亮起,召唤着像我这样爱读书的人。

我从这样的书店里买过很多书。其中有《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庄子的文章很难懂,但这本书的作者王少农先生却将难懂的文字演绎得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印象深刻的还有何频的《看草》。书中写草木的荣枯,写对人生与社会的思索。那些或长或短的文字,就像都市里或白或灰的水泥林里美丽动人的盆景,既赏心悦目,又启悟人生。作者用心独到,文字隽永优雅,奇趣横生,每每令我沉迷。

从小书店读到这样的好书,常常让我喜出望外,并且愿意省下钱去买回来。回到宿舍,打开好书,慢读细品,就像在享受一顿顿饕餮大餐。一本本好书就这样在每一个静静的夜晚伴我成长,而我的成长离不开这些像夜的眼睛一般的书店。这些书店也给了我一双夜的眼睛,让我看淡了功利,悟出了智慧,让我的头脑一天天敏锐,让我的心灵一天天丰盈。

毕业后离开北京,我依然坚持夜读的习惯。

有时在严寒的冬晚,静静的屋内只有自己轻轻走过地板的声音。搬来久违的炉子,小心翼翼地擦掉上面布满的灰尘;敲碎几根从市场上买来的环保木炭,用液化气烧红,一根一根地放到炉子上;暖气便自炉里盈盈溢出,弥漫在房间。火炉融融,温上一杯飘着热气的茶,让茶香弥散。在温暖安静的屋子里,我满怀喜悦地走近书架,像是检阅自己的士兵。白天,总是忙碌于各种各样的琐事,耳朵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声音诱惑,现在一切归于沉寂,只有满屋的书。从书架上选到手中的一本书,静静地与我相伴。融融的火炉上茶香渐渐氤氲开来,我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书本上的文字便渐渐浮了上来。当我手中的书不知不觉间被炉火烤暖,当我的目光轻轻滑过一行行文字,我的灵魂便随之自由地飞翔。在这样的夜读中,诗歌悠远的意境拨弄着我宁静的心弦,散文优美的文字将我的心灵带到遥远的地方,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动人的情节与别具意蕴的环境常常让我痴迷不已……穿过时光隧道聆听先贤的哲语,飞跃长河高山接受大师的教诲;喜悦的火苗不时跃动在我心上,酣畅的感觉常常让我物我两忘。每一本书中的文字都让浸润其中的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夜读的书香与茶香,幽幽地弥漫在每个忙碌的白天过后的夜晚,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阅读的积累常常让我灵感萌生,不能自抑,于是便下笔成文,投往各地报刊。当我的文字从报刊上起飞,我的心灵也随之激昂起继续夜读的力量,而夜读的力量则不断给我增添在生活的海洋里积极进取的力量。

那些被夜的眼睛照亮的晚上,就这样给了我一双看到理想和价值的夜的眼睛,给了我无尽的动力和希望……

(取材于莫景春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写夜晚冷寂的街道,意在衬托小书店温馨的氛围。
B.作者写西单图书大厦,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小书店书少。
C.作者以温暖安静的环境描写烘托自己读书时喜悦的心情。
D.作者写自己的文章发表,间接表现了夜读产生的影响力。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2023-10-2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过麦口

雪樱

①每年小满一到,天气呼啦一下热起来,连空气里也炸裂着黏人的气息。小麦青、大麦黄,老人们掰着长满黄茧的手指头数着日子——快割麦子了。我的嗓子眼里就像有隐疾,发痒难耐,如麦芒刺入的灼痛感,久久挥之不去,连同那些被阳光晒干的往事也被翻腾出来,让人心事如泉。

②过麦口,是夏天的仪式。我喜欢这个“过”字,盈满节日般的欢喜,就像弯腰的麦穗对丰收的麦田行注目礼。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块麦田,供我们储藏童年的往事。芳是我的发小,娃娃头,瓜子脸,当年班上的小个子,站队排在最前面。她的姥姥是大学教授,她的爸爸是姥姥带出来的学生,这样的一家人着实令人羡慕。芳最大的优点是爱看书、爱思考,课间经常围着老师问问题,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我总喜欢向她请教。一张白纸被她塞满密密麻麻的公式,字号大得惊人,我却看得直犯困。后来,她被保送省重点学校,大学毕业后去了新加坡定居。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记得她和我说起的一件事。

③那年端午,芳跟着爸爸回到农村老家。那可能是她第一次回去,正好赶上收麦子,望着大片大片的麦田,麦浪滚滚可人,阳光善解人意,她欢欣雀跃。咕咕鸟声一叫,似乎是为麦浪助阵,又像是把天空顺道收割。大人忙割麦,小孩跟在后面低头拾麦穗,边拾边玩。下午,她跟着一群孩子点着火烤麦穗吃,满手黑乎乎的。麦子还没烤熟,就被大家七手八脚抢夺一空,捻着麦粒往嘴里塞。芳没吃两口就被卡着了嗓子,又是拍背又是喝水都无济于事,憋得脸蛋通红,她嚷嚷着自己要死了。孩子们喊来大人,立马带她去了村里的卫生室,结果白跑一趟-值班医生也下地割麦子了。最后不得不带她去了镇上的医院,才成功取出卡嗓子的麦粒。从那以后,芳再也没有吃过烤麦穗,奶奶总是把麦穗放锅里煮熟了,然后用手轻捻去皮,再给她吃。“那是我吃过最好的美味,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起老家的麦田,还有奶奶看我大口咀麦粒的眼神。”芳说的时候,眼睛里雾着一层朦胧,或曰乡愁。

④关于过麦的记忆,很多孩子的童年里都有或深或浅的印。好比麦芒刺疼胳膊,热风吹疼脸颊,那是一种真实的精神场域,绵延着一个人的血脉和基因。跟着母亲回姥姥家过麦,我有两大痛苦之事,一是晚上住不惯,蚊虫叮咬,狗吠鸡鸣,搞得睡不踏实。哪怕是挂上蚊帐,我也睡不着,从小就对发明蚊帐的人产生质疑,觉得那是人造的牢狱。二是如厕不方便,露天地里搭个棚子、挖个土坑,每次上厕所我都担心自己掉进去,简直是痛苦的煎熬。当然也有开心的事,村口小卖部出售的酸梅汤,麦子地里推车子卖冰糕的小贩,午饭点儿槐树下的欢笑声声,泛黄的葱油饼,淌油的咸鸡蛋,浓酽的绿豆汤,都能成为一景。晚上拖着一身汗臭和疲惫回到家,当炊烟开始云游屋顶,孩子们欢腾起来,屋檐下摆上小桌和木板,姥爷举起长刀切西瓜,我啃得满脸满襟都是红沙瓤,一口一口,直甜到心里。

⑤有一年,父亲回来帮忙收麦子,那几天大人们真的是争分夺秒,手里的镰刀像变了戏法般飞奔,与日头赛跑。从远处眺望,大人的腰板齐刷刷弯成一条线,只见草帽移动、头巾飞舞。暑气撩人,不理;麦秆戳痛,不顾。就这样把汗水忍住,把疲累忍住,把所有委屈统统吞咽下肚,以泼出命般的无敌势头,把麦子收割入怀,仿佛这是一年一度为大地精心布置的婚房,柔软、温暖,容不得半点亵。麦田里的孩子们,与麦浪一样调皮。一次,父亲骑三轮车带着我回家取水,回来路上,我的右脚不知怎么被卷进了车轮里,伴随我“哇”的一声大哭,父亲猛然刹住了车。凉鞋脱落,血溅了出来,一阵剧痛从脚底直蹿向头顶,我哭得更凶了,头顶上的咕咕鸟也跟着叫嚣。家里人闻讯跑了过来,商量先把我送回家。那时候没有手机,麦口上找个人全靠跑来跑去。舅舅辗转绕了一大圈,请来医生上门包。幸好没有伤着骨头,用纱布缠绕包扎,坚持每天换药,伤口恢复得很快,只是右脚趾留下了一道粉色长疤。那年夏天,我升入高中,学校组织去腊山封闭式军训,晚上洗漱完大家在宿舍里卧谈,我才知道,脚被自行车或三轮车车轮卷进去这样的倒事,他们也遇到过,而且有两位同学也是回老家过麦口时遭遇的。

⑥我始终觉得,麦田是大地上的音乐家,内蕴着生命的律动和节拍。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如是写道:“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努力绽放。”在他眼中,麦田是绝对的力与美的象征。然而,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麦田隐退,变成高楼大厦,连同那些记忆也连根拔起。倒是云门舞者的《稻禾》,能够唤醒一抹记忆。2012年,林怀民来到“稻米之乡”,被一望无垠的稻田攥住心灵,他带领云门舞者体验生活、学习割稻,仔细辨认,“不同季节的稻田有不同的颜色,从青而黄,金黄之后,饱熟的稻谷泛出一种琥珀色的红光,很像黎明时初初露出的朝阳饱满而含蓄的金红”,看到“稻花开时的愉悦的香,和稻穗抽长时安静的香,以及谷粒饱满时像米饭般幸福满足的米香,都不太一样”。他们拜稻农为师,冒着大雨也割稻,真正把自己历练成农人的模样。林怀民有感而发:“在稻田里长时间弯腰,脊椎比想象中痛很多。怀抱收获的稻穗,比想象中快乐很多。从真实的劳动中,大家懂得了粒粒皆辛苦。”想象自己也是一株挺立的麦子,扭动身躯,起伏不定,那“刷刷刷”的声响不啻轻扬的口哨,仿佛告诉人们:万物皆有情,种田好比养儿育女,时间久了,手掌的刀痕、裤脚的泥印、指头的厚茧,都幻化为一枚金色的徽章——那是大自然的馈赠。

⑦“走,回老家,收麦子!”但愿这样的呼唤声消失得慢一些,再慢一些。而我,重温往事,迎着热风,朝着村口小卖部的方向,轻轻哼唱起一首儿歌。

(选自《齐鲁晚报》2022年6月1日,有删改)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事(jiǒng)        渎(xiè)            除(qù)             好高远(wù)
B.倒(méi)            (zā)             (sè)             虎作伥(wèi)
C.印(tuò)            (zhuàn)        管(jǐn)            博闻强(zhì)
D.浓(yàn)            届(yìng)          米饭(mēn)        私舞弊(xùn)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开头写出小满时节老人的期待与自己的主观感受,引出了下文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怀。
B.作者幼时的玩伴芳因被麦穗卡到嗓子,之后便再也没有吃过麦穗,但曾经麦穗的味美与奶奶的眼神始终是芳生命中最美的怀恋。
C.第五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脱落”“溅”“蹿”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的脚被卷进三轮车里的内心感受;“咕咕鸟也跟着叫嚣”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心情的烦躁。
D.文章引用梵高的信突出麦田是的力与美的象征,表现出作者对麦田的热爱,增添了文章文化底蕴,引出后文对城镇化进程中麦田文化式微的愤懑。
E.文围绕收麦主要回忆了芳吃烧麦穗时被麦粒卡到嗓子的囧事和父亲骑三轮车带“我”回家取水返回时,“我”的右脚被卷进了车轮里的遭遇两件事。在回忆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3.赏析文中第①段划线的句子。
4.选文在选入某文学杂志时,编者将标题改成了“远行的童年记忆”,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5.“麦田”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
2023-05-28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生学业能力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